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大唐派了张韬光以及其他四十多个官吏上路了,其中就有左卫径州府别将车奉朝。到了西域这个国家后,唐使完成使命回去了,车奉朝却因病留下了,病得很重,病中他发愿,只要能康复就出家为僧。结果病真的好了,他就投了西域法师舍利越摩为师,法号悟空。但是落发后的释悟空想家,师父舍利越摩同意了,并亲手书写了一夹经文以及一枚佛牙舍利赠别。释悟空路上走到睹货国,遇到一片小海,释悟空刚走到南岸,大地就开始摇动,阴云密布、暴雨如注,闪电齐发还夹带着冰雹。这时听到有商人说,龙神发怒了,肯定是你们谁偷带了佛舍利这样的奇珍异物,带了就赶快投于海中。释悟空连忙向龙神忏悔,几个时辰后,雨雹才停。在龟兹的莲花寺他又遇到一位法师善于传译,悟空就把携带的经文拿出来请他翻译,译好了才回到长安,被皇帝安置到跃龙门使院,一直到“退休”。释悟空的经历与孙悟空颇有一些相似,但更像是悟空与玄奘故事的合体。
鲁迅和胡适论证孙悟空“国籍”
1919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写到孙悟空形象系正宗“国货”,应是来自中国民间传说中的淮泗水怪“无支祁”(又说“巫枝祇”)。无支祁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号称“千古第一奇妖”,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9头大象,无论是搏击跳跃,还是快速奔跑,他都非常迅捷,常常是眨眼之间就看不见了。
传说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很恼怒,召集群神,最后由禹手下的猛将庚辰挥舞方天戟,制服了他。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