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少农,汽车工程专家。原名庆基(参加革命后改为孟少农),祖籍为湖南省桃源县仙人乡,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毕生致力于汽车工业建设事业,是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的主要奠基人。成功地领导了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几代产品的研制和开发。
1950年1月,中央重工业部副部长刘鼎同志找孟少农谈话,要他立即着手筹备创建中国汽车工业。3月初,重工业部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郭力任主任,孟少农任副主任。孟少农为一汽的筹备、建设、建成投产、老产品改进和新产品开发研制等勤奋苦战15个春秋,为一汽50年代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作出卓越贡献。
孟(人均gdp是什么意思?人均GDP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少农最早提出并重视中国小轿车的开发。早在50年代中期,他就提出一汽开发小轿车的设想。经过全厂职工的努力,一汽于1958年5月上旬,试制出中国第一辆东风牌轿车,并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期间开到了中南海,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第一次坐上中国自己制造的小轿车。
70年代,孟少农由陕汽转战到了二汽。二汽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自力更生自己设计创建的汽车制造新基地。他虽然来得较晚,但早在来二汽前,从二汽筹建开始,就协助二汽筹建组领导饶斌等同志做了许多工作。
他即提出大胆设想:二汽建设不能照搬一汽模式,要闯出新路,产量要大,品种要多,设备要新,技术要先进,生产要专业化。饶斌同志采纳了他的建议,作为建厂方针重要内容。事实证明,他的设想是完全正确的,为二汽生产技术和生产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摸索到一条新的道路。
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中国汽车产品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系列化;中国汽车工业人才,从寥寥可数,到人才辈出;人才素质由低到高,这些巨大的变化和成就,无一不凝聚着孟少农的智慧和心血。因此,一些老的汽车界领导和技术专家都一致认为:他是新中国突出的较全面的汽车工业技术人才。
来源于搜狐汽车《口述历史》栏目,文字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