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云人物 > Love

Love

2024-09-20 07:11:14 来源:金风故事网
简介: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Love-your-life—《热爱生活》-亨利·大卫·梭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Love-your-life—《热爱生活》-亨利·大卫·梭罗》。
第一篇:Love-your-life—《热爱生活》-亨利·大卫·梭罗

Love Your Life Henry David Thoreau

However mean your life is, meet it and live it; do not shun it and call it hard names. It is not so bad as you are. It looks poorest when you are richest. The faultfinder will find faults in paradise. Love your life, poor as it is. You may perhaps have some pleasant, thrilling, glorious hours, even in a poor-house. The setting sun is reflected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almshouse as brightly as from the rich man's abode; the snow melts before its door as early in the spring. I do not see but a quiet mind may live as contentedly there, and have as cheering thoughts, as in a palace. The town's poor seem to me often to live the most independent lives of any. Maybe they are simply great enough to receive without misgiving. Most think that they are above being supported by the town; but it often happens that they are not above supporting themselves by dishonest means, which should be more disreputable. Cultivate poverty like a garden herb, like sage. Do not trouble yourself much to get new things, whether clothes or friends. Turn the old, return to them. Things do not change; we change. Sell your clothes and keep your thoughts.

不论你的生活如何卑微,面对它活下去,不要逃避,也不要恶言咒骂。生活不像你认为的那样坏。当你最富有的时候,倒是看似最穷。爱挑毛病的人就是在天堂里也能找到缺点。即使你生活贫穷,也要热爱生活。因为就是在济贫院里,你也可以有快乐、激动、荣耀的时候。反射在济贫院窗子上的夕阳,同反射在富户人家窗上的一样光亮;门前的积雪也同样在春天早早的融化。在我见过的人中,只有心绪宁静的人才可能生活得心满意足、心怀欢快愉快的念头,如同在皇宫中一样。在我看来,城镇中的穷人,往往过着最独立自主的生活。也许就是因为他们很伟大,能够毫无疑虑坦然接受现实。大多数人认为他们高高在上,不需要城镇的资助;可是事实上他们往往并不高尚,而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谋生,理应更加声名狼藉。像圣人般视贫穷如花园中香草来种植照料吧!不要自寻烦恼去过分追求新奇,朋友也罢,衣服也罢。 翻开故往,回归故往。万物未变,是我们在变。卖掉你的衣服,保留你的思想。

第二篇:英语演讲稿——LoveYourLife热爱生活

您正在http://www.xiexiebang.com阅读《英语演讲稿——loveyourlife热爱生活》

howevermeanyourlifeis,meetitandliveit;donotshunitandcallithardnames.isnotsobadasyouare.itlookspoorestwhenyouarerichest.thefault-finderwillfindfaultsinparadise.loveyourlife,poorasitis.youmayperhapshavesomepleasant,thrilling,glorioushourss,eveninapoor-house.thesettingsunisreflectedfromthewindowsofthealms-houseasbrightlyasfromtherichman’sabode;thesnowmeltsbeforeitsdoorasearlyinthespring.idonotseebutaquietmindmayliveascontentedlythere,andhave您正在http://www.xiexiebang.com阅读《英语演讲稿——loveyourlife热爱生活》ascheeringthoughts,asinapalace.thetown’spoorseemtomeoftentolivethemostindependentlivesofany.maybetheyaresimplygreatenoughtoreceivewithoutmisgiving.mostthinkthattheyareabovebeingsupportedbythetown;butitoftenhappensthattheyarenotabovesupportingthemselvesbydishonestmeans.whichshouldbemoredisreputable.cultivatepovertylikeagardenherb,likesage.donottroubleyourselfmuchtogetnewthings,whetherclothesorfriends,turntheold,returntothem.thingsdonotchange;wechange.sellyourclothesandkeepyour&nbs您正在http://www.xiexiebang.com阅读《英语演讲稿——loveyourlife热爱生活》p;thoughts.

不论你的生活如何卑贱,你要面对它生活,不要躲避它,更别用恶言咒骂它。它不像你那样坏。你最富有的时候,倒是看似最穷。爱找缺点的人就是到天堂里也能找到缺点。你要爱你的生活,尽管它贫穷。甚至在一个济贫院里,你也还有愉快、高兴、光荣的时候。夕阳反射在济贫院的窗上,像身在富户人家窗上一样光亮;在那门前,积雪同在早春融化。我只看到,一个从容的人,在哪里也像在皇宫中一样,生活得心满意足而富有愉快的思想。城镇中的穷人,我看,倒往往是过着最独立不羁的生活。也许因为他们很伟大,所以受之无愧。大多数人以为他们是超然的,不靠城镇来支援他们;可是事实上他们是往往利用了不正当的手段来对付生活,他们是毫不超脱的,毋宁是不体面的。视贫穷如园中之花而像圣人一样耕植它吧!不要找新的花样,无论是新的朋友或新的衣服,来麻烦你自己。找旧的,回到那里去。万物不变,是我们在变。你的衣服可以卖掉,但要保留你的思想。第三篇:热爱生命 Loving Life

热爱生命 Loving Life 汪国真

Wang Guozhen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I don’t want to consider

If I’ll be able to succeed.

既然选择了远方 Since I’ve decided to go to a distant place 便只顾风雨兼程 I’ll try my best to make the trip.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I don’t want to consider

If I’ll be able to obtain love.

既然钟情于玫瑰 Since I’m deep in love with roses,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I’ll show my sincerity boldly.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I don’t want to consider

If I’ll meet with the cold wind and rain.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Since my destination is the horizon,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I’ll leave a deep impression on the Earth.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I don’t want to consider

If my future will be smooth or bumpy. 只要热爱生命 If only I love my life, 一切,都在意料中 Everything is to be expected.

《校园的小路》最后一段:

小路是条河 流向天涯 流向海角 小路是只船 驶向斑斓 驶向辉煌

The path is a river,

Flowing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The path is a ship, Sailing for brilliance, For brilliance.

第四篇:love of life《热爱生命》的英文版读后感

Book title: Love of life, 2010,

Author: Jack London, American, 1876-1916 Background:1907 Summary: This book tells a story like this: A gold digger went to west America to look for gold. After having found lots of gold and on the way back home, the protagonist was abandoned by his friend, Bill. As winter was approaching, he traveled alone on the vast expanse of wilderness with a full bag of gold, injured leg, bleeding feet and little food. He was hunger-mad to feed himself with tasteless roots and raw small fish to survive in prairie covered with swamps, hills, streams and other wild animals. Unfortunately, as time went on, he became weaker and weaker. Suddenly, he found a sick wolf was following and licking his blood trail behind. And from then on, the two dying creatures began to hunt each other. To come back home alive, and to defeat the sick wolf, he as a human being threw away all of the gold and other worldly possessions in order to struggle forward the boats on the coast. With unbelievable perseverance and human potential, after several desperate fight, the man finally killed the wolf with teeth and drank its blood. Luckily, on the coast there were some members of a scientific expedition on the whale-ship, and the man was saved by them.

Comment: Jack London is a famous American realist writer, he has also been known as the “Father of American proletarian literature.” In the short life, he left to the world a lot of valuable works, like “Call of the Wild,” “Sea Wolf” and “Martin Eden” and etc. which have become classics people familiar with. However, among his numerous works, “Love of Life” is my favorite short story. This work has brought me a lot of inspiration of life, and also has taught me a lot of life philosophy. Jack London wrote: “When life becomes tiresome and painful, death will come to coax you to sleep a deep slumber." Through his works and his own life, Jack London revealed a tragedy that a person in distress can rely on dreams to persist, but once he gets out of the predicament to be successful, the meaning of life becomes an issue. Suffering can make one’s heart strong, and successful can destroy everything.

Cherish life The background of “Love of Life” is set in the “gold rush” period, which was not without relevance to the author’s experience as gold digger. The novel’s protagonist and his companions started adventure to west America for gold. After an arduous journey, they found gold. But after the celebration, they gradually became anxious, because gold was certainly priceless, but the weight was beyond their load, and even worse, the food ran ou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y loved gold, otherwise they would not go there. But they loved their lives too. So how to choose if you have to abandon one? Maybe everyone inwardly holds the same view that “while ants are greedy to live yet, human should cherish life much more”. But it’s hard for them to make decision, because to choose life means to give up hard-earned gold, which was just the reason they were there. Think about it: if you have a full bag of gold on your back in dilemmas, won’t you think that you may be lucky to get out of the plight and won’t you be hesitate to throw gold away? Honestly, I would be hesitate. But it is undeniable that when human life is seriously threatened, any material possessions would be meaningless. People must know when and how to control their own desires. Life in any sense is the most precious thing and everyone should love life. Jack London's “Love of Life” tells us to cherish life, then you can get the attention of fate. As long as people have faith, there is hope of success.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s of all kinds of adversity, people only dare to insist, fight against the fate, and never give up any chance, ultimately to get the final victory. Money is important to live well, but compared to life it is worthless. Therefore, in order to survive, it is sometimes necessary to give up those worldly possessions and travel light.

Hang on and you will be successful

Another revelation of “Love of Life” is to learn to persevere. Even if there is only a little chance to survive, you should persevere until the final victory. The protagonist survived from extremely worst situation, just reveals that “with strong will, is equivalent to the feet to a pair of wings” (Bailey). Survival is the reward he deserved, but also the gift from fate.

As human beings, we are eager to win merits for ourselves. In my opinion, firstly, the quality of determination to succeed is an important one to have. We often hear people say, “Never give up.” These can be encouraging words and words of determination. A person who believes in them will keep trying to reach his goal no matter how many times he fails. The hero in this novel was distinctively provided with this determination.

On the other hand, after making determination, only patience as well as endurance can help us to succeed in performing great deeds. Some people would give up halfway in the face of what seems to be insurmountable. Men of such a type can hardly expect to succeed. We must take a step-by-step approach to accomplish everything until we get the final result. The reason is very simple: if one attempts to climb a mountain, however high he reaches, he has failed if he does not reach the top. In the case of Si Maqian, without patience and endurance, he could never attain such great achievements. Shortly, as long as the continuous efforts, unremitting struggle, there is no things that cannot be conquered. To be vigilant in peace time The most detailed and impressive part of the novel describes that how the protagonist searched for food and fight against hunger. When I read these descriptions, I can even vividly imagine the embarrassment and pain of the man. After he had been saved by scientific men, he was haunted by a fear that the food would not last, so he hoarded lots of bread under his bunk and mattress. Maybe it seemed ridiculous, but this just reflected that he showed much more respect for the food after suffering hunger.

