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1 第一课
最早来华的宣教士---马礼逊牧师(1782-1834)
一、家世与童年
1782年1月5日生于贫穷农家,父亲是教会长老。十七岁决志献身于海外宣教,母亲去世后入神学院接受装备。
二、遥远而封闭的中国
1807年来华,历时七个多月,于9月7日抵达。
三、四面楚歌的日子
无论在澳门或广州,都无法享受平静安全的生活。
四、受聘于东印度公司
受聘的理由为:第一,可以安全居留;第二,有助于学习中文;第三,所得薪水可减轻差会的经济负担;第四,可以消除东印度公司对宣教士的仇视。
五、聪明的工头
从1807年到1834年,只回英国一次,不愧是一位「聪明的工头」(哥林多前书3:10)。墓碑上提及三大贡献:编印英华字典、创办英华书院、翻译中文圣经。
1834年8月1日病逝于广州,葬于澳门。
六、迎接2007年
来华两百周年,值得隆重纪念。
Sotaonline.2003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2 第二课
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1789-1855)
一、家世与童年
1789年生于广东省高明县三洲古劳村农家,十五岁到广州,受雇于马礼逊刻印圣经。
二、由米怜施洗、马礼逊按牧
1815年随米怜夫妇赴马六甲,1816年受洗。后带领妻子信主,建立中国第一个基督化家庭。1823年底,由马礼逊按立为第一位华人牧师。
三、文字事工
笔名「学善者」、「学善居士」等,尤以劝世良言一书最著名,对洪秀全影响甚大。
四、个人布道
例如循序渐进,带领广州旅店主人林先生信主。
五、考场事工
配合各县科举考试的日期,到考场外散发福音书刊,不辞辛劳,不惧危险。
六、医院事工
先后担任博济医院与惠爱医院的院牧,深受博驾医师与合信医师(马礼逊的女婿)赞许。
七、墓前植树
1930年参加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第二届常会的代表们在梁发墓前植树,以示敬意。
Sotaonline.2003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3 第三课
一颗耀眼的宣教彗星---郭士立牧师(1803-1851)
一、从小说《海岭》谈起
已故日本基督徒女作家三浦绫子,在小说《海岭》中,提及三个遭遇船难的日本人,在澳门帮助郭士立将一部分的圣经译成日文。
二、勇敢的少年
1803年生于普鲁士,十二岁时投诗自荐于国王之前,得到国王的支助,得以入神学院接受造就,1827年由荷兰差会差派来东方宣教。
三、具有语言的恩赐
著作包括中文61种、英文9种、德文7种、荷文5种、日文2种、泰文1种。
四、多次沿海航行与宣教
以1831-1833年间的三次最为著名,有记录出版。
五、名声远播欧洲
马克斯在论文中也曾提及他。后来的伟大宣教士,如李文斯敦、戴德生,都深受他的影响。估计受他影响而建立的差会有十一个之多。
六、良莠不齐的「福汉会」
雇用华人向同胞散发福音刊物,成员良莠不齐,瞒上欺下,令他失望难过。
七、香港参政留名
出任英国据港后的第一任民政长官,对香港开发颇有建树,1851年去世后,有一条「吉士笠街」纪念他。其第二任夫人,曾收养并教育多位盲女,堪称「中国盲人教育之母」。
Sotaonline.2003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4 第四课
华中宣教之父---杨格非牧师(1831-1912)
一、家世与童年
八个月丧母,十八岁丧父。十四岁就开始讲道,成为极受欢迎的少年讲员。
二、上海六年
1855年到上海,逐步向周围地区推进,屡次遇到危险。1860-1861年间,多次访问太平天国,与高层领袖晤谈,终于确定他们的误谬,放弃对他们的期望。
三、前进武汉
1861年起,以汉口为中心,将福音广传于湖北省。武汉三镇外,孝感地区是另一重点,杨格非曾在此遭受乡民攻击。
四、四川与湖南
这两省也是杨格非特别关心的目标。1868年他与伟烈亚力牧师一起往四川旅行,在成都几乎一病不起。1879-1904年间,前后十一次进入湖南传福音。
五、全面性的事工
除重视讲道外,在医疗、教育、译经、出版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也与许多中国信徒密切同工,应山县的罗朝龙牧师最为他所称道。
六、婚姻与家庭
1873年与1885年两度丧偶,晚年与女儿女婿同住,女婿也是同一差会的宣教士。1911年回英国养老,次年去世。在华五十七年,中间仅三次回英述职。
七、后人纪念
1931年纪念百岁冥诞,汉口兴建格非堂,今名荣光堂。1963年英国家乡Swansea辟建纪念花园,由市长与杨格非的外孙共同剪彩。
Sotaonline.2003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5 第五课
笃信基督的老将军---张学良(1901-2001)
一、早年受基督教青年会的影响
1923年11月香港大光报刊载张少帅支持设立常春青年会的演说词,他说:「若没有基督教三个字,青年会绝不能会这样有力量,个人也绝不能因他得利益。」
二、软禁期间勤慕道
张学良因「西安事变」遭软禁,到台湾后开始慕道,历时多年完成美南浸信会的神学函授课程。于1964年受洗,经常参加凯歌堂的主日敬拜。
三、亲访吴勇长老查验神迹
据吴勇长老回忆录说,张学良事先并未约定就突然到他住处访问,为要听他亲口讲述当年癌症得蒙医治的见证。
四、神秘译者「曾显华」
香港于1970年出版《相逢于髑髅地》一书时,只说译者「曾显华」是一位不平凡的人物。及至1989年再版时,谜底才揭晓,原来「曾显华」就是张学良,他从曾约农、董显光、周联华三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以感念这三位在信仰与学识上指导过他的老师。
五、晚年言必称基督
1993年移居夏威夷,固定在夏威夷华人第一教会聚会,每次在重大场合,面对亲朋好友与媒体记者,总是高举基督,劝人信主,这才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基督将军」。
