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云人物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赏析

2023-07-30 00:35:24 来源:金风故事网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简介: 刘长卿(约726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 诗词大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 日暮 点明时间:傍晚。 苍山远 ,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 天寒白屋贫 点明投宿的地点。 天寒白屋贫 :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 白 贫 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 ,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 ,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反客为主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可谓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其中最后一句 风雪夜归人 甚至为剧作家借用为剧名,遂使此诗在当代更为著名。然而对此诗的理解,窃以为问题颇大,通常的讲析很难令人信服。

主要问题是两个,一是标题,前面 逢雪宿芙蓉山 六字似已申足诗题,何以还要加上 主人 两字?于是有人以为此乃衍文, 主人 两字应该删去;二是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一联,诸多赏析者都展开神思,想象为:诗人夜宿于芙蓉山某农户家,夜闻农家主人雪夜归来,犬吠人答,所谓: 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唐诗鉴赏辞典》406页) 此诗不但运用了 反客为主 出奇制胜的艺术构思,而且还采用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技巧。由此可见,刘长卿的这首小诗,上联写贬谪中的投宿,重在客观描写,下联写投宿时的感受,重在主观抒发,自然婉转,一气呵成。在表现形式上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音律上也如弹丸圆美流转,自有其美,并不存在所谓脉络的跳跃。诗虽全用赋体,然仍意在言外,启人深思。至此,标题中 主人 两字所特含的暗示意味,也就不言而喻,迎刃而(温柔干净的网名有哪些:1、盈手赠佳期2、夏树繁花3、零皮冰点4、薄荷微风的夏5、与日暮同辉6、情归何处7、声音好听8、起司奶香猫9、美人如玉)解了,这个芙蓉山 主人 ,不是别人,正是诗人之自谓也。

创作背景

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席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下半首似言绝望中遇上救星苗丕,给自己带来了一点可以喘息的光明,当然也包含无限的感激之情。以此看来,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雪夜归图,而且反映了诗人政治生涯的酸辣。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赏析】相关文章: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10-22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10-2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05-04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11-27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11-04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09-2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09-25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09-24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故事赏析08-31

上一篇:97年属什么_十二生肖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与文章关键字相关的新闻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