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底层社会近代化效果:明治政府能比清政府从底层拿更多
毫无疑问,在利用国家力量发展西洋实业的时候,明治政府和清政府都遇到了钱从哪来的问题。两者的解决路径也是如出一辙——压榨农民。但为什么明治政府就能从农民那榨出更多的钱来?
1873 年,政府正式发布“地税改革条例”,其内容主要为:“(1)把课税的基准从原来按不稳定的收货量改为按一定的地价;(2)将实物缴纳改为货币缴纳,税率定为地价的 3%;(3)规定土地所有者为纳税人。”但是政府在征收地税的标准上确定了总体上不低于旧年贡的政策,因此在核定地价时“极力提高”,给地方民众带来了沉重负担,民众的斗争此起彼伏。
据资料统计,明治元年到明治十年,即 1868 年到 1877 年的农民骚扰,竟达 500 件之多。其中反对地税改革的代表性一揆有真壁暴动、伊势暴动,而山重县的农民一揆是对政府冲击最大的一次。
频繁发生的农民一揆反映了民众反对国家的重税和重课,具有反抗明治初期国家对民众掠夺的性质。
清政府为洋务新政横征暴敛也导致广大农村民生凋敝
在混乱的财政和财政管理之下,康熙皇帝当年定下的“永不加赋”的庄严承诺,虽然是清政权的立国之基,却也成了过期作废的旧船票,无法登上“上下交征利”的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