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媒星岛日报报道,《哈军工传》作者藤叙兖日前在网上撰文,对于哈军工(即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旧同学、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涉贪落马感到“惋惜”,并透露徐90年代初到北京时相当清廉,连同学赠送的冷气机都不敢收。
藤叙兖忆述,一九六三年他和徐才厚一起从大连坐火车北上哈军工。
当时徐“黑黑瘦瘦”、“说话腼腆”,是个“老实巴交的学生”,没甚么突出才华。1970年,徐到沈阳军区参军,一直“听话低调”。80年代,军队大力提拔知识分子出身的军官,命运把他圈进高升的那一拨人中。
1992年徐才厚从东北调至总政治部担任主任助理,藤叙兖说,在香港的旧同学刘苏民去北京看徐,发现家里只有电风扇,夏天热得流汗,主动说从香港送他一台冷气,徐才厚吓得直摆手:“不行不行,首长家里都没有装空调呢,我哪敢!”
藤叙兖说,徐才厚的身败名裂是咎由自取,但“反贪的关键是治本而非治标。”
徐才厚被开除党籍,解放军四总部、海空、二炮、七大军区等纷纷表态,称中央的决定。
以下为藤叙兖回忆文章(有删节):
昨晚央视公开宣布党中央的决定:原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将因为贪腐被开除党籍。一年来关于他的“网络谣言”被证明是真的。中国网络立即掀起新一轮冲击波。如此高官轰然倒掉,的确令人震惊。
我一草民当然衷心拥护习主席打老虎打苍蝇的决策。但作为徐才厚的哈军工老同学,不免深感意外、痛心和惋惜。
记得1963年8月,我们大连市14位考上哈军工的高中毕业生一起上火车,大连8中的徐才厚就和我坐在一起。黑黑瘦瘦的,说话还有点腼腆。开学后,我们都分在电子工程系,不是一个班,但常在一起上大课。我经常在路上碰到他,两个大连老乡自然要聊聊天。我知道他在大学五年是个老实巴交的学生,连班干部都不是,几乎回忆不出他有什么突出的才华。
“四清”运动后回到学院,一次在大操场见面,他知道我入党了,曾表示,自己入不了党,挺郁闷的。文革乱世,他基本逍遥,没有参加任何过激的活动。到黑龙江的北大荒39军鹤立农场“接受再教育”的一年三个月,他的表现也不错。
1970年春重新分配,我们在鹤立农场互相道别,他是全学生营约十多个到沈阳军区参军的同学之一,他出身工人家庭,属于根红苗正,政治可靠。我们都羡慕他们能重穿军装,毕竟那个时代我们对从军是很向往的。
我分在中科院科研所搞科研,徐才厚在部队多年是个基层干部,听说一直谨慎小心,是个听话低调的本分干部。但1980年代初军队大力提拔知识分子出身的主官,他本来要转业回大连,一下子机遇临头,命运把他圈进高升的那一拨人中。后来,他的仕途顺风顺水,从长春进北京后,直看得我们眼花缭乱。20年来官越作越大,最后当了上将,军委副主席,乖乖哟,成为哈军工同学里非红二代的寒门子弟在军方地位最高的人。我们曾为他高兴,以他为荣,也期望他能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然而世事难料,人生多变。现在徐才厚盖棺定论竟是个大贪官!历史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的人生是一种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悲剧人生。
昨晚天气燥热,辗转反侧睡不着,我在内心里向已经下了地狱的徐才厚大声喊道:才厚老同学,你怎么混成如此下场呀?你怎么如此糊涂昏聩呀?你要那么多的钱和房子干什么!一日三餐,一张三尺床,人生足矣!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这个浅显道理你难道不明白?
陈毅元帅有诗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高级干部们应该读过的呀。
我在想,一个人变坏是有个过程的,不能说他一开始就是坏人。徐才厚要是个坏蛋,怎么会一路绿灯地嗖嗖嗖提拔上去?
