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秘闻 > 赵树理小说中的“小二黑”以谁为原型而创作

赵树理小说中的“小二黑”以谁为原型而创作

2020-11-04 23:19:32 来源:金风故事网

  1943年秋天,赵树理和李有才因为都是村干部,所以同吃同住同劳动,整天都在一起。李有才是一个爱说爱笑的人,擅长做一些即兴的快板,作出的快板大都是当地的方言土语,非常受当地老百姓喜欢,所以广为流传。赵树理很早就注意到一个现象:只要是李有才的板话,很快就能在村民之间传唱,传播效果非同一般。擅长观察生活细节的赵树理想起了当年在省城上学的情景。当年赵树理在太原上学,回到家乡之后,把一些太原的所见所闻说给乡亲们听,可是乡亲们听了几句就都不愿意听他说了,都说“书生气太浓,很多听不懂”。赵树理于是转变表达方式,按照村里人的语言表达。这下可好,大半个村子没出过门的乡亲都来听。

  赵树理明白了,要和老百姓打交道,必须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才能融入他们,这样一来,即使不识字的人也能接受,这样能让百姓们更好地了解党和边区政府的各项政策。按照这个思路,到了年底,《李有才板话》就出版了。开篇第一句:“阎家山有个李有才,外号叫‘气不死’。”从此,爱编顺口溜的“板人”李有才就进了文学史,直到今天,课本里还在讲述着他的故事。

相关内容推荐
标签:
与文章关键字相关的新闻
野史秘闻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