Sotaonline.2003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6 第六课
中国内地会之父---戴德生(1832-1905)
一、家世与童年
父母都是敬虔的基督徒,从小就将长子德生奉献给主。因体弱多病,较晚上学,但十分好学,自修许多学业。在母亲与妹妹的迫切代祷下,于十七岁时真正经历重生。
二、信心的操练
来华前就重视信心的操练,尤其在金钱方面,单单仰望天父的供给。藉祷告提醒医生发薪水,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他不但是内地会之父,更是信心差会之父,可溯及这些早年的操练。
三、创立中国内地会
1854.年抵华后,在上海附近布道,时值清军与太平军内战,局势混乱而危险。1860年带妻小回国,1865年6月25日在英国海边祷告,求主差遣二十四名甘心而能干的工人到中国去,这就是中国内地会的源起。
四、内忧外患的考验
1868年发生扬州教案,多位教士受伤,引发中英间的紧张关系,也使内地会在英国饱受批评。1870年德生在一年中,一连失去六岁的儿子、新生的婴儿与亲爱的妻子,忧伤而不绝望。
五、不断扩张的信心与事工
戴德生相信,「照神的方法做神的工作,就必得到神的供应。」从向神求十八个工人,到求七十人、一百人,每次都实现,甚至超过。1885年「剑桥七杰」来华,更轰动英国,并将内地会的声望推向高峰。
六、代代相传
从戴德生以来,戴家每一代都有人献身中国的福音事工,第二代如戴存仁与戴存义兄弟,第三代如戴永冕,第四代如戴绍曾,第五代如戴继宗,真是戴戴(代代)相传。
Sotaonline.2003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第七课
戴家班与海家班
一、戴家班
1.戴德生(1832-1905)
参阅前课。
2.戴存仁(1861-1950)
戴德生长子,在华64年(1881-1945),烟台内地会子弟学校的教师,晚年曾被日军关在集中营中。
3.戴存义(1862-1946)
戴德生的次子,医疗宣教士,在河南等地行医,曾为袁世凯的母亲治病。1922年在云南为土匪绑架,被扣留一个多月才获释。妻子金乐婷(1862-1949)也出身于宣教世家,具写作恩赐,着有戴德生、席胜魔等人的传记。
5.戴永冕(1894-1978)
戴存仁之子,在华50年(1917-1967),先在河南、陜西等内地服事,后在台湾创立圣光神学院。 6.戴绍曾(1929-
)
戴永冕之子,生在河南开封,少年时被关在山东潍县的日军集中营里三年半。1955年前往台湾,历任圣光神学院及中华福音神学院院长。 7.戴继宗(1959-
)
戴绍曾之子,生长在台湾,现也献身于华人福音事工。娶台湾小姐为妻,这也是戴家班首次与华人通婚。
二、海家班
1.海便雅悯(1829-1911)
是戴德生的妹夫,富正义感,为反对英国在华的鸦片贸易,成立社团,编印书刊,致死不懈。担任内地会在英国总部的总干事,运筹帷幄,功不可没。十个子女中,有一半到中国宣教。
2.海恩波(1866-1937)
海便雅悯的次子,在华宣教九年,后接掌内地会的文字事工,写成许多激励人心的宣教士传记。
3.海恒博(1911-1994)
海便雅悯的孙子,海恩波的侄儿,医疗宣教士,向四川大凉山的彝族传福音。退休后全力着史,花了十几年功夫,完成七大册堪称最完备的戴德生传记。
Sotaonline.2003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8 第八课
秀才牧师---席胜魔(1835-1896)
一、落魄的秀才
原名席子直,山西省平阳府临汾县人,读书世家,因病吸烟,欲罢不能。
二、赈灾与征文
1876-1879年华北发生大旱灾,山西尤其严重。英国宣教士李修善来晋放赈,
又悬赏征文,题目有六:真道之源、正心、祈祷、赏善罚恶、偶像、大烟。席子直囊括了前三名,并因而在李修善带领下悔改归主。
三、福音戒毒事工
席子直归主后,戒毒成功,改名胜魔。从此以福音戒毒为使命,广设「天招局」,自制戒烟丸,颇为有效。
四、中外同工留佳话
1886年受任内地会牧师,负责平阳、洪洞、大宁三地教会。与「剑桥七杰」之一的何斯德同工十年,互敬互重,留下中外同工的美好典范。
五、赋诗证道有新意
写了
六、七十首证道诗词,配上曲调,可以琅琅上口,帮助信徒灵命成长。例如「献身之歌」的部分歌词为:
主你要赐活水,我愿作筒瓮;
主你要警民众,我愿作金钟;
主你要除狼害,我愿作刀枪;
主你要照黑夜,我愿作银灯;
主你要降天军,我愿作令旗;
主你要书文字,我愿作翰毫。
Sotaonline.2003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9 第九课
台湾的女婿---马偕牧师(1844-1901)
一、家世与童年
其父母由苏格兰移民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的佐拉村,因此马偕虽是加拿大人,却保有浓厚的苏格兰风格。佐拉村地灵人杰,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马偕也是其一。童年时,受到来华宣教士宾惠廉的影响,羡慕成为海外宣教士。
二、没齿难忘
接受完备的神学教育后,马偕于1871年来华,并于1872年3月9日在台湾北部的淡水登陆。从此以淡水为基地,在台湾北部宣教,建立许多教会。他以为人拔牙与治病为布道的预工,近三十年中约拔下二万多颗牙齿,真教台湾人「没齿难忘」。
三、艋舺教案
艋舺是台湾北部最繁荣却也最排外的地区,1877年马偕在此设堂遭遇激烈反对,引发中外交涉。后来马偕却成为艋舺人心目中的大善人,以大轿、舞狮、乐队等排场,欢送他回国述职。
四、教育事工
马偕家乡亲友出钱,1882在淡水设立「牛津学堂」,成为台湾北部神学教育、女子教育、现代化教育的发源地。马偕本人更是一位伟大的教师典范,有教无类、善于教导、全人教育、至死忠心。
五、台湾女婿
马偕于1878年与台湾女子张聪明结婚,成为台湾的女婿,这种异国婚姻在十九世纪并不多见。他的俩个女儿后来也都嫁给台湾人,可见完全没有种族歧视的心态。
六、至今名满台湾