And I learned that we must be vigilant in peace time and we should also be optimistic towards adversity and difficulties. Luck and misfortune comes in turn. Life is just like the weather outside the window, full of unpredictable thunderstorms and storm wind. To travel through perilous life ocean, we must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so that we are not confused and defeated, when the danger comes suddenly. After experiencing the pain, maybe it is too late to regret. Besides, personally, I learn from the hero to develop the capacity to solve problems and survivability.

Adhere to the moral bottom lin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article, the author mentioned a man named Bill, who was the hero’s friend. But Bill abandoned him when they went through a stream. Eventually, Bill died near to coast, and maybe was eaten by wild wolves beside his gold bag. At the very beginning, I do not like Bill, because he didn’t help the protagonist and went away by himself. To the contrary, in China's fiction or drama, we can always see this plot: two companions in the face of death threats, and the wounded always says with tears in the eyes: “You go, leave me alone.” while the other role will be furious yelled: “I will never leave you alone. Come onto my back.” or “No. I would die with you.” Therefore, in my opinion, friend should be the one who helps me out when I encounter difficulties.

However, after I think twice, I cannot conclude that Bill is a bad man. Firstly, after all, the novel is fiction, and I don’t know what the real life would be like. Maybe in that case Bill's approach represents the vast majority of people’s choice? Secondly, in essence, they both have right to desire survival and exactly they are equal to survive. I begin to suspect whether I am proper to show sympathy to the protagonist and look down upon Bill? What is good and what is evil? Now I really have no idea. But I know exactly that no matter what choice I make, I can’t break the moral bottom line. The more difficulties we are faced with, the more should we comply with the moral bottom line, as it is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 and beast. In other words, people should have hope of survival at any time, but never be unethical. When he saw his friend Bill’s bones and gold near coast, he didn’t take the gold and just turned away. Though he knew that Bill deserted him and he hated Bill, he wouldn’t do it. By this way, he tells us that no matter under any circum(996 007 886 715是什么意思?996、007、886其实是指工作模式,常见于互联网行业中,996指从早上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六天;007指0点到0点24小时,一周7天上班;886工作制是指从早上8点晚8,一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715,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个小时。这种工作制度是不符合我国劳动法的,但是依然有很多公司在采用这种工作制。)stances, human should hold the moral bottom line so that society will be more stable and harmonious.

“Love of Life” creates a hopeless situation, in which the protagonist struggled to survive the proces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we also see that the original intent of life—— just to be alive. Yes, it is to live. Although it sounds simple, it has been a spiritual pillar to support the hero to struggle. Nowadays, everyone lives in the “Gold Rush”, and everyone will experience all kinds of suffering. In conclusion, we people should cherish life, to be vigilant in peace time, and adhere to the moral bottom line at any time, and we should also arm ourselves with perseverance and determination to accomplish our dreams. Besides, people need to be passion for life in the real sense, which is also my valuable inspiration after reading “Love of Life”.

第五篇: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

一、日常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1.基本动作教育

所谓基本动作教育,即让孩子练习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运动,它是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社交礼仪的基础,它主要包括:走线、走(步行)、坐姿、站姿、拿、搬、放、拧、倒、折、剪、切、贴、缝、编、捏、夹、转、擦、撕、打、敲、卷、削、拉、揉,其他。 2.照顾自己

是指为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以适应现实生活而设置,主要包括:携带物品的整理、东西洒落时的处理、照镜子、梳头发、擤鼻涕、穿衣、脱衣、叠衣服、穿鞋、脱鞋、洗脸、洗手、衣饰框、洗手帕、喝水、吃饭、刷牙、剪指甲、擦汗、洗脚、洗澡、整理书包、入厕、叠被子、擦鞋子、擦嘴巴,其他。 3.照顾环境

是指以人类以外的其它生物、无生命的物体为对象,让孩子学习美化、打扫、整理环境的方法,并掌握照顾、饲养、管理动植物的相关技巧。

(1)清理、整理工作:工作用的地毯的准备及清理、摆放鞋子、衣服、书包、教具、 图书、玩具、扫地、桌子、椅子、床铺等。

(2)擦洗:桌子、椅子、窗户、托盘、教具、杯子,以及洒水时用抹布擦等。 (3)庭院工作:捡拾落叶、垃圾、拔草、松土、剪枝等。

(4)照顾动植物:浇花、晒太阳、施肥、喂金鱼、给金鱼换水等。 (5)用餐:清洗餐具、水果削皮等。 4.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 社交礼仪主要分为:

(1)谈话礼仪:打招呼、道别、邀请、感谢、道歉、欢迎、应答、慰问病人、打电话、问路等 (2)动作礼仪:开门、关门、敲门、与他人接触、递交物品、咳嗽、打喷嚏、打哈欠、倒茶、入席等。

二、日常生活教具的操作 1.教具操作原则:

a) 每次只演示一种教具,目的性明确。

b) 精确动作,按照孩子的节奏进行,要缓慢。 c) 简化动作,使孩子能够看明白。 d) 拆分动作,做到步骤化和有序化。

e) 操作时尽量少讲话,语言要简练、准确。

f) 按照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进行。 g) 避免镜面教学,教师要坐在惯用手的右边。

h) 时刻观察孩子的动作与反应,观察孩子的兴趣点。

i) 适时地引入教具操作,当孩子能够独立操作时要离 开并继续进行观察,孩子需要时马上给予帮助。 j) 不能打断孩子的操作。

k) 在操作之前,教师应确保教具准备的完整。 l) 努力排除让孩子走神的因素。

m) 操作教具时不应超出工作毯的范围,确保工作毯的防水性,颜色不能太花哨,尽量用纯色的。

n) 鼓励孩子重复进行操作,说:“你做得很好,再来一次吧。” o) 随时做好操作记录。

p) 不应指责孩子的错误,可以说:“小朋友,老师再来操作一次好吗?” 2.教具应用理念——以儿童为中心,环境、教师与教具的关系

三、自制教具原则

a) 注意色彩的搭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b) 功能性(CCIO: concentration, coordination, independence, order)明确,直接目的和间接目的明确。

c) 注意教具的尺寸、易于取放及携带。 d) 确保教具的完整性。 e) 注意错误控制。

f) 确保安全,材质健康、环保、无毒。 g) 实用性。 h) 真实性。

i) 操作顺序合理。

j) 是否可以循环使用。 k) 考虑礼仪。

l) 是否易于清洗或者整理。

四、日常生活教具设计注意事项 1.必须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2.目的明确:发展孩子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 3.能够使儿童得到发展。 4.男孩、女孩都能接受。

5.从时间、空间、经济上都能达到要求。

五、日常生活教具操作与演练

一、基本动作

(1)走(步行):

提示方法:小组提示或团体提示 适合年龄:2.5岁以上

教具构成:运动鞋(室内用便鞋) 准备工作:在室内或户外集合。 基本操作:

穿鞋时:

1.伸出右脚,脚跟踩到地板上。 2.脚尖着地。

3.以自然的步态踏出。

4.姿势要端正,两脚交互前进。 5.速度要缓慢,沉着稳定地前进。 6.手和脚进行相反方向摆动。 不穿鞋时:

1.与穿鞋时动作不同,脚尖先踏到地板上,然后放下脚跟。 2.其它与前述相同。

兴趣点:右脚和左手、左脚和右手交互运动。 错误控制:1.姿势不佳。2.步伐混乱不够稳定。

直接目的:1.学习基本的走路方法。2.手脚运动的协调性。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和专注力。 注意事项:走线练习与此目的不同。 延伸活动:在教室内走、在人群中走、拿着东西走、后退走等。 (2)坐(椅子在桌子下时) 基本操作:

1.站在椅子后,从两侧握住椅背,将椅子轻轻提起,从桌子下面拉出来。 2.桌椅之间保留一定的距离,以身体可以进入为宜。 3.站到桌椅之间。

4.在椅子前面,身体稍微前倾,把裙子等可能被勾住的衣物用手压住,轻轻弯腰坐下。 5.背挺直,腰部微微贴住椅背坐好。 6.膝盖合拢,两手放在大腿上。

7.双手轻握椅子面两侧,身体略微抬起,将椅子提起来轻轻前移。

兴趣点:从桌子下移出椅子到一定的距离,椅子和身体一起抬高,调整距离坐下。 错误控制:1.发出声音。2.桌椅之间没有足够容纳身体的空间。 (3)起立 基本操作:

1.手握椅面的两侧,抬起身体的同时提起椅子。 2.轻轻地将椅子向后移动并放下。

3.身体微微弯曲,出来并站到椅子旁边。

4.走到椅子后,双手提起椅背,把椅子轻轻放回桌下。 兴趣点:从后方轻轻移动椅子。

错误控制:起身时发出声响,或者拖动椅子发出杂音,动作不够利落。 直接目的:1.学习坐椅子及起立的正确方法。2.调整肌肉运动的方向。 间接目的:独立性、专注力的培养。 延伸活动:坐条状椅子、凳子等。 (4)拿(持)、搬(运)、放(置) 提示方法:团体提示或小组提示 适用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儿童用的椅子、桌子、地毯、水桶(盛水)、盘子(装水的茶杯)、水壶(盛水)。 a)搬椅子

准备工作:

1.预备儿童用的椅子。

2.小朋友围成半圆形坐下,椅子放在前方让每个人都能看清楚。 基本操作:

1.一只手握椅背,另一手握椅子前端的中央部分。 2.从地板上轻轻提起椅子。

3.拿着椅子并看清周围的人与物,将椅子搬向目的地。

4.到达目的地之后,轻轻地将椅子的前脚左右分别放下着地,再同时放下后面两脚。 兴趣点:不发出声音。

错误控制:1.发出声音。2.椅子的拿法不正确。3.碰到人或东西。

直接目的:1.学习安全搬运椅子的方法。2.提高调整运动方向的能力。 间接目的:1.学习照顾环境。2.增强独立性、专注力。

注意事项:拿着椅子,以小组或者团体活动进行绕室内一周的练习。

延伸活动:1.可以用凳子进行练习。2.让孩子拿教师用的椅子或者其它形状的椅子进行搬运练习。 b)搬桌子

准备工作:大小、重量适合小朋友搬运的桌子。 基本操作: 一个人搬

1.将手放在桌两侧边缘的中间部分。 2.拿起桌子,不要发出声音。

3.不能碰到人或东西,将桌子搬到指定的地方。 4.把前方桌脚轻轻放下,再把靠近身体的桌脚放下。 两个人搬

1.两人分别站在桌子两边。

2.看清周围的状况,依需要进行左右、前后等方向的移动,一直到达目的地,搬动时,两人的手要保持在水平位置。

3.准备放下时,一人轻轻将一侧桌脚放下,另一人保持不动。 4.另一个人把另一侧桌脚放下。

兴趣点:1.手的位置,桌脚的放置方法。2.两人走路时桌子的角度。 错误控制:1.发出声音。2.碰到人或东西。3.两人手的高度不同。 直接目的:1.学会正确搬运桌子。2.提高调整运动方向的能力。 间接目的:1.学习照顾环境。2.增强协调性、专注力。 c)搬运工作用的地毯

