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战史风云 > 抗美援朝 冻死阵地的“冰雕连”吓退美军

抗美援朝 冻死阵地的“冰雕连”吓退美军

2020-11-04 23:03:41 来源:金风故事网

  说起为什么要投资建设这座没有经济回报的纪念馆,永福园董事长徐渭岳坦言,缘起于1989年一位买墓人的“控诉”:一位家境贫寒的奉贤妇女因买不起墓地,大骂殡葬行业暴利无情。她的几个子女告诉徐渭岳,在他们幼年时,父亲为保家卫国牺牲在了朝鲜,母亲年轻守寡,含辛茹苦带大他们。徐渭岳后来得知,原来这名妇女是志愿军战士毕福祥烈士的遗孀。

  同样的情况徐渭岳又碰到了三四次,同是奉贤人的他专门前往位于辽宁丹东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纪念馆查阅资料,发现全国出兵的240万人中,有18680人来自上海,且多是奉贤、南汇一带的“阿拉兵”。在牺牲的183108名烈士中,上海籍有1634人。

  “我能为这些老战士做些什么?”从丹东回来,徐渭岳一直在寻找机会,直至去年条件成熟后,筹备多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终于奠基。今年3月,这座上海惟一全面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专题纪念馆建成,展出了通过老战士捐献等多种途径筹得的历史照片500余幅、珍贵历史文物200多件。

  走在如同抗美援朝时期上甘岭坑道一样的展馆,见到熟悉的印有“最可爱的人”的搪瓷水杯、行军铺盖、军装、奖章,看着30分钟的战争纪实片,安传培眼眶泛红。“回家以后,我要把当时的战争物品找出来,捐到这里。”安传培告诉女儿,听说几位志愿军老战士特地重新来这里买墓,“我也要‘搬’来和战友们在一起,这是我们最后的陪伴。”

  “战友的力量”焕新生

  从志愿军纪念广场返家当晚,安传培的老伴打开一个上锁的抽屉,把安传培军装上的奖章一个个取下,归拢在一个老旧的信封中。安传培饶有兴致地打开另一个信封,里面是战友们在朝作战时期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从朝鲜归来后,战友们寄给他的。柜子的一角有一本红皮日记本,纸张已经泛黄,第一页上写着“回忆录”三个大字,下面则写了十来个标题,“跨过鸭绿江”、“炮火连天迎国庆”、“第一次战斗”……

  看着这些标题,安传培好似打开了记忆的洪闸。他点着“智擒敌特”一节说,那次他护送8名掉队伤员去营部,路上遇到一个号称买药的朝鲜人,同行时,这人总在伺机打听部队的番号,引起了他的警觉。他表面上热络地与这人聊天,营部在东就说在西,上午行军就说下午出发,就这样混淆视听地边走边聊了两三个小时。接近营部时,他让一个轻伤士兵假装肚子不适去方便,实则跑去营部报告,很快几个精壮的战士冲出来擒获了这个敌特。在营部领导的审讯下,敌特很快就招供了。他装作买药的那杆小秤,就作为战利品奖给了立功的安传培。“就是这个,”安传培从抽屉中取出一卷纱布,展开后便见一杆干净如新的小秤。

相关内容推荐
标签:
与文章关键字相关的新闻
战史风云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