马偕纪念医院是目前台湾最著名的医院之一,马偕史迹成为淡水观光重要景点,2001年马偕逝世一百周年,各界有多项纪念活动。其「宁愿烧尽,不愿锈坏」的人生理想与宣教精神,仍不时为人称道。
Sotaonline.2003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10 第十课
灵力充沛的宣教士---古约翰牧师(1859-1936)
一、马偕的影响
与马偕同为加拿大安大略省人,有一次听到马偕报导台湾的事工,决定献身海外宣教,1888年由加拿大长老教会差往中国豫北地区。
二、突破语言的障碍
古约翰努力学习当地语言,进步不大,民众常表示听不懂,令他十分沮丧。某一天在讲道中忽然通畅起来,从此突破语言的障碍。事后得知,当时在加拿大神学院就读的学弟们正在为他祷告,因而有此神迹出现。
三、开放家庭式布道法
古约翰夫妇将新落成的住宅开放,欢迎民众进来参观,古夫人负责介绍屋内的设备与日用品,古牧师就趁机传讲福音。1899年秋季的参观人数,男士有1835人,女士有500人。对于重视隐私的西方人而言,这种布道方式的代价可谓不小。
四、庚子年大逃亡
庚子年(1900)豫北义和团也追杀洋人,古约翰夫妇带着四个年幼的孩子逃亡,历时二十多天才安扺武汉。途中经历许多苦难,古约翰的脖子被刀砍伤,几乎丧命。
五、东北大复兴
1908年开始古约翰在东北各地传讲教会复兴的信息,结果带来影响深远的东北大复兴。晚年他的驻地由豫北转到东北,以四平街为中心,也为东北教会留下丰富的属灵遗产。
六、军中福音事工
1919-1923年间应冯玉祥之邀,时常向冯属下的官兵布道,为至少四千名以上的官兵施洗。
七、灵力充沛的秘诀
四十多年的宣教生涯中,古约翰经历各种苦难,疾病缠身、晚年失明、十一个子女中有五个夭折、居无定所、刀剑迫害等等,但他的灵力始终充沛。「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撒迦利亚书4章6节)这就是他保持灵力充沛的秘诀。
Sotaonline.2003
第二篇:第一课最早来华的宣教士马礼逊牧师第一课 最早来华的宣教士---马礼逊牧师(-)
第一课
最早来华的宣教士---马礼逊牧师(1782-1834)
一、家世与童年
1782年1月5日生于贫穷农家,父亲是教会长老。十七岁决志献身于海外宣教,母亲去世后入神学院接受装备。
二、遥远而封闭的中国
1807年来华,历时七个多月,于9月7日抵达。
三、四面楚歌的日子
无论在澳门或广州,都无法享受平静安全的生活。
四、受聘于东印度公司
受聘的理由为:第一,可以安全居留;第二,有助于学习中文;第三,所得薪水可减轻差会的经济负担;第四,可以消除东印度公司对宣教士的仇视。
五、聪明的工头
从1807年到1834年,只回英国一次,不愧是一位「聪明的工头」(哥林多前书3:10)。墓碑上提及三大贡献:编印英华字典、创办英华书院、翻译中文圣经。
1834年8月1日病逝于广州,葬于澳门。
六、迎接2007年
来华两百周年,值得隆重纪念。
第二课
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1789-1855)
一、家世与童年
1789年生于广东省高明县三洲古劳村农家,十五岁到广州,受雇于马礼逊刻印圣经。
二、由米怜施洗、马礼逊按牧
1815年随米怜夫妇赴马六甲,1816年受洗。后带领妻子信主,建立中国第一个基督化家庭。1823年底,由马礼逊按立为第一位华人牧师。
三、文字事工
笔名「学善者」、「学善居士」等,尤以劝世良言一书最著名,对洪秀全影响甚大。
四、个人布道
例如循序渐进,带领广州旅店主人林先生信主。
五、考场事工
配合各县科举考试的日期,到考场外散发福音书刊,不辞辛劳,不惧危险。
六、医院事工
先后担任博济医院与惠爱医院的院牧,深受博驾医师与合信医师(马礼逊的女婿)赞许。
七、墓前植树
1930年参加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第二届常会的代表们在梁发墓前植树,以示敬意。
第三课
一颗耀眼的宣教彗星---郭士立牧师(1803-1851)
一、从小说《海岭》谈起
已故日本基督徒女作家三浦绫子,在小说《海岭》中,提及三个遭遇船难的日本人,在澳门帮助郭士立将一部分的圣经译成日文。
二、勇敢的少年
1803年生于普鲁士,十二岁时投诗自荐于国王之前,得到国王的支助,得以入神学院接受造就,1827年由荷兰差会差派来东方宣教。
三、具有语言的恩赐
著作包括中文61种、英文9种、德文7种、荷文5种、日文2种、泰文1种。
四、多次沿海航行与宣教
以1831-1833年间的三次最为著名,有记录出版。
五、名声远播欧洲
马克斯在论文中也曾提及他。后来的伟大宣教士,如李文斯敦、戴德生,都深受他的影响。估计受他影响而建立的差会有十一个之多。
六、良
莠不齐的「福汉会」
雇用华人向同胞散发福音刊物,成员良莠不齐,瞒上欺下,令他失望难过。
七、香港参政留名
出任英国据港后的第一任民政长官,对香港开发颇有建树,1851年去世后,有一条「吉士笠街」纪念他。其第二任夫人,曾收养并教育多位盲女,堪称「中国盲人教育之母」。
第四课
华中宣教之父---杨格非牧师(1831-1912)
家世与童年
八个月丧母,十八岁丧父。十四岁就开始讲道,成为极受欢迎的少年讲员。
上海六年
1855年到上海,逐步向周围地区推进,屡次遇到危险。1860-1861年间,多次访问太平天国,与高层领袖晤谈,终于确定他们的误谬,放弃对他们的期望。
前进武汉
1861年起,以汉口为中心,将福音广传于湖北省。武汉三镇外,孝感地区是另一重点,杨格非曾在此遭受乡民攻击。
四川与湖南
这两省也是杨格非特别关心的目标。1868年他与伟烈亚力牧师一起往四川旅行,在成都几乎一病不起。1879-1904年间,前后十一次进入湖南传福音。 全面性的事工
除重视讲道外,在医疗、教育、译经、出版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也与许多中国信徒密切同工,应山县的罗朝龙牧师最为他所称道。
六、婚姻与家庭
1873年与1885年两度丧偶,晚年与女儿女婿同住,女婿也是同一差会的宣教士。1911年回英国养老,次年去世。在华五十七年,中间仅三次回英述职。
后人纪念
1931年纪念百岁冥诞,汉口兴建格非堂,今名荣光堂。1963年英国家乡Swansea辟建纪念花园,由市长与杨格非的外孙共同剪彩。 第五课