提示方法:小组提示或个人提示 教具构成:工作用的地毯。

准备工作: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竖直放置卷好的地毯。 基本操作:

1.蹲下并用双手握住地毯筒的上部。 2.手持地毯,慢慢站起来。

3.站在原地,再把地毯端正地拿好。 4.地毯与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 5.以这种方式将地毯搬到地毯架上。

6.保持竖直的状态,把地毯轻轻放入地毯架里,不要使地毯散开。 兴趣点:竖直地搬运地毯。

错误控制:1.拿地毯时松开或落下。2.碰到人或东西。

直接目的:1.学会正确搬运地毯。2.提高调整运动方向的能力。 间接目的:1.学习照顾环境。2.增强独立性、专注力。 注意事项:依环境、地毯的大小,也可以横着搬运。 延伸活动:搬卷着或折叠的塑胶垫。 d)拿盘子

教具构成:适合手拿的盘子,2-3个小碗或杯子。

准备工作:将小碗或杯子放在盘子里,碗里或杯子里装有水。 基本操作:

1.盘子里摆好装满茶的茶碗或盛水的杯子,注意不要放偏。

2.两手握盘子的边缘,手臂朝向腋下靠近,小臂弯成直角,水平地端着盘子。 3.保持这个姿势搬运。

4.在指定的地方以水平的动作轻轻放下。

兴趣点:端盘子时不可倾斜,否则盘子里的东西会掉下来。 错误控制:1.盘子倾斜、容器滑动。2.杯里的水溅出。 直接目的:1.学会搬餐具。2.肌肉运动的调整。

间接目的:1.学习照顾环境。2.增强独立性、专注力。

延伸活动:搬运其它大件的物品,例如:箱子、水桶、扫帚等。 注意事项:根据搬运东西的形状、性质,注意端、拿东西时手的位置,在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把东西搬运到目的地。 (5)移(使用五指)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 适合年龄:2岁以上。 a)整只手拿碗倒豆

教具构成:1.一个托盘。2.两个相同的碗。3.一些绿豆,放在左边的碗中。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小朋友,下面我要做的是‘倒豆’的工作。”

2.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动作,没有其它干扰。

3.伸出左手,缓缓地接近有豆子的碗,五指要紧贴碗壁,再伸出右手,遵循同样的方式,稳稳地端起碗。

4.将装有豆子的碗移到空碗的正上方,确定碗口对着空碗的中心点,稍作停顿,再慢慢将豆子倒入空碗中,注意两碗口不要碰触。 5.确定碗已倒空,将碗轻轻放回原位。

6.与步骤3-4相同,将豆子倒回原来的碗中。 7.请孩子进行操作。

错误控制:豆子掉落在托盘上。 兴趣点:倒豆的声音。

直接目的:1.发展孩子手眼协调能力。2.锻炼手部的肌肉。 间接目的:发展专注力。

注意事项:1.如果有豆子散落,将示范如何用拇指、食指以二指捏的方式一颗颗捡起来,放进碗里。2.碗口不要碰撞。

延伸活动:1.更换碗的大小和颜色。2.绿豆可以换成谷物或其它物品。 b)整只手抓豆

教具构成:1.一个托盘。2.两个相同的碗。3.一些绿豆,放在左边的碗中。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抓豆的工作。”

2.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动作,没有其它干扰。

3.先伸出左手,缓缓接近有豆子的碗,五指要紧贴碗壁,再伸出右手,四指呈握状,伸进碗中,把豆子抓起。

4.移到空碗的正上方,松开右手,等豆子掉入碗中,稍作停顿后进行,直到移空左碗里的豆子。

5.再用同样的方式把右碗里的豆子移回左碗。 6.请孩子进行操作。

错误控制:豆子掉落在托盘上。 兴趣点:豆子落下的声音。

直接目的:1.发展手眼协调能力。2.锻炼手部的肌肉,增强手的灵活性。 间接目的:发展专注力。

注意事项:豆子若有撒落,要示范如何用拇指、食指以二指捏的方式一颗颗捡起来放入碗中。 延伸活动:1.更换碗的大小和颜色。2.绿豆可以换成谷物或其它物品。 c)玻璃杯倒豆

教具构成:1.带把手的玻璃杯两个。2.一些绿豆,放在左边容器内。3.托盘一个。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倒豆的工作。

2.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工作,没有其它干扰。 3.伸出右手,把大拇指与其它四指清楚分开(呈握杯状),再缓缓接近有豆子的玻璃杯,将四指伸进杯的把手,然后用大拇指按住把手上方,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作支撑,稳稳地端起玻璃杯。

4.将有豆子的玻璃杯移到空杯的正上方,确定对着空杯的中心点,稍作停顿,慢慢将豆子倒入空杯中。注意两杯口不要碰触。

5.确定已经倒空,将玻璃杯轻轻放回原位。 6.与步骤3-4相同,再将豆子倒回原来的杯里。 7.请孩子操作。

错误控制:豆子掉落在托盘上。 兴趣点:倒豆的声音。

直接目的:1.使用玻璃杯。2.增强手眼协调能力。3.使用整个手,增强手的灵活性。 间接目的:1.增强专注力。2.通过独立弯成整个工作来树立儿童的自信心。

注意事项:1.若有豆子撒落,示范如何用二指捏把豆子捡起来放进玻璃杯中。2.杯口不要碰撞。 d)分米粒

教具构成:1.装米粒的大玻璃杯一个。2.三个小玻璃杯或同样大小的容器。3.托盘一个。 准备工作:引导孩子,把用具放在桌子中央,托盘右侧放装米的大玻璃杯,三个小玻璃杯放在左侧。 基本操作:

1.教师坐在孩子右侧。

2.握住大玻璃杯的把手,轻轻地提起来。 3.在小玻璃杯里倒入约三分之一的米粒。 4.倒法与玻璃杯倒豆的要领相同。

5.三个杯子都倒完后,把米粒倒回大玻璃杯里。

6.看看有没有掉到外面的米粒,将掉落的米粒捡回大玻璃杯里。 7.鼓励孩子进行练习。 8.将用具放回桌子上。 兴趣点:倒米时的声音。

错误控制:1.米满出来。2.容器相碰。

直接目的:1.学习正确的倒法。2.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发展独立性、专注力。

延伸活动:将色沙、鸟饲料倒入小容器的方法。

注意事项:1.容器口不要相碰。2.大玻璃杯里的米平均分配到三个小玻璃杯里。 e)用海绵移水

教具构成:1.两个相同的碗,左边一个盛有水,右边空的。2.一块长方形海绵。3.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海绵移水的工作。

2.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动作,没有其它干扰。

3.双手握住海绵,给幼儿示范如何用力挤压海绵,可以配合语言提示:“挤放,挤放”。 4.用右手抓住海绵放到装水的碗里,等待海绵吸水。

5.用两只手握住海绵,拉出水面,稍作停顿,将水滴沥干。 6.将海绵移到空碗上方,双手挤压海绵,将水挤到空碗里。 7.在移水的过程中,观察孩子的反应,请孩子进行尝试。 8.结束练习后,用海绵擦拭有水区域,并将托盘放回原位。 错误控制:水滴在托盘上。

直接目的:1.增强手眼协调能力。2.提高动作控制能力。3.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自信心

注意事项:1.挤压吸足水的海绵的力度应由小到大。2.若有水滴在托盘上,应引导幼儿用海绵把水吸干。

延伸活动:1.用一小块布代替海绵。2.更换不同大小、颜色和形状的碗。 f)用大滴管取水

教具构成:1.两个相同的碗或广口瓶,左边盛有水,右边是空的。2.一个大型的滴管。3.一个大的托盘。4.一块海绵。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用滴管取水。

2.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示范工作,没有其它干扰。

3.用右手轻轻拿起滴管,左手放到右手上面,给孩子示范如何用力挤压滴管,可以配有语言提示:“挤放,挤放。”

4.把滴管缓缓插入左边盛有水的容器中。

5.用两手挤压滴管,然后松开手,等待水进入滴管中。 6.慢慢地举起滴管,等待多于的水珠沥干。

7.将滴管移到右边空碗中,并将其悬在空碗中,两手慢慢将滴管中的水挤出。 8.在移水过程中,观察孩子的反应,然后请孩子尝试。 9.练习结束后,用海绵擦拭有水区域,并将托盘放回原位。 10.将所有的教具放回托盘中,然后放回架子上。 错误控制:滴落在托盘上的水。

直接目的:1.发展手眼协调能力。2.锻炼左右手部的肌肉,增强手的灵活性。

间接目的:1.发展专注力、观察力。2.通过独立完成整个工作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注意事项:若有水滴在托盘上,应引导幼儿用海绵把水滴吸干。

延伸活动:1.更换碗的大小、形状和颜色。2.用带有颜色的水进行练习。 g)倒水

教具构成:1.托盘一个。2.容器两个。左边一个是盛满一半水的水壶,右边一个是有控水线的玻璃杯。3.海绵一块。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倒水。

2.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动作,没有其它干扰。

3.伸出右手,将大拇指与其它四指明显分开,缓缓接近水壶,将四指插入杯子把手,然后以大拇指按住把手上方,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作支撑,稳稳端起水壶。

4.将水壶移至空杯正上方,倾斜,确定壶口对着空杯的中心点,稍作停顿,再慢慢将水倒入空杯中,在倒的过程中,提示注意不要让水超过控制线。 5.确定水位已达控制线的位置,将水壶轻轻放回原位。 6.稍作停顿,用左手再将水杯里的水倒回水壶中。 7.请孩子进行操作。

8.结束全部练习,用海绵擦拭有水区域,并将托盘放回原位置。 9.将所有的教具放回托盘中,放回教具架。

错误控制:1.水滴到托盘上。2.水超过杯子上的控制线。

直接目的:1.发展手眼协调能力。2.从左到右的方向感。3.锻炼左右手部的肌肉。 间接目的:1.增强控制行为能力。2.培养秩序性和逻辑性。3.培养专注力和观察力。 注意事项:若有水滴在托盘上,应引导幼儿用海绵把水滴吸干。

延伸活动:1.更换水壶的大小和形状。2.变换杯子上的水位线:变高或者变低。 h)用漏斗倒水 教具构成:1.一个托盘。2.三个贴有控制线的玻璃杯和一个大水壶(盛有3/4的水)。3.一个漏斗。4.一块海绵。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用漏斗倒水。

2.邀请孩子一起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见示范,没有其它干扰。 3.把漏斗放到一个玻璃杯上。

4.伸出右手,将大拇指与其它四指明显分开,再缓缓接近水壶,将四指穿入杯子把手,然后以大拇指按住把手上方,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作支撑,稳稳端起水壶。

