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初,卡尔逊来到炮火连天的台儿庄战场。他会见了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和直接守卫台儿庄的池峰城、田镇南等各级将领、听取战况介绍,观察前线各个地方,“作为军人,我注意观察,分析这场战争采用的战略战术”。日军被打败逃跑后,卡尔逊参观了仍在燃烧着战火的战场。他写道:
“日本人没时间掩埋他们的死者,到处都有黑色的残骸,说明直到最后1分钟,日军还在焚烧战死者的尸体。走到北部城墙外的田野上,我们看到了4辆被炸毁的坦克,坦克兵肿涨的尸体躺在外面。
这种坦克是中型的,每辆配置一门54毫米口径的大炮和两挺6.5毫米的机枪。城北两英里的邵庄有个被中国军队摧毁的日军炮兵阵地,有近300匹战马被击毙。炮群周围的地面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弹坑。几辆弹药卡车和拖车翻倒在这些房子的一侧。房子的墙壁变成了碎石瓦砾。墙内有25或35匹马的尸体,其他地方也到处横着马尸。显然是中国军队155毫米的大炮准确地击中了这个地方。”
卡尔逊以正直、诚实而闻名于美国军界,也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深切信任。作为第三国的军人,他的记录和描述是日军在台儿庄惨败的铁证。他讥笑日军将领把在台儿庄的失败说成是“后退,并不是败退”,“不过是阿q式的狡辩”。
卡尔逊按照他与罗斯福总统的约定,向罗斯福报告了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取胜的消息。罗斯福接到信后,感到“卡尔逊的信件激起了我的想像力”。卡尔逊在信中主张“美国一定要援助中国,中国人应该获得援助用于抗日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问题了”。(参见布赖福特著:《卡尔逊与中国——美国人的军官、八路军的朋友》,三联书店1985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