在香港的老同学刘苏民告诉过我,徐才厚的家刚搬到北京的时候,苏民去看他,发现家里只有电风扇,大夏天热得流汗,(张开凤是男的还是女?快手网红张开凤至今没有公开过自己的性别,不过网上有小道消息称张开凤去泰国做过变性手术,十分成功,但是准确性还有待考证,张开凤现在凭借自己的魅力成为快手上有名的主播。)苏民说,我从香港给你发一台空调吧,徐才厚吓得直摆手:“不行不行,首长家里都没有装空调呢,我哪敢!”说明他当时的心态,还比较谨慎,考虑到自律问题。
另据凤凰网报道,2014年6月30日,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被开除党籍,凤凰历史连线徐才厚的大学同学滕叙兖先生,独家还原徐才厚的青年往事。据滕叙兖先生介绍,大学时代的徐才厚脾气很好,个性腼腆,话不多,从没跟同学闹过别扭。徐才厚因为唱歌和指挥得好,当过学员队文艺委员,但并非出类拔萃的学生,他考进大学时还没有加入共青团,大学期间想加入共产党也未如愿。据其自己分析,是因为指导员“瞧不上他”。
滕叙兖先生还澄清了所谓徐才厚出身高干家庭的传闻,滕先生说,徐才厚的爷爷是工人,父亲是街道的小办事员。徐才厚家住在居民大杂院,属于城市贫民阶层。毕业后,徐才厚在吉林省军区当了多年小干部,一度因提拔无望准备转业回家。在80年代初,因解放军大力提拔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徐才厚才得以高升。
据滕先生回忆,徐才厚在仕途起步之初还比较谨慎。夏天天热,家里只有一台电扇,同学提出送他一台空调,他不敢接受。然而后来,徐才厚没有守住道德底线,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滕先生认为徐才厚落马固然由于他个人既守不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又没有管住家人,但也应该反思环境和制度方面的原因。徐才厚曾说,调往北京可能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没想到一语成谶,可见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亟待整顿。滕先生表示,衷心拥护习主席打老虎的决定,在习主席领导下,中国大有希望;但同时也希望国家有关方面能通过徐才厚事件吸取深刻教训,更好地反腐倡廉,实现党的18大的宏伟目标。
嘉宾简介:滕叙兖,笔名老藤,辽宁大连人,中共党员。1963—1968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学员。1968—1970年在黑龙江省鹤立39军农场劳动锻炼。历任中科院长春物理所工程师,中科院长春地理所高级工程师,深圳科技园高新科技创业中心副经理,中国深圳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部门经理。高级工程师。2003年开始发表文史作品。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哈军工传》、《风雨彭门》、《陈赓大将与哈军工》、《不信青史尽成灰》等十多部长篇传记文学著作。2007年《哈军工传》获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图书奖,湖南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下文为凤凰网历史频道对话徐才厚大学同学滕叙兖先生文字实录:
徐才厚很腼腆脾气好在大学是文艺委员没有女朋友
凤凰历史:徐才厚和您是哈军工的同学,读书时您对他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样的呢?
滕叙兖:我跟他是大连老乡。1963年8月哈军工派了一个空军少校先到大连领着我们14个人上火车,在沈阳住了一个晚上,等辽宁省全部28个人到齐了,再继续坐火车到哈尔滨报到。所以我与徐才厚是一块上的大学,当年所有辽宁省上哈军工的同学我都认识
凤凰历史:您第一次见到徐才厚,感觉他个性开朗吗?
滕叙兖:不开朗,他腼腆得很,不爱说话。
凤凰历史:那是您主动找他说话的吗?
滕叙兖:是。我跟他坐在一块,问你是哪个学校的?他说他是八中的,这样我们就认识了。我们都分配在电子工程系,宿舍离得不远,见面总会聊两句。那时候我们63级有两个学员队,一个学员队五个班,我在63-7队,他在63-8队。我们不是一个班,我是雷达专业,他是通信专业,我在412班,他在481班。他这个人脾气很好,不笑不说话,总是笑眯眯的,从没有跟同学瞪眼睛,脾气好极了。
凤凰历史:他在班上有没有表现出什么比较突出的组织、演讲才能?
滕叙兖:他在班里唯一的优点就是音乐特别好。我们年级这两个队开会,系领导给我们讲话之前要拉歌,63-8队的指挥就是他。他指挥得特别好,还带着大家唱歌。
文革前学员队里有个组织,叫“革命军人委员会”,简称“革委会”,相当于地方大学的学生会。“革委会”里有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宣传委员,徐才厚是文艺委员。因为他乐感强、歌唱得好,会指挥,组织同学唱个歌、演个小节目,这是他的活。
凤凰历史:有没有女同学喜欢他?
