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坠
河北定县华塔废址北魏石函中发现了1对金耳坠,在耳环上挂着5个用细金丝编成的圆柱,圆柱上挂着5个小金球及5个贴石的圆金片,下部为6根链索垂有6个尖锤体,长9厘米多。在四川重庆六朝墓曾出土蓝色琉璃耳珰。
玉双螭鸡心佩
江苏省南京市中央门外郭家山东晋早期墓出土1件长7.1厘米,宽4.6厘米,厚0.4厘米的玉雕双螭鸡心佩,可能是一种颈饰的玉佩。玲珑透剔,设计新巧。

金奔马饰件
1984年6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希伯花鲜卑墓出土1件金奔马饰件,高4厘米,长8厘米,链已断,残长13.5厘米,也可能是一种颈饰。

金花饰片和金博山
1981年在山西太原北齐娄睿墓出土一件用金片、金丝、金珠等焊成的金花饰片,繁缛富丽,残长15厘米,可能是一种头饰。左图是北齐金饰,运用了压印、镂刻、镶嵌等工艺。
金博山是帽饰,为身份和权力的标志之一,辽宁北票县北燕冯素弗墓有实物出土。1984年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希伯花鲜卑墓出土的瑞兽纹金饰牌,统体有椭圆形浅槽,似原有镶嵌物。
带具
自从东汉晚期,腰上所束的革带为了佩挂随身实用小器具的方便,在带鞓上再装上銙和环,銙环上再挂几根附有小带钩的小带子,这种小带子叫做,附有蹀躞的腰带称为蹀躞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蹀躞带,头端装有金属带扣,带扣一般镂有动物纹和穿带尾用的穿孔,穿孔上装有可以活动的短扣针。蹀躞带的形式也是从西北少数民族流传过来的。自南北朝流行开来之后,在中国服饰生活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代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并且流传到东方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