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而久之,内务府官员及太监们也学着“皇上”的样子,干起了偷盗之事。那段时间,毓庆宫的库房门锁被人砸掉了,后窗户也打开了;乾清宫的窗子被人打开,里面的大钻石也不见了踪影。北京著名的琉璃厂到处流传着宫廷文物。溥仪刚准备彻查此事,就有人为了掩盖偷盗真相,纵火烧毁建福宫,无数珍贵文物和近十处宫廷建筑毁于一旦。
溥仪出宫时,将王羲之墨宝偷偷卷进随身行李
这样的宫廷闹剧,李石曾他们看在眼里,心急如焚。他上书总统和国会,再提筹办博物馆的事,要把内廷彻底改造过来,使得紫禁城变成民众共享的文化场所。
1924年10月23日,北京政变爆发,冯玉祥的助力,推动了北京局势的改变。修正后的《清室优待条件》应运而生,条款中写道,大清宣统帝从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移出宫禁。
1924年11月5日,宣统皇帝溥仪结束了他的紫禁城时代。不过,他在忙乱收拾东西的时候,居然没有忘记将藏在西暖阁里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偷偷卷进随身行李中。
那天,溥仪和他的后妃们随着父亲载沣走出御花园。御花园外的神武门广场内停着等候在这里的5辆汽车。溥仪的行李由太监拎着,和所有人的行李一样被要求放下搜查。国民军士兵从里面搜出了《快雪时晴帖》。太监不肯放手,与士兵争辩起来,溥仪做贼心虚,忙不迭让太监交了出去。
当李石曾看到这件稀世国宝时,他惊呆了。因为各宫殿已经上封上锁,无法送回保管,李石曾派人到街上买回一个大保险柜,亲手将它锁在了柜内,外面再加上封条,临时存放在神武门内的一间办公室中。
再后来,张作霖向首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索要此帖,院长推说这件珍品锁在了保险柜中,而保险柜的三把钥匙分别由冯玉祥等人持有,因此无法打开。几个小时后,张作霖就被炸死,这件宝物差点成了随葬品。当然,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