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要从一个叫江充的人说起,历史上将他称为“佞臣”, 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人了,此人与太子不合,很是担心太子登基后要倒霉,所以就想趁着汉武帝还活着的时候扳倒太子,可是扳倒太子哪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人家刘同学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太子,而且也没犯过什么错,岂是说扳倒就扳倒的啊,但是江充不愧叫江充,因为他“充分”的利用了三个条件:第一,自己受宠,所以他敢;第二,皇后不受宠,太子也跟着不待见,所以他能;第三,当时“巫蛊之术”盛行,而汉武帝最烦这个,江充自己恰恰是负责处理有关巫蛊的案件,所以他行。综上所述,江充开始他的扳倒太子计划了,他先是大肆宣传宫中有蛊气,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在宫中搜查,搜查的结果就没什么悬念了,是人都知道,所谓的蛊气在太子宫中,而且还挖出了了木偶人,至于这木偶人谁放的,就不用我说的那么直白了吧。
当时恰巧汉武帝不在宫中,仁爱了一辈子的太子终于在他生命即将划上句号的时候狠了一把,他带领侍卫宣称江充谋反,将江充杀了,但是却没做彻底,江充一个叫苏文的手下跑了出来,并跑到汉武帝那儿,反说太子举兵谋反,汉武帝当时也是老糊涂了,完全丧失了分析能力,马上宣旨让丞相刘屈髦率兵平乱,而另一方面,太子也是小糊涂了,他竟然还纠集了数万人进行抵抗,也是当时通讯条件不好,父子两接不上念儿,都不知道对方怎么想的,这要是有个手机,双方打一个电话把话说明白了不就妥了。可惜啊,他们早出生了2000来年,没赶上高科技啊,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太子刘据兵败自杀,其母皇后卫子夫也跟着自杀,他的三子一女也全部被害,就留下了一个孙子算是留个后。
后记:一年后,汉武帝经过调查,发现所谓太子谋反案实是冤案,于是将江充家族灭族,将苏文烧死,并在刘据自杀的湖县修建了“思子宫”。刘据死后,汉武帝选择了少子刘弗陵为太子,即汉昭帝,可惜汉昭帝命薄,21岁就英年早逝并且死时无后,大将军霍光在刘氏子孙中挑了个遍,最终选择了一个叫刘询的年轻人作为皇位的继承人,是为汉宣帝,而此人正是太子刘据那唯一的孙子,他登基后给自己那冤屈的爷爷所选的谥号为“戾,耐人寻味”。
点评:被父亲冤枉而自杀、母亲因此自杀、儿女因此被害,刘据的悲惨从他孙子给他的谥号中就可见一般,如果当时刘据可以从容地应对江充的诬告,最起码等到汉武帝回来进行调查,也许惨案都不会发生,从后来汉武帝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冤案平反来看,刘据的死其实很不值,甚至可以说是白死了,但对于刘据可喜的是,经过一番的折腾,汉室江山最终还是回到了刘据一系的手中,至少历史的进程并没有因为这起冤案而影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