滕叙兖:没听说。哈军工女同学特别少,但他们481班女同学比较多,有十多个,不过没有听说他跟哪个女同学谈过恋爱。因为我们哈军工有纪律,不允许谈恋爱。“文革”乱套以后,很多女同学又都有主了。如果徐才厚很活跃,或者是个高级干部子弟,或许会有人跟他谈恋爱了。他跟我一样,我们都没在学校里找对象,女同学太少。
凤凰历史:女同学都是被高干子弟给追走了吗?
滕叙兖:不见得。个别女同学愿意找门第高一点的。很多男同学确实很优秀,人品好,长得帅气、学习又好、能说会道,他自然就占优势了,赢得女同学的芳心。还有的人开窍比较早一点,像我们比较糊涂的,一看根本就没有我们的份,所以我们就不想这个事。徐才厚很低调,他们班那么多女同学,他也没有在班里找对象。现在我回忆起来,他脾气很好,但也不是特别出类拔萃。
徐才厚出身普通家住大杂院文革中是跟着潮流走的普通学生
凤凰历史:那他学习怎么样啊?
滕叙兖:他算是一般吧,应该是中上水平。
凤凰历史:挂过科吗?
滕叙兖:没有挂科,我们很少有挂科的,那时候都是好好学习、听党的话。总觉得我们哈军工学生一定不能辜负党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刘居英院长给63级学生做报告,他说你们能给我出一两个钱学森,我这个院长就没有白当。这话给我的印象深刻极了,所以我们哈军工的学生,在学校调皮捣蛋、吊儿郎当的人,太少太少了,徐才厚在学校的表现应该说是不错的。
凤凰历史:文革开批斗会、抄家的时候,他表现积极吗?
滕叙兖:文化大革命中他基本是老老实实跟着潮流走。没当过什么头,抄家武斗也根本没有他的事。
凤凰历史:他是基本没参加过吗?
滕叙兖:那时候你要说我不参加文化大革命,那不是等着挨批判吗?因为毛主席讲要关心国家大事,参加文化大革命,所有的学生都得老老实实参加运动。那时候不去抄家、斗人,不去打砸抢,就已经不简单了,说明他头脑当中还有根弦,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
我们两个队在宿舍楼挨着住,大家都在一个路上走来走去,经常见面。他的活动我大概知道一些,也问过他们班同学,同学说当年两派动手动脚的小武斗,徐才厚就远远地站着看,他不参加,也不敢说谁不对。那时我们都不敢乱说,说了你就倒霉,比较积极的同学就可以批斗你啊。
1967年夏哈军工发生过“58号楼武斗”,之后我回大连躲起来了,学校打派仗大家受不了,同学纷纷逃离,我回家躲了一个月。后来一个扬州的同学跟我讲,他说我们也去大连了,还到才厚家里看看。他们说,徐才厚家也破破烂烂的,住在大杂院。他爷爷是工人,他父亲好像是个街道的小办事员,很小的小干部。他家里不富裕,属于城市贫民阶层。
我们都是凭本事考上哈军工。因为1961年周总理一句话,哈军工大学生以后不许搞保送,我们正赶上那个时候:从1962年到1965年,这四届大学生是硬碰硬考上去的。我们报的志愿是清华等名校,分数过了,哈军工才提前调档政审,才可能进哈军工。
凤凰历史:您和徐才厚读的中学在大连算特别好的吧?
滕叙兖:我读的中学不错,叫二十高中,徐才厚读的是八中,八中也不错。全大连有十四人考上哈军工,我们二十高中考上六个,八中考上两个,整个辽宁省才考上28个。
徐才厚读大学前未入团在哈军工未入党
凤凰历史:您在文章里面说,徐才厚听说您入党以后很羡慕。那他为什么当时入不了党呢?
滕叙兖:在哈军工入党非常困难。我们63届同学当中,64年在学校入党的,我们学员队一个没有。
我是“四清”时火线入党的。因为毛主席要我们学校分期分批下去搞“四清”,我们那一批在巴彦、海龙两县总共七八千人里,有不到一千人入了党。我们班里三个人入党,有我一个。我那时是班级团支部书记,“四清”当中表现好,同学的评价也好,才能入党。徐才厚班里,就没他的份。
凤凰历史:他不是团支部书记?