笃信基督的老将军---张学良(1901-2001)
一、早年受基督教青年会的影响
1923年11月香港大光报刊载张少帅支持设立常春青年会的演说词,他说:「若没有基督教三个字,青年会绝不能会这样有力量,个人也绝不能因他得利益。」
二、软禁期间勤慕道
张学良因「西安事变」遭软禁,到台湾后开始慕道,历时多年完成美南浸信会的神学函授课程。于1964年受洗,经常参加凯歌堂的主日敬拜。
三、亲访吴勇长老查验神迹
据吴勇长老回忆录说,张学良事先并未约定就突然到他住处访问,为要听他亲口讲述当年癌症得蒙医治的见证。
四、神秘译者「曾显华」
香港于1970年出版《相逢于髑髅地》一书时,只说译者「曾显华」是一位不平凡的人物。及至1989年再版时,谜底才揭晓,原来「曾显华」就是张学良,他从曾约农、董显光、周联华三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以感念这三位在信仰与学识上指导过他的老师。
五、晚年言必称基督
1993年移居夏威夷,固定在夏威夷华人第一教会聚会,每次在重大场合,面对亲
朋好友与媒体记者,总是高举基督,劝人信主,这才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基督将军」。
第六课
中国内地会之父---戴德生(1832-1905)
家世与童年
父母都是敬虔的基督徒,从小就将长子德生奉献给主。因体弱多病,较晚上学,但十分好学,自修许多学业。在母亲与妹妹的迫切代祷下,于十七岁时真正经历重生。
信心的操练
来华前就重视信心的操练,尤其在金钱方面,单单仰望天父的供给。藉祷告提醒医生发薪水,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他不但是内地会之父,更是信心差会之父,可溯及这些早年的操练。
创立中国内地会
1854.年抵华后,在上海附近布道,时值清军与太平军内战,局势混乱而危险。1860年带妻小回国,1865年6月25日在英国海边祷告,求主差遣二十四名甘心而能干的工人到中国去,这就是中国内地会的源起。
内忧外患的考验
1868年发生扬州教案,多位教士受伤,引发中英间的紧张关系,也使内地会在英国饱受批评。1870年德生在一年中,一连失去六岁的儿子、新生的婴儿与亲爱的妻子,忧伤而不绝望。
五、不断扩张的信心与事工 戴德生相信,「照神的方法做神的工作,就必得到神的供应。」从向神求十八个工人,到求七十人、一百人,每次都实现,甚至超过。1885年「剑桥七杰」来华,更轰动英国,并将内地会的声望推向高峰。
六、代代相传
从戴德生以来,戴家每一代都有人献身中国的福音事工,第二代如戴存仁与戴存义兄弟,第三代如戴永冕,第四代如戴绍曾,第五代如戴继宗,真是戴戴(代代)相传。
第七课
戴家班与海家班
一、戴家班 1.戴德生(1832-1905) 参阅前课。 2.戴存仁(1861-1950) 戴德生长子,在华64年(1881-1945),烟台内地会子弟学校的教师,晚年曾被日军关在集中营中。 3.戴存义(1862-1946) 戴德生的次子,医疗宣教士,在河南等地行医,曾为袁世凯的母亲治病。1922年在云南为土匪绑架,被扣留一个多月才获释。妻子金乐婷(1862-1949)也出身于宣教世家,具写作恩赐,着有戴德生、席胜魔等人的传记。 5.戴永冕(1894-1978) 戴存仁之子,在华50年(1917-1967),先在河南、陜西等内地服事,后在台湾创立圣光神学院。 6.戴绍曾(1929-
) 戴永冕之子,生在河南开封,少年时被关在山东潍县的日军集中营里三年半。1955年前往台湾,历任圣光神学院及中华福音神学院院长。 7.戴继宗(1959-
) 戴绍曾之子,生长在台湾,现也献身于华人福音事工。娶台湾小姐为妻,这也是戴家班首次与华人通婚。
二、海家班
1.海便雅悯(1829-1911) 是戴德生的妹夫,富正义感,为反对
英国在华的鸦片贸易,成立社团,编印书刊,致死不懈。担任内地会在英国总部的总干事,运筹帷幄,功不可没。十个子女中,有一半到中国宣教。 2.海恩波(1866-1937) 海便雅悯的次子,在华宣教九年,后接掌内地会的文字事工,写成许多激励人心的宣教士传记。 3.海恒博(1911-1994) 海便雅悯的孙子,海恩波的侄儿,医疗宣教士,向四川大凉山的彝族传福音。退休后全力着史,花了十几年功夫,完成七大册堪称最完备的戴德生传记。
第八课
秀才牧师---席胜魔(1835-1896)
一、落魄的秀才
原名席子直,山西省平阳府临汾县人,读书世家,因病吸烟,欲罢不能。
二、赈灾与征文
1876-1879年华北发生大旱灾,山西尤其严重。英国宣教士李修善来晋放赈,
又悬赏征文,题目有六:真道之源、正心、祈祷、赏善罚恶、偶像、大烟。席子直囊括了前三名,并因而在李修善带领下悔改归主。
三、福音戒毒事工
席子直归主后,戒毒成功,改名胜魔。从此以福音戒毒为使命,广设「天招局」,自制戒烟丸,颇为有效。
四、中外同工留佳话
1886年受任内地会牧师,负责平阳、洪洞、大宁三地教会。与「剑桥七杰」之一的何斯德同工十年,互敬互重,留下中外同工的美好典范。
五、赋诗证道有新意
写了
六、七十首证道诗词,配上曲调,可以琅琅上口,帮助信徒灵命成长。例如「献身之歌」的部分歌词为: 主你要赐活水,我愿作筒瓮;
主你要警民众,我愿作金钟;
主你要除狼害,我愿作刀枪; 主你要照黑夜,我愿作银灯; 主你要降天军,我愿作令旗; 主你要书文字,我愿作翰毫。
第九课
台湾的女婿---马偕牧师(1844-1901)
家世与童年
其父母由苏格兰移民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的佐拉村,因此马偕虽是加拿大人,却保有浓厚的苏格兰风格。佐拉村地灵人杰,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马偕也是其一。童年时,受到来华宣教士宾惠廉的影响,羡慕成为海外宣教士。
没齿难忘
接受完备的神学教育后,马偕于1871年来华,并于1872年3月9日在台湾北部的淡水登陆。从此以淡水为基地,在台湾北部宣教,建立许多教会。他以为人拔牙与治病为布道的预工,近三十年中约拔下二万多颗牙齿,真教台湾人「没齿难忘」。
艋舺教案