5.将水壶移至漏斗的正上方,倾斜,确定壶口对着漏斗的中心点,稍作停顿,再慢慢将水倒入漏斗中,在倒的过程中,注意控水线,一旦达到控水线,立即停止。 6.确定水位达到控水线,再将水壶轻轻放回原位。 7.继续进行,直到所有的杯子都倒入水。

8.稍作停顿,双手拿起杯子将水倒回水壶中。 9.请孩子进行尝试。

10.操作完毕,用海绵擦拭溅出的水,将托盘放回原位。 11.将所有教具放回托盘中,然后放回教具架。 错误控制:水滴落在托盘上。

直接目的:1.学习使用漏斗。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1.培养秩序感。2.培养专注力和观察力。

注意事项:若有水滴落在托盘上,引导幼儿用海绵把水滴吸干。

延伸活动:1.更换不同大小、形状的水壶。2.更换不同大小的漏斗。3.采用带有颜色的水。 i)拧毛巾

教具构成:洗脸盆、毛巾、水壶、海绵、抹布、小篮子等。 基本操作:

1) 用水壶装水。

2) 在洗脸盆里倒入约三分之一的水,用海绵拭去水壶口的水滴。 3) 毛巾折成一半浸入水里,直到全部吸水。

4) 拿出水面,在较低处用两手把毛巾拧干,在毛巾的中心点两侧,左右两手向相反方向转动。

5) 把拧干的毛巾放入装毛巾的小篮子中。 6) 倒掉脸盆的水。

7) 用抹布把脸盆擦干,把溅出的水滴擦干。 8) 水壶放入洗脸盆,把东西放回原位。

兴趣点:扭转,让水流出来。

错误控制:1.水滴滴溅。2.毛巾没有拧干,还滴水。

直接目的:1学习拧的方法。2发展调整肌肉运动的能力。 间接目的:培养专注力、独立性。

延伸活动:1拧干海绵、抹布;2换大一点的器具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 j)布的折叠

适合年龄:3岁以上。

教具构成:1.边长30厘米的方布6种,用棉或麻等易折叠的布料,每块用有色的线在折线处划出一条线作记号,线型有一字型、单对角型、十字型、X字型。2.每种布各准备两三块,折好放在盒子里,装布的盒子形状要比折起来的布稍大。 基本操作:

1.引导孩子到教具架,拿取放布的盒子,并将其端到工作区。 2.从盒子里取出一块布放在手上,用右手轻压,拿到桌子中央。 3.用两手的手指捏住布的两角,轻轻展开。 4.左手轻轻压住布,用右手掌将布抚平。

5.让孩子注意有折线的地方,用食指、中指沿着折线从左向右划过。

6.用两手捏住打开时的两个角,提起到折线的地方,再慢慢对应上端的两角。 7.用左手轻轻按住布边,以免对好的角移动,右手沿着折线压过去。 8.暂时把手放开。

9.左手轻轻按住折好的布,右手食指、中指从左到右抚平并压出折线。 10.放回原来盒中。

11.取出第二块布料,根据单对角线提示,将其折成三角形。 12.以相同的方式,继续折叠剩下的布料。 13.鼓励孩子进行操作。

14.整项工作结束,将教具放回教具架上。 兴趣点:1.沿着折线折叠。2.角的重合对正。

错误控制:1.折叠不佳,布料的边缘没有对齐。2.可以看到两个折痕。 直接目的:1.发展叠衣服的能力。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1.发展专注力。2.树立照顾自己和照顾环境方面的自信心。 延伸活动:

1.折手帕、布、纸巾等。

2.选择各种各样的布料,也可变换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 3.用洋娃娃的衣服练习折叠。 4.用各种衣服练习折叠。

5.练习收工折纸,由孩子自己构想简单的图案描绘到纸上自己剪。

k)剪刀剪纸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1.剪刀一把。幼儿专用,放在小碟里。2.长纸条三张,宽约1-1.5cm,上面画上各种直线或者曲线,放在容器内。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剪刀剪纸的工作。 2.邀请孩子到放纸条的地方,取三张纸条放到碟子里(一张、两张、三张地数给孩子看),并提示孩子:“每次取三张即可,做完想继续做,再来拿三张。”端着小碟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坐好,确定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见示范,没有其他干扰。

3.左手拿起剪刀,使其与身体垂直,同时刀口向前,刀柄的两个圆洞呈上下方向,然后将右手的大拇指伸入剪刀上方的洞内,其他手指伸入剪刀下方的洞内(视准备工作的剪刀自行调整拿法),然后缓缓导入剪的动作,可同时加入语言“打开、剪、打开、剪”。 4.左手拿起一张纸条,将纸条一小段、一小段剪到盘子里。 5.重复步骤4,剪完另外两张纸条。

6.告诉孩子应该将剪下的纸条留着放在一个小盒子里,做美工用。 7.引导孩子自己练习取拿纸条,并观察其操作过程。 8.整项练习结束后,将教具放回教具架。 错误控制:没有剪开。

直接目的:1.学习使用剪刀。2.提高调整肌肉运动的能力。3.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1.发展独立性、专注力。2.增强秩序感。 延伸活动:

1.更换纸的类型,如用贺卡、杂志、薄纸片和建筑用纸等。

2.在纸上画上线,可以采用不同的纸条并逐渐增加难度,如直线、锯齿形线、曲线等。 3.由孩子自己构想简单的图案描绘到纸上自己剪。 4.剪毛线、布、厚纸等。

注意事项:剪工是蒙氏教学活动中重要一项,教育工作者不必担心剪刀伤到孩子,使用前,要教导孩子注意安全,让孩子学会安全使用一些工具,以保护自己,这也是提高生存能力的重要一课。 用刀切菜

适合年龄:三岁以上。 教具构成:

1.一把小的锯齿刀。 2.一块切菜板。 3.一个小碗。

4.香蕉、黄瓜等易切食物。 5.一个托盘。

6.儿童用围裙、抹布。

准备工作:

先把手洗干净,穿上围裙,在厨房准备好用具,菜要洗净,菜板要稍微清洗一下。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用刀切黄瓜。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见示范动作,没有其他干扰。 3.用双手将洗好的黄瓜拿到切菜板上,横向放好,稍作停顿。 4.用右手拿住刀柄,缓慢地将刀拿到菜板上,刀刃要远离身体。 5.左手按住黄瓜稍前端,轻轻将刀刃按在黄瓜上。

6.用力切割,可以配合语言“切”。

7.切下几片黄瓜,将刀轻轻放下,刀刃向外。 8.双手将切好的黄瓜抓起来,放到空碗中。 9.继续练习,直到黄瓜被切完。

10.小刀和菜板要小心翼翼地放到托盘上,将教具放回原来的位置。 直接目的:

1.学习使用刀具。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 1.增强秩序感。

2.发展专注力、协调性。 延伸活动:

可以更换蔬菜和水果的种类,为幼儿准备由软到硬的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橘子、苹果、马铃薯、胡萝卜等。 用勺子舀豆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连个相同的碗,左边的碗中盛有豆子,右边碗是空的。 2.一个大的汤匙,横放在托盘中。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用勺子舀豆的工作。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看见示范动作,没有其他干扰。 3.伸出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用左手拿起勺子,把勺柄放在右手三指上。

4.将勺子放进左边盛有豆子的碗中,轻轻地舀,舀起一勺豆子。

5.把盛满豆子的勺子慢慢移到空碗上方,并缓慢将豆子倒出停顿一下。

6.继续练习,若剩下的豆子不好舀,可用左手握碗边,使碗倾斜,用勺舀出,直到把豆子全部舀进右边碗中。

7.再把右边碗中的豆子移回左边碗中,鼓励孩子进行操作。 8.操作完毕,将教具放回。

错误控制:豆子掉落在托盘上。 直接目的:

1.学习使用勺子。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

1.培养专注力、独立性。 2.培养逻辑思维和秩序性。 注意事项:

豆子若有撒落,要示范如何用拇指和食指捏的方式把豆子捡起来,放进杯子里。 用茶匙移色砂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 适合年龄:2岁半。 教具构成:

1.容器两个。其中一个装有色砂。 2.茶匙一个。 3.托盘一个。 准备工作:

1.在桌子上进行练习,引导孩子从教具架上把教具搬到桌子上。 2.托盘左侧放置装有色砂的容器。 3.教师坐在孩子右侧。

基本操作:

1.把容器的盖子拿起来。

2.右手拿茶匙,,将色砂平平舀起,保持角度不变,轻轻提起来,到达空容器中央上方时,将茶匙中的色砂倾倒下去。

3.越到最后,色砂越难舀,这时,可用左手托住容器,把容器稍微倾斜,继续舀。 4.确认色砂已经舀完,把容器放在桌子上,茶匙放在托盘中。 5.把装色砂的容器放到左侧,空容器放到盘子右侧。 6.重复上述练习。

7.如果有色砂落到桌子上、盘子上,用小刷子刷干净。 8.请孩子进行操作。

9.做完后,清理桌面,将教具放回原位。

兴趣点:用茶匙舀起与倾倒。 错误控制:茶匙里一次舀太多,色砂会撒落。 直接目的:

1.学习正确移与倒粉状物的方法。 2.提高肌肉运动的能力。 间接目的:

增强独立性、专注力。 用筷子夹糖果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筷子一双。

2.两个相同的碗,左边碗中盛有糖果,右边碗是空的。 3.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用筷子夹糖果。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看见示范工作,没有其他干扰。 3.伸出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先将一根筷子放到三指上,再将另一根放上。

4.给孩子呈现一张一合的动作,并重复说:“开、关”三次。 5.用筷子将左边碗中的糖果夹到右边碗中,动作要缓慢。

6.左边碗的糖果被移到右边碗中后,要再将右边碗中的糖果移回左边碗中。 7.请孩子操作。

8.操作完毕,将教具归位。

错误控制:糖果掉落在托盘上。 直接目的:

1.自如运用筷子。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

1.培养专注力、独立性。 2.培养逻辑思维和秩序性。 注意事项:

糖果若有散落,要示范如何用拇指和食指将其捏起,放进碗中。 用眼药水空瓶子运水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两个相同的小玻璃杯。 2.一个眼药水空瓶。 3.一块海绵。 4.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用眼药水空瓶子运水。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看见示范动作,没有其他干扰。

3.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拿起眼药水瓶,示范如何捏眼药水瓶,可以配有语言提示:“捏放”。

4.把眼药水瓶缓缓插入左边盛有水的容器中。 5.用右手捏压眼药水瓶,然后松开手,让水进入其中。 6.慢慢举起眼药水瓶,等待多余水珠沥干。

7.将眼药水瓶移到右边空碗中,并将其悬在空碗中,两手慢慢将其中水挤出。

8.在移水过程中,观察孩子的反应,然后请孩子进行尝试,并观察孩子的练习过程。 9.用海绵擦拭有水区域,并将托盘放回原位。 10.将教具放回托盘,将托盘放回教具架。