滕叙兖:他到哈军工的时候团都没入上呢。那个时候入团也挺难的,他到哈军工时是“青年”,没有团籍,到哈军工以后才入的团。
那次我们俩在大操场碰见,聊了很长时间,我印象很深刻。他说你入党了,我就入不上。我说怎么呢?他说我们指导员看不上我。我说那你们指导员不对,你别着急,入党肯定能入的。
所以他当时在学校党都没入上,在农场的时候他也没入上,分到沈阳军区以后在基层部队他才入了党,那是1971年了。
徐才厚80年代一度准备转业提拔是靠学历不靠拍马屁
凤凰历史:那他在农场劳动以后能够参军入伍,当时算是比较幸运的一批吗?
滕叙兖:毛主席一句话,全国67、68两届大学生都要到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我们就在黑龙江省的鹤立农场劳动。农场在佳木斯和鹤岗之间往西四十里路的大森林边上,很荒凉。我们就在那儿搭帐篷住了一年半。我是一连,徐才厚是二连。徐才厚同连同学,有的人现在住在深圳,大家聚餐聊起来,说他在农场时表现也很好。黑龙江林区春天经常烧山火,我们还救过两次火。当时徐才厚表现很好,很英勇的,跟同学一块去灭火,没事的时候他就拉二胡。
后来要从学生连里选一批人到沈阳军区当兵,然后做技术干部。徐才厚分到沈阳军区以后,就到汪清县当连队副指导员,在基层部队干了几年才进城,到了长春市。到吉林省军区以后就是一般的干事,一当就很多年。我们在农场分别以后,我在科学院搞科研,他在部队当干部,有时候向同学打听一下他,说才厚怎么样?同学说,老老实实在那当小干部呗,好像也没什么出息。后来到团职干那么多年,提不上去了,他就准备转业回大连。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提上去了。那是1982年,还是1983年?当时杨尚昆副主席主持军委工作,和邓小平商量,说我们部队现在知识结构太落后,而国际上现代战争越来越厉害,大老粗领兵不行啊。军委就要调查研究野战军和总部机关里有多少大学本科的毕业生,年龄要在40岁左右。结果发现文化大革命时部队乱套了,军事院校解散了,很多大学生都转业回家了。所以当时在全国军队里,这样的本科以上、年龄符合要求的大概也就千把人。
这是级别比较高的干部告诉我的,后来总政具体负责的干部问杨尚昆,说这些大学生各个学校都有,选拔干部哪个学校要优先考虑?杨尚昆说这还要问我吗,当然是哈军工了。哈军工是国防科技军校里的排头兵,哈军工的学生素质很好,当然从哈军工里选了。所以我们同学就占了个先,大概有三百多人,后来这些人有不少当将军的。徐才厚也属于这一批,是运气把他选进去了。现在有人不了解情况,说他是不是靠吹牛拍马屁上去的,不是的,是选拔干部的时候,符合要求就选上去了。
他的最大优点是听话最大问题管不住家人
凤凰历史:那您觉得徐才厚会来事吗?
滕叙兖:他不算特别会来事,不是特会吹牛拍马、花言巧语。他嘴很笨拙,写文章不行的,口才也不行,但是他很听话。后来我听同学们介绍他情况,领导怎么布置他怎么执行,所以他升得那么快。他刚到北京级别还不高嘛,二十年一步步升得那么快,如果表现不好我想他是上不去的。
但是后来他走到自己的反面,我觉得可能这些年来,他的官越当越大,再加上国内的腐败问题越来越厉害,可能他就守不住自己的底线了。周围又有一帮小人围着他转,像谷俊山这些混蛋天天拍马屁,他可能耳根子软,也就放松警惕了。也可能是老婆和姑娘没管住,家教是个问题。他爱人姓赵,是在家乡大连市找的,一般人,就是在机关里做普通干部那样的。我听说他的姑娘挺厉害的,也难管。后来徐才厚已经是部队高官了,他姑娘也在总部里工作。他的女婿跟他姑娘老打架,打得一塌糊涂。徐才厚受不了,让他俩离婚。中共中央公布的是说他通过家属接受贿赂。我就在想他的家教啊,对孩子、老婆的严格管理这方面他就不行。
凤凰历史:您写过《哈军工传》,采访了很多哈军工的老师同学,他们对徐才厚普遍的印象如何呢?