艋舺是台湾北部最繁荣却也最排外的地区,1877年马偕在此设堂遭遇激烈反对,引发中外交涉。后来马偕却成为艋舺人心目中的大善人,以大轿、舞狮、乐队等排场,欢送他回国述职。
教育事工 马偕家
乡亲友出钱,1882在淡水设立「牛津学堂」,成为台湾北部神学教育、女子教育、现代化教育的发源地。马偕本人更是一位伟大的教师典范,有教无类、善于教导、全人教育、至死忠心。
台湾女婿
马偕于1878年与台湾女子张聪明结婚,成为台湾的女婿,这种异国婚姻在十九世纪并不多见。他的俩个女儿后来也都嫁给台湾人,可见完全没有种族歧视的心态。
至今名满台湾 马偕纪念医院是目前台湾最著名的医院之一,马偕史迹成为淡水观光重要景点,2001年马偕逝世一百周年,各界有多项纪念活动。其「宁愿烧尽,不愿锈坏」的人生理想与宣教精神,仍不时为人称道。 第十课
灵力充沛的宣教士---古约翰牧师(1859-1936)
一、马偕的影响
与马偕同为加拿大安大略省人,有一次听到马偕报导台湾的事工,决定献身海外宣教,1888年由加拿大长老教会差往中国豫北地区。
二、突破语言的障碍
古约翰努力学习当地语言,进步不大,民众常表示听不懂,令他十分沮丧。某一天在讲道中忽然通畅起来,从此突破语言的障碍。事后得知,当时在加拿大神学院就读的学弟们正在为他祷告,因而有此神迹出现。
三、开放家庭式布道法
古约翰夫妇将新落成的住宅开放,欢迎民众进来参观,古夫人负责介绍屋内的设备与日用品,古牧师就趁机传讲福音。1899年秋季的参观人数,男士有1835人,女士有500人。对于重视隐私的西方人而言,这种布道方式的代价可谓不小。
四、庚子年大逃亡
庚子年(1900)豫北义和团也追杀洋人,古约翰夫妇带着四个年幼的孩子逃亡,历时二十多天才安扺武汉。途中经历许多苦难,古约翰的脖子被刀砍伤,几乎丧命。
五、东北大复兴
1908年开始古约翰在东北各地传讲教会复兴的信息,结果带来影响深远的东北大复兴。晚年他的驻地由豫北转到东北,以四平街为中心,也为东北教会留下丰富的属灵遗产。
六、军中福音事工
1919-1923年间应冯玉祥之邀,时常向冯属下的官兵布道,为至少四千名以上的官兵施洗。
七、灵力充沛的秘诀
四十多年的宣教生涯中,古约翰经历各种苦难,疾病缠身、晚年失明、十一个子女中有五个夭折、居无定所、刀剑迫害等等,但他的灵力始终充沛。「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撒迦利亚书4章6节)这就是他保持灵力充沛的秘诀。
PAGE
PAGE
1 空中神学院讲义
课程:Y201教会历史人物系列I 1-10讲
Sotaonline.2003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第三篇:最早的中国人从哪里来范文最早的中国人从哪里来?
关于这个话题,介绍一个命题:中国文明西来说。这只是一种证据较完整的假说,至于真相如何,我们无法还原历史。
这种假说认为,中国最远古的文明,不是本土生长起来,而是来源于西方。具体说来,来源于埃及或西亚。不只是中国文明,全人类文明都是如此。文明起源不是多点开花,而是从埃及或西亚发源,再流播到全世界。
这种说法,算是“人类单一起源”的细节版本吧。它认为,人类早期迁徙时,并不是全未开化的野人,而是已经有相当的文明程度。人类的迁徙,亦是文明传播的过程。
说完理论,我们就来说说中国文明的起源吧。 根据基因图谱绘制的人类迁徙图
早期有一定文明的西亚人,他们进印度后,从今天中国的西南入境,经过云南和川藏,随后分为两支。一支北上,绕过青藏高原进入河湟,成为今天北方汉族、蒙古、藏族人的祖先,这些民族的人种性状更接近些。另一支南下,进入中国南方,成为苗族,百越民族的祖先。还有别的支属继续南下,成为东南亚人,南岛人的祖先。
南北一别,永成陌路,想来令人怆然。当年他们是同一批分手,还是前仆后继,黑灯瞎火地各自摸爬呢?现在谁也说不清。
三星堆挖掘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其价值不在于证明所谓“古蜀国”存在,而是提供人类迁徙路径新学说的证据。三星堆遗址不可思议的存在,大概可以证明,进入中国的古人类已具有很高的文明水平。 三星堆的年份是5000多年前,即公元三千年前。要知道,青铜文明鼎盛的商朝,那是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啊。三星堆文明绚烂之时,中国还没到传说中的夏朝呢。
为什么一种青铜冶炼高度发达,手艺非常精细,审美水平高超的古文明,竟然孤立地存在于古蜀国呢?它和后来的夏商朝有什么关系呢?三星堆会不会是夏商文明的上游呢?这样一种高度发明的文,它是从哪里来呢?
三星堆面具你们都见过,是不是具有西亚人的审美特征呢?三星堆文明为何没在当地流传下来,这些具有高度文明的人类祖先,他们到哪去了——考古学没有明确答案。
接受了文明迁徙学说,我倾向于相信,他们就是北上中国那支人类的祖先,正是他们启发后来的夏商文明。当然,我不是考古学家,也没有明确的证据。只是有一些有趣的假想。中国文明西来说(放在世界视野就是文明迁徙说)可以解释很多现象。
比如说,同样是中国人,典型南方人和北方人,他们的区别如此巨大,以至于福建广东人和东南亚人的相貌,反而更接近一些。中国古代有“炎帝征苗”的传说,这是不是迁徙过程厮杀竞争的记忆留存呢?越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印第安人,他们体型相貌更接近东亚人,他们是不是走得最远的那一支呢?今天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他们普遍被认为是古中国人的后代。也许,只是迁徙浪潮末期的一朵小浪花呢。
古代中国人还有个重要来源,就是来自中亚、西亚游牧民族的冲击。他们带来灾难,也带来源源不断的民族新鲜血液。异质文明不断融入,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分。
我平时多关注经济学。研究经济学,不可避免会深入普遍人性,思考:人性是不是共通,制度是否具有普遍性呢?当你接触人类学知识,很多事情会豁然开朗。人类祖先几万年前走出非洲,播洒文明,各民族间的身体和人性相通,远远大过皮肤相貌差别。理解这一点,对人类的沟通交流,和平共处,也有更长远的信心。
提问:智商更高的东亚人,创造的财富为何没有西方人多?
