孟子论孝
“孝”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论断之一,是儒家的理论基础,在封建社会的历朝历代无不把“孝”作为治国最重要的理论根基之一,比如西汉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一个“孝”字,比如汉武称为孝武帝,“孝”还是当时举孝廉的考察标准之一,汉代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孝顺,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是没有资格做官的。
而且在中国社会,历来就孝顺作为人的一个重要的美德,孝顺父母的人会得到别人的赞美,而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所以人都会唾骂他,认为他没有道德。
孟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孝顺父母的人,“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千古,所以孟子也把“孝”作为他的一个学说的重要论断。孟子认为孝顺分为五种,就是不能游手好闲,不干正事,不顾父母私活,也不能偏袒妻子儿女,虐待父母,也不能逞强好斗,让父母蒙羞,更不能与人结仇危害父母的生命。总之就是要努力养活父母,善待父母,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担心,同时还要处理好家庭矛盾,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一切以父母为重,因为孟子认为父母生养子女是非常艰难的,所以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最应该孝敬的人。
现代社会,父母通常会望子成龙,包揽子女的一切,为子女操心一辈子,也是这个道理,因为中国人向来是非常重视家庭亲情的,有时候甚至可以为了家庭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事业前途等,因为中国人觉得无论自己的事业多么辉煌,如果没有家人的分享,那也不能算成功。
孟子的政治主张
孟子的政治主张即是他的民本思想。他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所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在政治上的思想和意见,已经经过了春秋时期的孔子的长足发扬,使得他的主张变得更符合当时封建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