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奉天兵工厂 ,堪称当时中国最先进和规模最大的兵工企业。这一工厂的建立,凝聚了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人的心血。1922年4月,张作霖在直奉大战中败北,痛定思痛,决心大办兵工企业,改善部队装备。
张作霖接受张学良的建议,将原奉天军械厂改为东三省兵工厂。在沈阳市大东边门外 重新规划,设立枪, 炮弹, 炮等三厂, 由丹麦商家文德(Winther)公司承建,并派技师克力敦尔弥驻厂指导安装,于库房西侧, 修筑站台, 铺设铁轨, 火车可直通厂内。
此后,1926年至1928年再次扩充,增建枪厂及轻机枪厂,有机器8千余部。由于其几任督办杨宇霆,韩麟春,藏式毅等均用人得当,该厂发展很快,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之兵工厂九一八事变前已经能够量产17式65轻机枪, 13式79重机枪(均系仿造自日式机枪)。
事变发生前,张学良的幕僚曾建议其将兵工厂内迁,但少帅迟迟未予批复,所以尚未行动,九一八事变已经爆发。奉系在沈阳兵工厂曾先后投入了折合法币二亿八千多万元的奉票和大洋,使东北军成为全国各路军阀中装备最好的军队。可惜,这样一个大型兵工企业,却拱手让给了日本,其中已经造备完毕的大批武器,也落入日军之手。
尽管1931年中日在战略对比上差距甚大,但于东北局部,无论装备还是兵力,中方都不落下风。在锦州,江桥等地的战斗中,还曾经占过上风。这种情况下,却被吓得全面采取”不抵抗“政策,实在是令人深感耻辱的事情。
九一八之后大批兵工厂工人不甘为虎作伥,他们纷纷离开工厂,撤往关内。其中有一批人员,最后竟然和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取得了联系。他们携带工具撤退到第十一军的根据地七星砬子,成为该军所建立的兵工厂中骨干力量。
在这座兵工厂中,他们依靠有限的设备,能够自己发电并利用水力驱动机床,制造出了大量机枪,冲锋枪,手枪,手榴弹等装备,提供给抗联部队。使七星砬子兵工厂成为东北抗日联军中最成功的兵工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军械弹药物资的损失极为严重,损失飞机262架、迫击炮和各种口径大炮3019门、战车26辆、各式机关枪5864挺、各种步枪和手枪118206支,以及大量的各种枪炮弹药、被服、粮等不尽其数。
从以上数据来看,再纵观整个东北战局,“不抵抗”的败家子张学良可以说将张大帅打下的家本败了个精光,就算当时中日兵力尚有悬殊,如果他有奋起一战,玉石俱焚的决心,日寇未必能在东北如此轻松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