所谓的东亚人智商更高,这个前提就可疑。同样的,“中国人最聪明”的说法,是不是传说已久的误解呢?
智商一说,从它出现起就充满争议。那些看似科学的题目,测试人的逻辑、计算、记忆、抽象思维能力,看起来很规范科学。可是,一旦智商结论推广,用来说哪个民族优秀,哪个民族劣等,就会有很大问题。
任何智商测试都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大环境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小环境如个人和家庭因素。环境和指标会不断变化,这些将极大影响测试结果。一种尚不严密的测试方法,却被种族主义奉为圭臬,这是对科学精神的侮辱。 在人类学看来,还没有证据证明,哪个民族天生优等,哪个民族生来智商更高。反对种族主义,不是政治正确的口号,而是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今天被普遍认为“全世界最聪明”的犹太人,整个中世纪乃至近代初期,并没特别闪光的地方。古代犹太人经商,见诸于史,最多是“奸诈狡猾”这类事关品德的描述。关于他们特别聪明,智商超乎其他民族的说法,几乎没有看到。
《美国种族简史》有写,最早登陆美国的犹太人群体,他们几乎没受什么教育,除了做些体力劳动,什么都不会。和英裔德裔移民相比,犹太人没有什么“高智商”表现。早年美国拳击界,拳手很多是犹太人,因为他们受教育程度低,常常被视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民族。这与今天很多人的印象相反吧。
很多人说“犹太人智商高”,他们潜意识认为,犹太人天生就聪明。他们没意识到,犹太民族也有过平庸的历史表现。同样的,很多人说东亚人(中国人)智商高,仅仅是看最近二三十年。翻看历史,中国人在近两百多年的表现,可以用惨不忍来形容。不仅精英智识水平落后于世界一流,普通民众的素质也远不能和欧美相比。“麻木不仁”是有识之士最普遍的自省。那时候,谁会相信“东亚人智商更高”这种说法呢?
因此,用“智商高”描述一个民族的固有特性,这是很不准确的。一个民族在经济、财富、文化方面的表现,和所谓“民族智商”没有关系,主要看总体的观念水平,制度和治理能力。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全方位超越东方,正是缘于知识观念的进步。用经济学家米塞斯的话来说,西方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观念,那就是自由。这种观念到近代发扬光大,使西方人创造力极大迸发出来。哪怕区区弹丸小国,也能创造出惊人财富;在创造力和组织力武装下,西方人这才横行四海,无敌于天下——在这期间,和智商根本没有什么关系。几百年前,这些西方人的祖先,还处于蒙昧混沌的状态呢。
今天文明的源头来自于欧洲。私有财产、人权、法治、宗教自由、言论自由这些观念,先在欧洲传播,带动欧洲飞跃;随后这些观念传播到美洲,成就美国兴起。
传统上与自由绝缘的日本俄国,他们在这些观念影响下,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成为近代的列强。到今天,这些观念也已植入中国,这片土地的人民,创造力被激发出来,大有赶超欧美之势。在这过程中,观念和制度最为重要,所谓智商差别,完全可以忽略。
第四篇:亚马逊:2018年美国Prime会员最爱买的产品有……亚马逊:2018年美国Prime会员最爱买的产品有……
过去一年中,全球各地的亚马逊Prime会员订购了大量的商品,仅使用one-day delivery配送的就超过了20亿。 美国Prime会员买得最多的产品
12月3日,亚马逊宣布了“Best of Prime 2018”,重点介绍了在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30 日期间,Prime会员买得最多的产品以及用得最多的服务。
在美国,Prime会员们买得最多的产品是Fire TV Stick with Alexa Voice Remote,其次是Echo Dot。其他最受会员们欢迎的TOP产品包括↓↓ 电子产品(Electronics)
Panasonic ErgoFit In-Ear Earbuds Headphones; Fujifilm Instax Mini 9 Instant Camera; Tile Mate Bluetooth Tracker。 家居装饰品(Home Décor)
Greenco Set of 3 Floating U Shelves; Nearly Natural 6-Foot Ficus Silk Tree; Umbra Trigg Hanging Planter Vase。 炊具(Cookware)
Lodge 10.25-Inch Pre-Seasoned Cast Iron Skillet; T-fal 5-Quart Saute Pan Jumbo Cooker with Lid;
U-Calphalon Set of 10-Inch and 12-Inch Contemporary Hard-Anodized Aluminum Nonstick Cookware。 家装用品(Home Improvement)
TP-Link Kasa Wi-Fi Smart Plug (Works with Amazon Alexa); Affresh Washing Machine Cleane;
Philips Hue LED Light Bulb (Works with Amazon Alexa)。 电视(TVs)
TCL 55-Inch 4K Ultra HD Smart LED TV;
LG Electronics 65-Inch 4K Ultra HD Smart OLED TV; Samsung 65-Inch 4K Smart TV。 大型家电(Major Appliances)
Danby 120-Can Beverage Center; Opal Nugget Ice Make; Danby Compact Refrigerator。 草坪和花园(Lawn & Garden) REPEL Plant-Based Lemon Eucalyptus Insect Repellent; TERRO Liquid Ant Baits (2-Pack); Sun Joe Electric Pressure Washer。 办公用品(Office)
Elmer’s Gallon of Glue; Ticonderoga #2 Pencils; Scotch Packaging Tape。 工具(Tools)
Ergodyne N-Ferno Winter Balaclava Ski Mask; LE LED Headlamp;
Streamlight Lithium Batteries。 运动用品(Sports)
ProSource Puzzle Exercise Mat;
Bowflex SelectTech Adjustable Dumbbells (Pair); Spalding NBA Street Basketball。 宠物用品(Pets)
Chuckit! Ultra Dog Ball;
Nylabone Dura Chew Power Chew Textured Ring; Multipet Duckworth Duck Large Dog Toy。 玩具和游戏(Toys & Games)
Nerf N-Strike Elite Strongarm Blaster; L. O.L. Surprise! Bigger Surpris; M. Play-Doh Modeling Compound 10-Pack。 美妆类(Luxury Beauty)
EltaMD UV Clear Broad-Spectrum Facial Sunscreen; Bioderma Sensibio HO Micellar Water; Mario Badescu Facial Spray。 时尚类(Fashion)
Levi’s、Calvin Klein、Under Armour等顶级品牌的产品。此外,亚马逊的时尚类自有品牌Amazon Essentials、Goodthreads和Daily Ritual也很受Prime会员的青睐,他们也通过亚马逊的先试后买服务Prime Wardrobe访问了成千上万的品牌。
再看看其他受欢迎的Prime服务↓↓ Prime视频
迄今为止,全球最受欢迎的两部Prime Original电视剧是约翰·卡拉辛斯基主演的Tom Clancy’s Jack Ryan和朱莉娅·罗伯茨主演的Homecoming,获奖最多的是 The Marvelous Mrs. Maisel。 Prime音乐
会员们最喜欢的专辑包括Justin Timberlake的The Wood of the Woods,Camila Cabello的Camila,Travis Scott的Astroworld以及Mitchell Tenpenny的Mitchell Tenpenny EP。
最喜欢的2018年歌曲包括 Zedd、Maren Morris & Grey的The Middle,Kane Brown的Lose It,Dua Lipa的Idgaf,Post Malone的Better Now,以及Charlie Puth的Done For Me。 Prime阅读
今年,阅读人数最多的前十本书中有一半是悬疑小说,最受欢迎的是Say You’re Sorry。