滕叙兖:说实话,我碰到的老师同学们,几乎没有人说他坏话。他对老师很尊敬,老师80大寿时他已经是军委副主席了,他也写信给拜寿。在礼数上、待人接物上还是很厚道的,这方面你找不出他毛病来。
他们同学对他印象都不错,他当了很高的官,跟同学来往还都很正常,这点同学的口碑不错。他两次请同班同学。一次在北京,请二十多个同班同学吃了顿饭。他当时很抱歉,跟大伙儿说,哎呀,我今天腐败了一次。因为花公款了,估计总得万把块钱吧。还有一次他们班同学到外地玩,他就给当地军区打了一个电话,说我一班老同学到你那去,你们接待一下。当地军区一看军委副主席打的电话,肯定好好接待,住也不花钱,吃也不花钱,玩了两三天。我知道他招待他们同班同学就这么两次。
拥护习主席打老虎徐才厚出事因守不住道德底线
滕叙兖:我们拥护习主席打老虎、打苍蝇,改变我们党的作风,现在老百姓是非常痛恨腐败的。但是不能说抓住了腐败分子就坏事变好事。怎么不说说,这个事情能不能避免?能不能防止一个人变坏呢?徐才厚他不是一下子变坏的。
我知道他过去是很谨慎的。徐才厚刚调到北京的时候,有一个在香港当老板的同学去看过他。发现他家里很一般,那么热的夏天,就靠吹风扇。所以我同学说怎么那么热,你也不装个空调啊?我从香港给你运一台装上。我的同学是老板,有钱嘛。他说不行不行,我们首长家里都没有装空调,我哪敢呢。
所以这次徐才厚出事,我们都感到很吃惊,因为根据他过去的一贯表现,感觉他胆子挺小的,做人也非常低调,可见人的变化很难讲,有的人守不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最后就栽进去了,当然他自己要负主要责任。
但是我们这个环境也有问题,因为我经常跟军校打交道,我就体会到风气非常糟糕。举个例子,吃饭时是挨着个的跟你敬酒,我说我不能喝酒,喝酒对身体不好。一顿饭吃下来,酒喝起来没完。我就说,咱们部队的战斗力就体现在酒桌上了。再一个就是奢靡之风。前年我给xx学校学生做报告,xx军区请客,那一桌下来我吓坏了,又是熊掌又是鹿肉,山珍海味最后还剩那么多。这得多少钱呐,说老实话我都吃不下。
部队机关这种奢靡之风、吹吹拍拍的作风,谁的官大谁说了算,没有敢挺身而出、说点真话的人,时间长了人就要变啊。所以要堵上这种制度上的漏洞,一旦有犯错误的苗头就敲打他、让他改正。像习主席所讲,我们要深化政治体制的改革,党的十八大也这么讲,我觉得习主席领导我们,中国大有希望。
徐才厚身败名裂罪有应得他的教训值得反思
滕叙兖:徐才厚垮了台,我作为一个老同学,感情是很复杂的。我是恨其不争,像过去老老实实的挺好,不要忘记陈老总讲,“手莫伸,伸手必被抓。”当官就不能发财,哪怕捞一块钱,你就把自己葬送了,徐才厚怎么就不明白呢?所以我觉得徐才厚出事以后,我们国家所有手中有权力的人,都应该反思一下怎么做人,千万不要伸手去拿不义之财。你拿钱以为别人不知道吗?举头三尺有神明。我相信徐才厚拿钱的时候也是很机密的,但是纸包不住火,事情会败露的,最后势必会走上这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身败名裂。
我们好几位校友都感到没面子,好不容易出了个上将,怎么这个样子,大家感到很痛心,这是他个人的悲剧。我认为也是我们国家、我们军队的悲剧。解放军怎么就没把干部管好,怎么就让他腐败了?徐才厚开始不是这样的。十六军我有个好朋友,他是徐才厚在长春时的下属,在一个办公室工作。1990年代初,他要调到北京去,他讲过一句话,很有意思。当年他紧张地讲,我要调到北京去了,心里有点不安,可能我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我的朋友就说你开玩笑,你这是高升了。然后徐才厚说,高处不胜寒呐。
现在看,他这个话不幸言中,果然是应了他自己说的这句话,有点宿命论的意思。但至少当时他比较谨慎,还说到“高处不胜寒”,怕自己把握不住。话说回来你再怎么样,受贿、在经济上犯错误,这说不过去,所以他要自己负责。但是我们不能光去谴责他,光去庆祝打了大老虎,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从深层次的反思来说,我们在国家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应该接受教训,不能让这么高级干部垮掉。
电脑店论坛苹果驱动整合包全新发布:[智能判断] [自动识别] [自动安装] [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