错误控制:水落到托盘上。 直接目的:

1.练习三指捏的动作。 2.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培养秩序感、独立性、专注力和自信心。

注意事项:若有水滴在托盘上,应引导幼儿用海绵把水滴吸干。 延伸活动:

1.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可用带颜色的水。 2.和眼药水瓶功能相仿的其他器具。

开锁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大锁和小锁(带着钥匙)两把,已锁好。 2.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开锁的动作。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看见示范动作,没有其他干扰。

3.左手拿锁,用手指一下锁孔,示意将钥匙插进孔中,然后用右手拿起钥匙插进锁孔中,打开锁。

4.把打开的锁放下,把上半部分转向相反方向,再开另一把锁。

5.合锁时,大锁要双手用力上下挤压,合上后把钥匙拔下来,并放在锁下面对应。 6.小锁用一只手用力向下挤压,其他步骤同大锁。 7.请孩子操作。

8.操作完毕,将用品放回。 错误控制:锁没合上。 直接目的: 1.学会开锁。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

1.培养专注力和独立性。 2.培养逻辑思维和秩序感。 用镊子夹运小球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两个相同的碗,左边碗中装有6-10个小球。 2.适合孩子用的镊子。 3.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用镊子夹运小球。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看见示范动作,没有其他干扰。

3.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拿镊子,示范夹的动作三次,可以配合语言提示:“捏放”。 4.把镊子靠近装小球的碗中,缓慢用镊子夹取一个小球,移入右边空碗,松开镊子,使小球落入碗中。

5.继续进行,直到把所有小球移到空碗中。 6.将小球再移回原来碗中,请孩子操作。

7.操作完毕,把镊子归位,将托盘放回教具架。 错误控制:小球没有落入碗中。 直接目的:练习捏的动作。

间接目的:培养专注力、秩序感。 延伸活动:

1.改变小球的大小和颜色,例如闪光的或者变色的。 2.可以用镊子夹取移送毛线球、小橡皮等。 缝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 适合年龄:3岁以上。 教具构成:

画有花草、动物等单纯图样的纸(绘画用纸或厚纸),毛线,毛线针,垫子、剪刀、刺针(以牛奶瓶盖做针插)。 准备工作:

从教具架上把教具搬到桌子上,若为初学者,预先在图形上按适当的间隔打孔。

基本操作:

1.把毛线穿过针孔,剪取约50cm长的线,线的两头拼在一起打结。 2.左手拿打好孔的图形纸边缘,右手持针。 3.决定起点后,针从背面刺入,正面穿出。 4.接着从正面向背面刺入。 5.这样交互进行。

6.缝好后,线从背面拉出,打个结后剪断。 兴趣点:针从一点到另一点是正背交互进行。 错误控制:

1.跳点。针没有按照孔交互穿过。 2.线拉的太用力。

直接目的:

1.练习手指的动作。 2.为缝纫做准备。 间接目的:

1.培养独立性、专注力。 2.培养秩序感。 注意事项:

1.孩子在图案上刺孔时,要依据相等间隔用针刺孔,针距不要太密。 2.下面要铺垫子,垫子可用泡沫或瓦楞纸,这样不易产生危险。 3.孩子若不会打结,教师可帮助孩子完成。 延伸活动:

1.回针缝,用小布块制作简单的袋子。 2.缝扣子等。 衣服夹的使用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六个适合孩子使用的衣服夹。 2.两个相同的容器。 3.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使用衣服夹。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能够看清示范动作,没有其他干扰。

3.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拿起夹子,给孩子示范夹的动作三次,可以配合语言“捏放”。

4.用三指捏紧打开衣服夹,将其夹到右边容器的边缘。 5.重复进行,直到所有衣服夹都夹到右边容器上。 6.稍作停顿,将夹子依次放回左边容器中。 7.请孩子操作。 直接目的:

1.学习使用衣服夹,锻炼手捏的动作。 2.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

发展孩子专注力、独立性、秩序感,培养自信心。 延伸活动:

1.选用不同大小和材料的小篮子(塑料或藤编的)来夹。 2.不同形状、大小的衣服夹。 螺母和螺钉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三组配套的螺母和螺钉。 2.一个小篮子。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螺母和螺钉的操作。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能看清示范动作,没有其他干扰。 3.从篮子里取出一组螺母和螺钉(螺母已经被拧在螺钉上)。 4.示范如何用左手拿螺钉,右手拿螺母。

5.把螺母按逆时针方向从螺钉上拧下来,可以配合语言“转”,手腕转动要明显。

6.把拧下来的螺母和螺钉按照上下顺序对应。

7.重复练习,直到所有的螺母都从螺钉上被拧下来。

8.再用左手拿螺钉,右手拿螺母,按顺时针方向把螺母拧到螺钉上。 9.重复练习,直到所有的螺母都被拧到螺钉上,放回篮子里。 10.请孩子操作。

11.把篮子放回架子上。 错误控制:一个螺钉上只有一个螺母。

直接目的:

1.加强手腕的运动。

2.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拧的动作。 间接目的:

1.培养秩序感与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独立性和专注力。 延伸活动:

1.不同型号、材质的螺母和螺钉。 2.螺钉上可以加上垫圈。 拧瓶盖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不同材料和大小的瓶子3-5个。 2.托盘一个。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拧瓶盖的工作。

2.邀请孩子坐到桌子前面,确定孩子可以清楚看清示范,没有其他干扰。

3.将瓶子按顺序排成一行,用左手拿起最左边的瓶子并握住瓶身,右手先抓握瓶盖,转动瓶盖,配以语言提示“转、转、转”,同时夸大手腕的运动,然后把瓶身放回,同时把转下的瓶盖放在瓶身下面对应。

4.重复步骤3,由左到右依次将所有瓶盖拧下。

5.稍作停顿,将瓶盖转回,先拿起最左边的一组,将瓶盖放在瓶身上方,提示孩子必须先观察瓶盖是否放正,再开始以顺时针方向转动瓶盖。 6.重复步骤5,将瓶盖由左至右依次转回瓶身。 7.请孩子操作。

8.工作结束后,将教具放回教具架。 错误控制:

瓶盖没有拧在合适的盖子上。

直接目的:

1.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和拧的动作。 2.加强腕部肌肉的训练。 间接目的: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独立性和自信心。 延伸活动:

可利用生活中妈妈的化妆盒、首饰盒来教孩子。

搅蛋器的使用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一条适合孩子的围裙。 2.两个鸡蛋。 3.一块海绵。 4.一个大托盘。 5.一个小的搅蛋器。 6.两个干净的碗。 准备工作:

让孩子穿上围裙,老师将鸡蛋打碎到碗中,把海绵、搅蛋器等物品放入托盘中。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使用搅蛋器。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开始工作。

3.拿起搅蛋器的柄放到左手心,让搅蛋器竖立,用左右掌心来回搓动搅蛋器柄。 4.然后将搅蛋器放入碗中,双手来回缓慢搓动,直到碗里的鸡蛋被搅动出泡沫。 5.把搅蛋器从碗中取出,用海绵擦净搅蛋器上的残留液体。 6.把搅蛋器和海绵放回原位。

7.老师再打碎一个鸡蛋到另一个碗中,鼓励孩子操作。 8.搅动好的鸡蛋可以交给厨房作餐点使用。

错误控制:液体洒落在桌子上。 直接目的:

1.学会使用搅蛋器。

2.增强手部肌肉的力量。 间接目的:

1.增强秩序感和专注力。 2.增强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3.锻炼协调和平衡能力。 延伸活动:

1.可以更换不同大小、形状的碗。

2.可以用洗洁精或带颜色的水来代替。 3.可以更换搅蛋器(搅拌器、木勺等)。

二、照顾自己

(一)物品的整理

可以按以下方式提示孩子:

1.将外套的两肩弄整齐后挂在挂钩上,注意不要倾斜。

2.两只鞋子并齐,鞋尖朝内摆进鞋架,在进入教室时,记住一定要在垫子上擦掉鞋上的泥土再走进去。

3.书包放在架子上或者挂在挂钩上,要养成习惯,挂上后看一下是否挂直,以免里面的东西掉出来,卫生纸、手帕等要按顺序放进书包,不能塞成一团。

4.下雨天进门时,轻轻甩掉外套、帽子、伞上面的水珠,避免影响别人。 5.示范如何清理沾上泥土及尘埃的衣服,可以总结日常生活经验,教给孩子。 收拾行李和背包

适合年龄:3岁以上。 教具构成: 1.两套内衣。 2.两双袜子。

3.两件衬衣或T恤衫。 4.两件短裤或裙子。

5.一双拖鞋,装在塑料袋中。 6.一双鞋装在塑料袋中。

7.牙刷、梳子、毛巾等个人用品。 8.其他物件,如:钟表、皮夹等。

9.一个干净的大托盘,盛衣服和鞋子。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收拾行李和背包。

2.让孩子坐在工作区,确认孩子可以清楚看清示范,没有其他干扰。 3.打开行李箱和背包。

4.从托盘中拿出物品,放到工作毯上,一次只拿一件并叠好。 5.提示孩子:要把鞋子放到行李箱的最底层或者一边。

6.拿起衣服,把它们小心放到箱子里,使其平整,没有褶皱。 7.把其他物品放入箱子的空闲处。 8.合上行李箱或背包。

错误控制:行李箱或背包关不上。 直接目的: 1.学习打包裹。

2.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独自旅行和外出的能力。 间接目的:

1.发展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孩子的预见能力。 延伸活动:

1.更换不同种类的包。

2.更换不同的衣服,这些取决于季节的变化和旅游外出的目的和地点等。 3.可以为野餐准备适宜的物品。 4.可以为游泳准备适宜的物品。

二、清洁练习

l

照镜子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或小组提示。 适用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镜子(全身镜、半身镜、小镜子)。 准备工作:引导小朋友到镜子旁边。 基本操作:

1.站在全身镜前面,让全身都能照到,以便整理全身仪容。 2.照前面、侧面、后面。

3.让孩子自己看镜子,发觉有必要修饰的地方就自己整理。

兴趣点:

看到自己在镜子中的模样。 错误控制:

仪容修饰不完全。 直接目的:

对自身的观察,整理仪容。 间接目的:

培养独立性、专注力。 延伸活动:

使用三面镜、小镜子等。 梳头发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一个纸巾盒。

2.一把适合孩子用的梳子。 3.一面能够站立的镜子。 4.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梳头发。