美国会员们借阅最多的是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The Handmaid's Tale,Milk and Honey和Say You're Sorry。
第五篇:教师最关键的第一堂课《教师最关键的第一堂课》读后感
作为校本培训内容之一,阅读《教师最关键的第一堂课》给我的教学生活增添了点睛一笔。我在教师生涯已数年,借着前辈的经验来反思这些年来各类型的第一堂课,体味上好第一堂课的分量。
可能所有的准老师们都会想象自己的第一堂课是什么样,很期待,也很惶恐。我也无数次的想象过我走上讲台的第一堂课会是怎么样,但是心里的困惑和紧张总是多过信心。读完《教师最关键的第一堂课》这本书后,对教师走上讲台的第一堂课、第一堂公开课、第一堂观摩课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想记录下来,当作是自己走向讲台路上的一次“成长日志”。
《教师最关键的第一堂课》是赵国忠编著,作者赵国忠先后编著了很多本关于著名教师、校长成长故事的一系列丛书。这本《教师最关键的第一堂课》就是“优秀教师成功经验研究丛书”(龙吸水是什么意思?中国跳高名将张国伟退役后经常在社交媒体上表演花式喝可乐,这个“绝活”被称为龙吸水。网友调侃张国伟是国家一级龙吸水运动员,也有网友称赞张国伟是龙吸水第一人。)系列中的一本。
本书分为三个主要篇章:新教师如何上好第一堂课、优秀教师如何上好第一堂公开课、名师如何上好第一堂精品观摩课。每一篇章又分为三个部分:理论、优秀教师教学心得、典型案例。不同的部分呈现“第一堂课”不同的方面。
本书我采用了精读和泛读结合的方法,精读了新教师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和十三个典型案例,其余部分是泛读的,也记录一些收获。
首先,我摘抄了书上的几句“名言”:
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
课堂是艺术的天堂,这一园地应该是百花齐放。一个教室,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一种教法,不是证明多种教法的没道理。他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自己课堂教学的“蜜”。——魏书生
接下来的第一部分“新教师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开篇于永正老师说:“如果——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半数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用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那么你就成功了。”这段话基本上说出来上好第一堂课的几个要点。理论部分分析第一堂课常见的问题有:急躁心理、紧张心理、自达心理、自卑心理、重视程度不够、一进课堂就讲课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书里提供了一些参考策略:
1.备好课,包括备好教案、备好学生、备好自己、课要熟;
2.讲好课,包括教师形象、富有激情、抓闪光点、活而不乱;
3.收好尾,包括以身作则、及时倾听、做好教学反思。其中,让我比较有感触的是备好自己、活而不乱两点。备好自己不光是要求新老师在上课之前调整好心理状态、考虑好自己的仪容仪表,还要求新老师要在走上讲台之前就给自己“充好电”——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锻炼好自己的应变能力、专业技能也要过关。这个“充电”的过程,正是我们现在需要完善自己的方面!初看时我不解什么是活而不乱,看完才明白活而不乱是说课堂气氛要活跃,但不能没有规矩,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如,老师一开口讲话,全班必须立刻安静下来,不允许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说的现象出现。老师不要因为违纪的人少不影响上课就姑息迁就,一定要严格要求。第一堂课要严,堂堂课要严,这对于建立一个老师的威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这一部分有二十位优秀老师总结的第一堂课的心得,我摘抄了我认为不错的几点:第一印象很重要(仪容仪表、情绪态度、业务水平),发挥自己的特长,给自己设计一个精彩的亮相;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建立学好课程的自信心;与学生一起商讨、制定新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在上课时设置的疑问难度要适中;对学生用语也要注意礼貌;语速适中,声音洪亮;板书简明扼要,知识结构严密,切忌随意,板书也是调节课堂节奏环节自己紧张情绪的一个好方法;减少无意识语言、动作;自信大方;预想学生回答等课堂情境。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很多的典型案例,“新老师的第一堂课”中的典型案例二,我很欣赏。背景是一位丁姓的老师,新到一个学校,面对新的班级、新的学期准备的第一堂课。分成三个乐章,第一乐章“自我写真”,他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很好的开场,拉近了跟学生的距离,还说自己对学生有“偏见”,他解释说:“我对学生的偏见不看你的性别、籍贯、相貌、家庭经济状况,不看你已有的数学成绩,而是看你是否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待人是否礼貌,是否乐于助人,学习是否努力。”用这样的形式渗透了品德教育,在自我介绍的同时,也进行了情感教育。第二乐章“生活数学”,丁老师把生活中有关数学的常识变成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并没有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拿起数学书说:“答案都在这
里。”“体育锻炼是为了锻炼身体,学习数学是为了训练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体操教练啦!”这样的教学语言,不仅激起了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引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来比喻自己是体操教练,贴切且幽默。第三乐章“趣味数学”,丁老师精选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很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果按照思维定势去做就会出错,这样的问题也很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整堂课丁老师的语言风趣幽默,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
另外很好的两则课例是“如何上好第一堂精品观摩课”的典型案例,一个是著名特级教师李烈的经典课堂《两位数乘两位数》精彩教学赏析,另一个则是更为经典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经典课堂《秋天的怀念》精彩教学赏析。读这两则课例时,我一直被两位老师迸发出的教育智慧感动震撼着,让我觉得他们就是为教育而生的大师,每一次对学生的引导都是那么到位且深刻,每一次鼓励的语言都是那么恰到好处,每一次创设出的情景都是那么富有生命力。李烈老师上的这堂数学课,充分的践行了她在学生学习活动时“放心地退出去,适时地站进来”的思想,她那“以爱育爱成就办学理念” 也贯穿了整堂课。窦桂梅老师的《秋天的怀念》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在那堂课里,生命在熠熠发光,那不是一堂课那是一首对生命最美的赞歌。“好好儿活”几个字让窦老师将生命的力量展开在学生和所有人面前。在读这篇课例时,我的眼泪几度涌出,感受到母爱的圣洁、生命的伟大的同时,更被窦老师那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感动。
此刻,我也更深刻的体会到魏书生老师说的“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自己课堂教学的‘蜜’。”在欣赏大师们的经典课例时,让我们想要去追求更高的教育理想,想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小学数学教师。
除此之外,我就书中名师关于观摩课教学心得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1、 如何教出语言课的真正味道,怎样才能把课教实在呢?
