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澄清之二:能轻信回忆录的记述吗?
有关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抵抗”方针决策责任的判别,有些论着往往依靠某些回忆录作为凭证。殊不知,并非所有的回忆录都是准确可靠的。
回忆录因年代较长,回忆者记忆有误,或有感情因素,有意褒贬,均在所难免。对于回忆数据中真伪杂陈的情况,需要认真考订核实,不能不加查考,随便拿来就用,否则,容易发生以讹传讹现象。
有的论着引证曾任张学良机要秘书的郭维城之回忆:“九·一八事变当时,张学良将军在北平,一夜之间十几次电南京蒋介石请示,南京方面却若无其事地十几次复电不准抵抗,把枪架起来,把仓库锁起来,一律点交日军。”
前已分析,东北当局对中央政府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特别在军事方面。张学良身当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只居蒋介石一人之下,而蒋氏对他也不能随意指挥。9月18日,蒋介石离开南京,南京还有谁能对张学良发号施令呢?况且,命令这样具体,让东北军“把枪架起来,把仓库锁起来”,而且“一律点交日军”。
指挥到这样具体的程度,有任何可能吗?一夜之间,十几次请示,十几次复电,有这种必要,有这种可能吗?而从顾维钧回忆和张学良副司令行营秘书处机要室主任洪钫等人的回忆,张学良是19日才致电南京报告沈阳事变情况的。
国民政府中央得知沈阳事变的信息,是在19日,这也可从国民党中央临时会议的记录和邵元冲日记等数据中得到证明。总之,郭维城的回忆漏洞很多,难以凭信。不知所谓事变发生后下令张学良不准抵抗的电文保存在哪里?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这段回忆中存在着明显的错误。
且不论“九一八”当夜,张学良“十几次电南京”请示的说法,多么难以令人置信,只说一点即可知其不确:当天夜里蒋介石本人根本就不在南京。蒋氏于事变发生的当天(9月18日)乘舰前往南昌督师剿共。 19日晚,在南京之国民党中央党部召开临时会议,决定“电请蒋主席回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