2.让孩子在桌前坐好,确认孩子可以清楚看清示范,没有其他干扰。

3.将镜子放到桌子上,调到合适的位置,让幼儿从镜子里可以看到自己。 4.用右手拿起梳子,开始梳理,在梳至发梢时,用另一只手轻轻拽住发梢。 5.持续这样的动作,要从前面的头发开始,从左往右进行。 6.最后是后面的头发。

7.停下来,照一下镜子看头发是否梳好。 8.将梳子上的头发拿下来,包到纸巾里。 9.将梳子放回托盘,请孩子尝试。

10.告诉孩子将包头发的纸巾放到垃圾筐。 11.将镜子放平,放入托盘,将托盘放回架子。

错误控制:头发没有梳好。 直接目的: 1.学会梳头发。

2.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的: 1.照顾自己。

2.培养独立与自信。 延伸活动:

1.更换不同的梳子。

2.向幼儿展示不同国度的梳子文化。 3.用假发或者洋娃娃供孩子练习。 4.可以教孩子扎辫子、使用发夹等。 擤鼻涕

提示方法:小组提示或个人提示。 适用年龄:2岁以上。 教具构成:

手帕、卫生纸或棉纸。

准备工作:孩子在教师前面集合成半圆形。 基本操作: 1.拿出卫生纸。 2.将卫生纸展开。 3.对折。

4.双手拿两边,掩住鼻子。

5.用食指和中指压住一边鼻孔,从另一边鼻孔以呼气的方式擤鼻涕。

6.接着做另一边。

7.两手手指捏合,将卫生纸向前拉出,折叠。 8.再把鼻子擦干净

9.再折小一点丢到废纸篓里。 兴趣点:一边一次擦鼻涕。 错误控制:鼻子未擦干净。 直接目的:

1.擦干净鼻子,养成良好习惯。 2.对自身的观察。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 注意事项:

1.由于国情、场所、习惯不同,擤鼻涕的方法也不一样。 2.注意不要用力太大。 洗手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水壶一个(有把手、壶嘴的容器)。 2.洗手盆一个。 3.洗手液一瓶。

4.海绵一块(放在容器内)。 5.指甲刷一把(放在容器内)。 6.毛巾一条或者擦手纸。 7.干抹布一条。

8水桶一个,用来盛放使用过的水。 9.适合儿童用的小围裙一个。

准备工作:

1.孩子手脏了、用餐前、如厕后,提示孩子要洗手。 2.让孩子穿上围裙,用水壶接水。 基本操作:

1.首先引导孩子到洗手区,按照使用顺序的先后,介绍洗手用具的名称,并将物品放在合适的位置。

2.拿出水壶,然后将水壶的壶嘴沿着洗手盆边缘,缓慢倒入洗手盆合适的水(提示孩子将水倒至控水线或者某个图案处)。

3.将手放入洗手盆内沾湿至手腕处,将手拿出水面,在洗手盆上方停留数秒,待手指端水滴完,再按压洗手液至手心处(提示孩子按一下即可)。

4.掌心有洗手液后,先相互搓手心,可配上语言“搓搓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搓搓手腕。

5.将双手浸入水中,一手成杯状,舀水从另一手的手腕处淋下,并由上而下搓洗掉肥皂泡沫,直至洗净。 6.冲洗双手的泡沫后,手离开水面,在洗手盆上方滴完水滴,然后小心端起洗手盆至水桶上方,将脏水慢慢倒入水桶内。

7.用海绵擦净洗手盆,再从水壶中倒适量的水至洗手盆,将双手放入洗手盆内,再次冲净肥皂泡沫,然后将手离开水面,滴完水滴。

8.提示孩子观察指甲缝,检查是否有脏物,然后用指甲刷刷洗指甲缝,依次确定十根手指是否都已洗干净,再同步骤

6、7将双手浸入水中搓洗。

9.同步骤7,将用过的水倒入桶内,并用海绵擦净洗手盆。 10.最后以擦手巾擦干手,若有必要,再以干抹布擦净工作区。 错误控制:手未洗干净,工作区到处是水。 直接目的:学会洗手。 间接目的: 1.增强秩序感。

2.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延伸活动:

1.更换不同的盆和毛巾、肥皂的形状等。 2.可以在洗手的工作区放置镜子。

3.幼儿可以做“洗澡”的游戏,例如:为洋娃娃洗澡。 洗手绢

适合年龄:3岁以上。 教具构成:

1.适合孩子用的围裙。 2.一个带把的水壶。 3.两个盆。

4.洗衣粉和小勺。 5.盛手绢的脏衣筐。 6.晾手绢的衣架。 7.一块海绵。

8.一个盛海绵的小碟子。 9.适合孩子用的水桶。

准备工作:

请孩子穿上围裙,用水壶接水。 基本操作:

1.首先引导孩子至工作区,然后按照使用顺序,介绍用具的名称,并将物品放在合适的位置。 2.提示用双手将水壶放到桌子上。 3.拿起水壶,然后将水壶的壶嘴分别沿着两个盆的边缘,将水缓慢地倒入盆内至合适的水位,把水壶放回(提示孩子倒水至控水线或某个图案处)。 4.将盛有洗衣粉的容器的盖子拧开。

5.右手用小勺舀出洗衣粉从右侧倒入盆中。

6.将小勺放回容器中,盖上盖子,把洗衣粉的容器放回。 7.将一只手放到盆中,轻轻将盆中的洗衣粉搅开。 8.将手绢放入盆中,浸入,压至盆底。

9.双手握住手绢用力揉搓,,然后松开,反复数次,用这样的方法去除污迹,直到手绢变得干净。

10.用双手抓住手绢,拎出水面。 11.小心将手绢中多余的水分挤出。

12.在把手绢放入干净的水中之前,尽量把手绢拧干。 13.把手绢浸入清水中,压至盆底。 14.揉搓手绢,去掉泡沫。

15.将手绢从水中拎起,把多余的水分挤出。、 16.再用清水清洗一次。

17.把手绢充分打开挂到衣架上,使水分尽快蒸发,必要时用衣服夹固定住。 18.把两个盆中的脏水倒入桶里。

19.用海绵把滴到外面的水滴吸干,挤出海绵中的脏水到桶里,把海绵放回到碟子里。

20.把水桶提到水槽边,将水倒出。 21.用毛巾把手擦干。

22.将所有用品放回原处。

错误控制:手绢仍然很脏,工作区到处是水。 直接目的: 1.学会洗手绢。

2.挤压动作的发展,锻炼手部肌肉。 间接目的: 1.发展专注力。 2.增强秩序感。

3.学会照顾自己和别人。 延伸活动:

幼儿能清洗洋娃娃的衣服,教室中的布料以及自己的衣服。 洗衣物

教具构成: 1.儿童用围裙。 2.洗衣服用手套。

3.洗衣板、洗涤槽,槽的底部有活塞。 4.要洗的衣服。 5.洗衣粉、肥皂。 6.水桶、小刷子。

7.放衣服的篮子、衣夹、晒衣架及晒衣绳。 8.毛巾、抹布、海绵。 9.塑胶垫、小桌子。

准备工作:

1.在此之前练习过洗手绢和拧毛巾。

2.把小朋友带到洗涤台和放置各种教具的小桌子前,详细说明各种教具的名称及用途,也可进行记忆名称的游戏。

3.取下手表、手镯、戒指等装饰品。 4.系围裙,戴手套。

5.在小桌子上铺塑胶垫。 基本操作: 1.把水壶里的温水慢慢倒入洗涤槽(插上活塞)中,把水滴用海绵吸干。 2.舀一勺洗衣粉倒入水中,可用器具搅动加速溶解。 3.把脏衣服一件一件放入水中浸湿。

4.随时浸一下水,反复搓洗,直到每一部分都能洗到。 5.将衣物折两次,拧干,再洗另一件。 6.洗好的衣服放到篮子里。

7.拔掉洗涤槽的活塞,让污水流进水桶中。 8.用小刷子把水槽冲洗干净,把手擦干。 9.再套上活塞,将水壶里的水倒进槽里。 冲洗:

1.把洗过的衣物一件件浸入水中。 2.在水中轻轻摇晃,冲掉肥皂水。 3.将衣物对折两次,用力拧干。 4.放进篮里。

收拾整理

1.拔掉塞子让水流掉,用抹布擦干,重新套上活塞。 2.倒掉水桶里的污水。 3.洗衣板用抹布擦干。

4.使用过的教具全部用抹布擦一遍。 5.塑胶垫上的水滴也要擦干。

6.水壶中倒满温水及清水,准备下一个人用。

7.湿的抹布、毛巾要晾干,并换成另一块干的的供下一个人使用。

晒干

1.拿洗涤篮子和夹子。

2.检查要晾干衣服的地方。

3.把衣服一件一件挂上,用夹子夹紧。 4.手掌在布上轻轻拍打,抚平上面的皱纹。 5.整理盛衣篮和衣夹。 6.取下围裙,把手擦干。 兴趣点:

1.肥皂产生泡沫。

2.衣物在肥皂水里去掉污垢,变得干净。 3.拔掉塞子后,水流进水桶的声音。 4.用力搓洗的感觉。

错误控制:

1.水滴到地板上。 2.衣物上仍有污垢。 直接目的: 1.学会洗衣服。 2.调整肌肉运动。

3.熟悉一连串活动之间的顺序性。 4.增强清洁感。 间接目的:

培养独立性、责任感。 注意事项:

1.对有过前阶段练习或经历其它用水作业的孩子提供洗涤练习更佳。 2.假若不能一次从头到尾全部做完,可以先提供一些较简单的活动。 3.不要用对手有伤害的洗涤剂。

4.如果不用水槽,用稳定性高的水盆、水桶也可以。 5.放学前把洗涤的衣物收拾起来。 6.夏天不要使用手套。 擦鞋

适合年龄:3岁以上。 教具构成:

1.幼儿皮鞋一双。 2.鞋刷一把。 3.鞋油一盒。

4.鞋油刷一把,可用牙刷代替。 5.棉花球数个,放在小容器内。 6.擦亮布一块,放在小容器内。 7.报纸一张。

8.小篮子或托盘一个,放置上述材料。

基本操作:

1.引导孩子,观察鞋子,告诉孩子示范擦鞋的工作。

2.拿出准备好的材料,将报纸铺在合适的地方,例如鞋柜旁或者阳台上。 3.依次拿出材料,从左到右摆放在报纸上,并且一一告知名称。

4.一只手伸入鞋内,另一只手拿着鞋刷,把鞋子上的灰尘(由身体近端到远端)刷至报纸上。 5.拿出鞋油,示范如何开关盒子后,把鞋油刷沾少许鞋油,将鞋油均匀地刷在鞋面上,并请孩子一起检查,确定鞋面上需擦拭的部位都已经布满鞋油。

6.拿出棉花球,将鞋油均匀涂抹在鞋面上,最后拿擦亮布将整个鞋面擦亮,与孩子一起检查是否还有需要擦拭之处,并与未清理过的鞋子比较,看看擦拭过的鞋子是否干净且光亮多了。