文中提到首先要明确教会学生什么,再次 把课教实在,更关键的是要明确教与学的地位与作用。作者从语文学科角度,从观摩课的高要求谈到了质的基础要求。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英语学科的教学与语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是语言基础知识学习、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教学目标是否实在、具体,关系到学生有无实际收获。教学目标也起着定向、激励、调控的重要作用。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前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重要的一步骤就是抓好备课环节。知识沉淀无疑是基础前提。师者知在先,储备越丰富,指导学生学起来才能游刃有余。但备课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备理念、备教艺、备教法。只有具备高超的教艺,积储丰富的教法、学法,力求达到“词源笔下三千版,武库胸中十万兵”的境界,才能面对实际的学生而调整,随机应变。
2、“教活”与“活教”
(1) 教材处理活。教材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中介,能否正确把握并灵活运用不同教材,是课堂能否“活”起来的前提条件。在教学第十年来体会这句话,我看到了更多的实践意义。新教师初期大多或者照搬课本、教参;或者直接跟着自己的感觉教,相对属于无意识的直觉行为,有些甚至会随性而为。其本身并非工作散漫、藐视教学,而是还没有接触到系统严谨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原则,这正是我们在新教师培训环节的漏洞之处。于是年轻的新教师在头五年中蜿蜒摸索,只能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边做边体悟:原来教书既不是可以随心所欲,也不是照着前辈本来就该如此,而是系统有规律、严谨却又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完全可以具备个性化的教学特点。我也从某些重点中学里个别一年教龄的教师转正课中看到了她们理论与实践飞速的进步,更羡慕她们在那些优秀指导老师的悉心要求下,直接明白了自己接下来在英语教育和教学中的角色和自我专业化发展要求。
(2)学生调动活。看一堂课上得活不活,关键看学生,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怎样才能使学生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去充分了解学生的外语学习心理,充分了解他们学习英语的苦与乐,触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兴奋点。因为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忘我的投入,与教师进行融合的配合。
(3)灵活发挥施教者的优势。教师作为教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去启发、诱导、点拨,充分调动起受教育者的主体积极性。教师在作教学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到自己的施教特点,扬长避短,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备课不但要备学生、备教材,还要备自己,在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的前提下,设计教法、把课教活。
3、教出一堂真正美的课
笔者老师认为语文课应是美的,应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有限时空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充分感受美的味道。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教师本身先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体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如果照着教学法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
“实”、“活”、“美”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包涵、和谐一体的。借鉴汉语语文教学的高境界,英语教师尝试在完成语言知识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有意识地上实、上活、上美,发掘出每位老师的个性课堂,上出英语课的味道,有效提高观摩课的实践意义,真正实现提高教师专业化成熟度。
看完这本《教师最关键的第一堂课》后,我觉得不像我想的那样是教新老师怎么去上好最初的那几节课的,而是站在一个教师成长的角度给我们的建议。
宁津县双碓中学
刘绪玉
2010.12
开学第一课 汤庭华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2、以新学期为契机,加强课堂常规与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第一块的内容: 1.在信息快餐环节,我送......
我最爱的马原课(5篇材料)我最爱的马原课 最开始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时候,其实我心里是有点抵触情绪的。无论是初中政治课完完全全的死记硬背,还是高中文理分科造成的文科忽视,亦或是从别处听来......
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课内复习《马来的雨》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复习《马来的雨》 《一》、内容理解: 1、从文中看,马来雨的特点是什么?文章是从那些角度来描写马来的雨的? 特点:铺天盖地,爽爽快快,干脆利落。 角度:从听觉、......
课件用PowerPoint来做是最明智的选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是明智的选择 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是明智的选择 曹波 吉林市丰满区第一实验小学校 Cbmail2005@163.com 【摘要】伴着CAI的广泛应用,制作工具也呈出不穷......
第一课:世间最美的坟墓(合集)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把握课文以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的特点,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过程:结构——......
开学第一课 勇敢做最好的自己开学第一课——勇敢做最好的自己 ——2015学年度春学期首次升旗仪式韩啸校长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我们沈小全体师生在这里隆重举行2015年度春学期的第一次升旗仪式......
马智华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 (一堂很精彩的课)马智华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 (一堂很精彩的课) 2007-05-14 21:36 课前热身: 师:四一班的同学们你们好。 生:马老师好。 师:一句亲切的问候让马老师感受到武汉小朋友的热情与好......
最早提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共五则)最早提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他提出(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最常见的两种立场(行为主义取向和认知主义取向)最大不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