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战史风云 > 清朝曾国藩的湘军主要由土匪组成?

清朝曾国藩的湘军主要由土匪组成?

2020-11-04 23:03:42 来源:金风故事网

  “哥老会一事,尤为莫大之患”

  然而,湘军后来出现的种种问题,正是“各有宗派,上下相亲”的军队私有化体制所致。我们且看这种体制,是如何让哥老会混进湘军,进而对军队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随着镇压太平军力量的扩大,兵源日益吃紧——湘军自建军以来至攻占天京,阵亡病故伤残约八九十万人,以湖南一省提供如此巨额青壮年,兵源肯定紧张。另一个原因是,一旦统领死了,该队伍就得遣散,需要重新招募。兵将都不是那么好招,曾国藩曾哀叹:“朝取夕取,网罗殆尽,刻下不特将领难得,即招募精壮勇丁,亦觉难以集事。”一些将领只好把一些流氓地痞,甚至“哥老会”成员也招了进来。有学者作过统计:在霆军中做过统领或营官的有13人,其中湖南籍6人,四川籍4人,籍贯不明者3人。四川籍约占一半。

  “哥老会”本来是黑社会,在四川地区哥老会叫“袍哥”。“袍哥即烧香结盟之党也。流于匪类者,谓之会匪。普通之名词,皆称袍哥”。在湘军的招募中,哥老会大量潜入,潜入本来也没有什么,完全可以进行正规化改造,可湘军的体制非但不利于对哥老会的改造,还为其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哥老会通过在军中散播患难相助,祸福同当的会党义气,很能俘获人心,在军中造立山名堂名、竖盟旗,建立秘密的哥老会组织,由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组织不断扩大。

  “异姓结拜”在清律中是明文禁止的,只是湘军基本上是私人武装,清政府较少插手,而曾国藩对军中“异姓结拜”有过变相支持态度,认为将士应该:“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贼(指太平军)有誓不相弃之死党,吾官兵亦有誓不相弃之死党。”既然鼓励官兵视同死党,而哥老会就是要把会员之间结成死党,两者可谓不谋而合。

  军中的哥老会壮大后,势力盘根错节、支干互生,江湖人士的习性日益暴露出来,滋事骚扰时有发生。如1865年5月,安徽徽州府休宁县各营相继闹饷哗变、殴伤道员。据《吴煦档案》记载,同年,杭州湘军蒋益澧部哥老会欲谋杀蒋益澧,抢劫司库,但事泄未成,蒋益澧大肆逮捕哥老会员,杀害30多人,其中包括“二、三品赏职之人”,并搜出哥老会“人名簿子”。且仅在这一年中,各军规模较大的哗变就达十多次,有的部队哗变后,与政府军对抗,最后反加入了太平军余部。骚乱扰民之事也甚多,以致民有“官兵不若长毛”之叹。连曾国藩也不得不承认:“哥老会一事,尤为莫大之患。”

相关内容推荐
标签:
与文章关键字相关的新闻
战史风云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