7.请孩子擦拭另一只鞋子,必要时给予协助。

8.完成工作后,引导孩子将材料有序地放回篮子内,将棉花球丢进垃圾桶,并将报纸折好后放入垃圾桶,与孩子一起去洗手。

9.告诉孩子既然已经知道如何擦鞋了,以后可以保养自己和家人的鞋。 错误控制:擦完的鞋不亮。 直接目的:学会擦鞋。 间接目的:

1.培养专注力、秩序感。 2.提高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三、穿与脱的练习 衣服的穿与脱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或小组提示。 适用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前襟有纽扣的衬衫。 2.镜子。 3.挂衣架。 4.桌子。 准备工作:

1.外衣挂在衣架上。

2.把衣架拿到专门放小朋友衣服的地方。 穿衣服 基本操作:

1.把挂在挂钩上的衣服连衣架拿到桌子上,前襟向上平放。 2.解开衣扣,打开前襟,取出衣架放回原处。 3.右手提左边的衣领,让左手先穿过左袖。

4.右手把衣服向右手方向拉,然后左手拿住左衣襟,右手伸进右袖里,同时松开左手。 5.把两边衣襟对齐,扣好纽扣。 6.一边照镜子,一边整理衣服。 脱衣服

基本操作:

1.双手解开纽扣,打开前襟。

2.先用双手将衣服向外打开,然后两手转到背后,右手抓住左袖口,抽出左手。 3.双手伸到前面,左手抓住右边袖口,让右手抽出来。 4.衣服的前襟向上平放在桌上,抚平上面折痕。 挂衣服

基本操作:

1.把衣服拿到桌子上。 2.衣服前襟向两边拉开。

3.衣架两端一次一边伸进衣服肩部,前襟合拢,扣上纽扣。 4.衣架连衣服挂回原位。 兴趣点:

1.穿上、脱下的过程。 2.挂上衣架。 错误控制:

1.袖子扭成一团。

2.扣子和扣孔没有一一对应。 3.衣服穿反了。

直接目的:学会穿脱衣服、挂衣服。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 延伸活动:

1.自己穿脱外套、夹克、毛衣(有扣子)、裤子等的练习。 2.日常生活训练用的围裙。

3.在穿脱时幼儿间可以互相帮助。 注意事项:

为了帮助练习衣服的穿与脱,以下会涉及衣饰框的操作。 穿、脱鞋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或小组提示。 适用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室内用鞋。 2.椅子。

准备工作:在椅子前准备好室内用鞋。 穿鞋: 基本操作:

1.坐在椅子上,脱掉室外鞋,并摆在旁边。

2.将室内鞋拿到面前。 3.确定鞋子的左右。

4.一只脚找到同侧的鞋,脚尖先伸进鞋里。

5.用手指抓紧鞋子后部,向后拉,让整个脚都伸进去,最后再把脚跟套上。 6.用同样方式再把另一只鞋子穿上。 脱鞋

基本操作: 1.坐在椅子上。

2.用手握住鞋跟部分向后拉,让脚跟露出。

3.把脚从鞋里抽出来。

4.另一只鞋子也以同样方式脱下。 5.确定好鞋子左右后,摆在旁边。 6.把鞋放回鞋柜。

兴趣点:将脚套进鞋里或抽出来。 错误控制:左右反穿。 直接目的:

1.学会穿、脱鞋。

2.手脚肌肉运动的调整。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 延伸操作: 1.穿脱袜子。 2.穿戴手套。

3.穿脱有鞋带的鞋。 注意事项:

可以做识别左右的记号。

四、衣饰框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按扣

教具构成:

一块正方形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相合,用按扣连接。 基本操作: 打开: 1.用左手的食指与中指压住最上面按扣凹部(下襟)。

2.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按住按扣的凸部(上襟)的旁边,用力向上掀开按扣。 3.从上往下一个一个掀开按扣,直到最后一个。 4.双手把左右两块布向左右两边分开。 扣紧

1.双手把两边的布拉到中间合起来。

2.从最上面开始,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襟的第一个按扣。 3.左手食指和中指压在下襟的按扣旁。

4.然后把扣子的凹部与凸部重合,手指用力压下,继续操作直到全部做完。 5.整理布料,使其平整。

兴趣点:压按扣时发出的声音。 错误控制:扣子没有吻合。 直接目的: 1.学会按扣。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手部肌肉,尤其是三指。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独立穿衣的习惯。 2.培养秩序感。

拉链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一块正方形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相合,用拉链连接。 基本操作: 打开:

1.左手紧紧抓住布料上方。

2.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拉链的拉环,向下缓缓拉开,一直拉到底,注意不要使衣服松开。

3.两手的食指和大拇指分别捏住拉链的底部,将拉环拉出。 4.将左侧布料向左打开,右侧布料向右打开。

扣紧

1.将布料合上。

2.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捏起拉环,用左手食指、中指和拇指将拉槽拿起。 3.将拉环缓缓放入拉槽中,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缓缓往上拉,直到顶端。 4.整理布料,使其平整。 直接目的: 1.学会拉拉链。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手部肌肉,尤其是三指。 间接目的:

1.培养独立穿衣的习惯和自信。 2.培养秩序感。 延伸活动: 1.用不同物品上的拉链进行练习,如毛衣、夹克、裤子、包等。 2.鼓励幼儿互相练习。 纽扣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一块正方形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间相合,用纽扣连接。 基本操作: 解开:

1.用左手拇指、食指拉住扣孔边的衣襟,右手捏住纽扣,从扣孔里脱出。 2.左手接住穿过的纽扣,将其拉出。 3.余下的扣子按照同样方式进行操作。 4.将左右两侧的布料分别打开。

扣紧:

1.把两襟和在中央。

2.右手捏住衣襟,左手指一下洞,然后拿起纽扣送进洞中。 3.右手接住穿出的纽扣,左手接住衣襟,左右拉。 4.用同样的方法扣纽扣,直到扣完为止。 5.整理布料,使其平整。

兴趣点:纽扣从扣孔拉近拉出。 错误控制:纽扣穿错了孔。

直接目的:

1.学会穿带纽扣的衣服。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手部肌肉,尤其是二指。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独立穿衣的习惯。 2.培养秩序感。

注意事项:大纽扣和小纽扣的操作方法相同。 皮带扣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一个正方形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相合,用皮带扣连接。 基本操作: 解开:

1.从衣饰框的顶端开始,从上方握住扣环。 2.用左手拇指、食指抓住皮带的尖端向右推。 3.右手拿住拱起的部分从扣环中抽出。

4.右手捏住皮带的尖端再向右拉,左手食指和中指捏住针,从针孔里拉出来。 5.用两手将皮带与扣环完全拉开。

6.继续进行,直到下面皮带扣完全解开。 7.把布料分别掀开。 扣紧: 1.将布料左右合上,从上面皮带扣开始系。 2.右手拿皮带的尖端。

3.左手拿扣环,把皮带尖端伸进扣环。 4.把穿过的皮带用右手向右拉。

5.给孩子提示针孔,用左手将针穿进针孔。

6.左手拿住扣环,右手捏住皮带穿过扣环的左端。 7.用同样的方法,直到扣上最下面的皮带扣。 8.整理布料,使其平整。

兴趣点:将针穿入皮带孔及拔出针。 错误控制:布料从头到尾看起来不对称。 直接目的:

1.学会皮带扣的系法。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手部肌肉,尤其是二指。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独立穿衣的习惯。 2.培养秩序感。 延伸活动:

位幼儿选择不同的皮带扣进行练习。 蝴蝶结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一块正方形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相合,被不同颜色的丝带连接。 基本操作: 解开:

1.从最上面开始,从上而下解蝴蝶结。

2.两手同时抓住带子的两端向左右拉,把蝴蝶结松开。 3.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按住两襟,用右手的食指将节挑开。 4.解开节后,把每条带子往旁边拉直。 5.再把两襟向左右掀开。

打结:

1.把两襟合向中央,从上往下系蝴蝶结。

2.用右手把左边带子拉上右边,用左手将左边带子拉向右边,两者交叉。

3.右手将上面的带子从交叉点下方的孔洞中穿过,用左手接住,然后左右拉紧。 4.再将左边的带子距打结处4-6厘米绕个圈,用拇指和食指牢牢捏住圈的底部。 5.用右边的带子从后面绕个圈,用右手食指把带子从孔中塞进去,又形成一个圈。 6.两手捏住圈,同时向两边拉,使其成型。 7.用同样的方式系以下的蝴蝶结。 8.整理布料,使其平整。

兴趣点:用食指把带子推穿过绕圈的地方。 错误控制:蝴蝶结歪斜。 直接目的:

1.学会系蝴蝶结。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手部肌肉,尤其是二指。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独立穿衣的习惯。 2.培养秩序感。 钩扣

教具构成:

一块正方形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相合,被钩扣连接。 基本操作: 解开:

1.从最上面开始,从上而下解钩扣。 2.左手按住钩扣环部的衣襟。 3.右手捏在钩扣钩部缝线的地方。 4.把钩部推向左边,由环部脱出。 5.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到最下面。 6.再把两襟向左右掀开。

扣住:

1.把两襟合向中央,从上往下进行。 2.左手按在下襟环部旁边。

3.右手捏住钩子的缝线处,稍微向左拉。 4.用钩子扣上环部之后略向右拉。 5.用同样的方法做到最后。 6.整理布料,使其平整。

兴趣点:钩和环合在一起。 错误控制:

1.钩子没有钩住环部。

2.钩子扣到其他钩子的环部。 直接目的: 1.学会系钩扣。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手部肌肉。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独立穿衣的习惯。 2.培养秩序感。 安全别针

教具构成:

一块正方形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相合,被别针连接。 基本操作: 解开:

1.从最上面开始,从上而下解开别针。 2.左手拇指、食指拿住嵌合针尖的别针头。

3.右手拇指、食指夹住别针中央部分,用拇指把针尖压出别针头外。 4.拔出针尖。 5.再把针尖嵌回别针头。

6.其他别针也用同样方法进行。 7.双手把两襟向左右掀开。

扣上:

1.把两襟合向中央,从上往下进行。 2.把针尖压出来。 3.决定别针的位置。

4.针尖从上襟的表面刺进去。

5.在针尖刺往下襟的时候,先把上下襟的位置固定好。 6.针尖刺过下襟。

7.再由下襟里向上襟表面把针尖穿出。 8.把针尖压进别针头。

9.最后把针尖刺过时的皱纹抚平。

10.把余下的都别上,整理布料,使其平整。

兴趣点:把针嵌进、压出的方法。 错误控制:

1.上下襟的位置没有对好。 2.布不平。

3.针没有别住左右两襟。 直接目的:

1.学会使用别针。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手部肌肉。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独立穿衣的习惯。 2.培养秩序感。

编织——X型、一字型、V型 教具构成:

一块正方形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相合,被编织带连接。 基本操作X型: 解开:

1.拉紧最下面的绳带两端,解开蝴蝶结。 2.左手、右手交互使用,将绳带从孔中拉出。 3.直到最上面的孔,再把绳带整个抽出来。 4.将左右两襟打开。

编织:

1.把两襟合向中央。

2.将绳带从最上面的左右两孔的里面向外穿出。 3.将左右两边带子调到相同长度。

4.右边绳带从左边第二个孔表面穿进去拉紧,左边绳带穿向右侧的第二个孔。

5.通过左边第二个孔的绳带换到右边第三个孔,变成由里向外穿出,右边的绳带也相同。 6.反复交叉进行,一直到最后的孔。 7.在绳带的尾部打个蝴蝶结。

基本操作一字型: 解开:

1.拉绳带两端,解开蝴蝶结。

2.抓住一字型的带子中间,将绳带由孔中拉出。 3.一直到最上面的孔。 4.最后把整条绳带抽出。 5.把衣襟向左右掀开。

编织:

1.把两襟合向中央。

2.绳带从最上面左右孔表面向里穿。 3.用双手调整绳带长度,右侧稍长一些。

4.将右边绳带由左边第二孔里侧向外穿出,再向右孔穿进拉成一字型。 5.左边绳带在左侧下方放着。

6.将右边最上孔的绳带拉向右侧第三孔,由里穿出表面,再穿左边孔成一字型。 7.反复交叉进行。

8.在结尾处打个蝴蝶结。

基本操作V型: 解开:

1.拉紧最下面绳带两端,解开蝴蝶结。 2.由下起左右交叉拉出绳带。 3.从最上面孔拉出。 4.将两襟左右打开。 编织:

1.把两襟合向中央。

2.将绳带由最上面左右两孔的里面向外穿出。 3.将左右两边带子调到相同长度。

4.右边绳带从左边第二孔的里面穿出表面。

5.左边绳带也同样从右边第二孔由里面穿出表面。

6.以下右侧绳带穿左下孔,左侧绳带穿右下孔,都从里面穿出表面。 7.反复进行到最下面的绳孔为止。 8.在绳带的尾部打个蝴蝶结。

兴趣点:交叉穿,出现不同的形状。 错误控制:没有编成标准形状。

直接目的:

1.学会X型、一字型、V型的穿孔方法。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手部肌肉。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独立穿衣的习惯。 2.培养秩序感。 注意事项:其他种类的衣饰框,教育工作者可自行设计操作方法,只要动作分解清晰,孩子能记住即可。 第四节:照顾环境

一、清扫 提示方法:

个人提示、小组提示或团体提示。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地毯的卷起和展开

教具构成:工作用地毯。 准备工作:

1.在固定地点准备好教具,在地毯架上准备有大、中、小三种地毯。 2.地毯材料的选择不要太厚也不要太重。

基本操作(展开的方法): 1.搬来一张卷起的地毯,放下。 2.蹲在卷起的地毯前面。

3.两手放在地毯左右各三分之一的地方,拇指放在地毯的下侧,其他手指握住上面。 4.用两手慢慢把地毯摊开。

5.身体向后退,直到地毯完全展开。

基本操作(表面在外的卷法): 1.蹲在展开的地毯前面。

2.右手四根手指伸进地毯下方,拇指握在上面,左手也相同。 3.将地毯稍稍提高弯向内侧使之卷曲。 4.卷起后,左右手交替向前压紧继续卷。 5.仔细观察两边是否卷好。 兴趣点:地毯的两端对齐。

错误控制:两端不整齐,没有完全展开。

直接目的:

1.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2.训练手指的动作。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 注意事项:

1.也可练习地毯表面在里的卷法。

2.当地毯太大时,可以考虑由两个人一起展开、卷起。 3.地毯使用的材料要适合孩子使用。 刷地毯

教具构成: 1.地毯。 2.刷子。 3.小簸箕。 准备工作:

1.每一样教具都是适合孩子的尺寸,清洁工具都要在教室的一角挂起来。 2.引导孩子到已展开的地毯前。 基本操作:

1.从固定位置拿来刷子、小簸箕。 2.坐在展开的地毯前。

3.用右手拇指和四根指头握住刷子。

4.两膝跪在地毯上,左手按住地毯,刷子从地毯左上角开始向右平行慢慢刷。 5.不要移动地毯,身体向后退,从左到右刷。 6.用刷子将地毯刷干净。

7.把沾在刷子上的毛及垃圾随时清除到小簸箕上,全部倒进垃圾桶。 8.把刷子、小簸箕清理好后,放回原来的位置。 9.把地毯卷好,放回地毯架上。

兴趣点:地毯变干净了。

错误控制:留下垃圾、灰尘,地毯毛不整齐。 直接目的:

1.锻炼手眼协调动作。 2.增强清洁感。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责任感。 注意事项:

1.如果地毯非常脏,就在室外系一条绳子,挂上地毯,用掸子掸干净。 2.大一点的垃圾可用镊子夹取。 打扫室内

教具构成:

1.刷子、扫帚、小簸箕。 2.布围裙、抹布。 准备工作:

1.用粉笔在地板上画个小圈。

2.在地上散放一些垃圾,可以是豆子、珠子、纸屑等物品。 基本操作:

1.系上围裙,到放扫除教具的地方,从挂钩上取下扫帚、刷子、簸箕等。

2.把教具拿到有垃圾的地方。

3.右手握住扫帚柄上三分之一的部位。

4.左手放在右手的下方,把垃圾扫到圆圈内。 5.以绕圈的方式,把全部垃圾扫向中间。 6.左手拿簸箕,把垃圾扫到里面。 7.小一点的垃圾用刷子拨进簸箕里。 8.把垃圾倒进垃圾桶里。

9.簸箕用抹布擦干净,扫把、刷子上的灰尘也取下放入垃圾桶中。 10.脱下围裙,把教具放回原来的位置。

兴趣点:把垃圾集中在圆圈里。 错误控制:扫过后地上还有垃圾。 直接目的:培养清洁感、秩序感。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责任感。 注意事项:

1.扫帚有不同的种类、拿法,对每种方法都应给予正确的指导。 2.扫帚的拿法也因人而异。 使用掸子

教具构成: 1.鸡毛掸子。 2.围裙、抹布。 3.小簸箕。 准备工作:

1.系上围裙,把鸡毛掸子、抹布拿过来。 2.在小桌子上,用鸡毛掸子由左向右拂拭。 3.上面和侧面都要仔细拂过。

4.拂过灰尘以后,再用抹布仔细擦拭。 5.把小桌子搬回原来的地方。

6.把沾有灰尘的鸡毛掸子、抹布拿到外面弄干净,再将灰尘扫到簸箕里,倒入垃圾桶。 东西掉落的处理 面包屑的处理 教具构成:

1.小簸箕、小刷子。 2.湿抹布。 准备工作:

1.在吃点心或吃盒饭的时候。 2.一张有面包屑的盘子。 3.在桌子上准备好所有用具。 基本操作:

1.右手拿小刷子。

2.在面前的小桌上选择一个碎屑集中点。 3.轻轻由远处向中心,把碎屑扫在一起。

4.左手拿簸箕,将集中的碎屑扫进簸箕里。

5.稍微挪动簸箕的位置,再把剩下的碎屑扫进簸箕里。

6.将簸箕、刷子都拿到垃圾桶旁边,将其中的碎屑倒掉,清理沾在刷子上的碎屑。 7.用抹布擦干净簸箕内外。

8.将簸箕、刷子放回原处,将抹布洗干净。 兴趣点:集中碎屑到簸箕里面。

错误控制:桌子上还残留着碎屑,碎屑掉到地板上。 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责任感。

延伸操作:沾满尘土的鞋子弄脏地板上,要做清扫尘土的练习。 注意事项:

如果不小心打破玻璃或是类似的危险物品时,要养成立即向教师报告的习惯,不宜由孩子自行处理。

二、擦洗

提示方法:

个人提示、小组提示或团体提示。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刷洗桌子 教具构成:

1.肥皂一块。要切割成适合孩子抓握的大小。 2.小刷子一把,适合孩子抓握的。 3.海绵、抹布各一块。 4.塑胶垫一块。 5.大小水桶各一个。

6.围裙两件,大人、小孩各一件。

准备工作:

1.当孩子使用的桌子脏了,可以告诉孩子:“这张桌子脏了,我们一起来把它刷洗干净,现在我们来学习如何刷洗桌子。”

2.一起将桌子搬到刷洗的区域,并系好围裙。 基本操作:

1.将教具放到桌子旁边,把塑胶垫放到桌子旁边的地面上,把教具按照顺序排列在垫子上。 2.请孩子将小水桶装一半的水,带到工作区。 3.指出桌子的脏处,请孩子仔细观察。

4.在桌面上打上肥皂,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打完后,将肥皂放回原位。 5.将刷子浸入水中沾湿,在小水桶上方停留,使其中水沥干后,将刷子移到桌面上,按照刚才打肥皂的顺序刷出泡沫来,若有必要,在某些地方重复刷。

6.中途需沾湿刷子数次,每次沥干水后再拿至桌面,刷完后,将刷子在小水桶内洗净,放回原位。

7.将海绵放入水中浸湿,挤出水,放到桌面上吸泡沫水,再拿到小水桶洗净并挤干其中的水,反复数次,将桌面及桌边的泡沫水吸干。

8.中途若需换水,将脏水倒入大水桶内,用小水桶取干净的水继续工作,完成后,将海绵洗净、挤干,放回原位。

9.最后用抹布将按照顺序桌面的水擦干,将抹布放回原位。 10.将大水桶里的脏水倒回水槽,用抹布将大水桶擦干。 11.将所有教具归位,然后挂好围裙,将桌子搬回原位。

12.请孩子比较:擦过的桌子是否不一样,邀请孩子从不同角度观察桌子,是否感觉环境也不一样了。

13.感谢孩子的协助,告诉孩子:看到桌面脏了,可以自己擦洗。

兴趣点:

1.桌子刷洗得干干净净。 2.地板没有弄脏、弄湿。

3.将海绵、刷子上的水弄干的方法。 错误控制:

1.肥皂泡沫残留在桌子上。 2.水滴、肥皂泡飞溅各处。 直接目的: 1.学会刷桌子。 2.肌肉运动的调整。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秩序感。

2.培养孩子对环境的清洁意识和责任感。 延伸活动:

1.擦洗教室里的其他家具:椅子、门、教具架等。

2.天气好时,可以带孩子到室外擦洗运动设施或玩具等。

3.在老是监督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孩子刷洗自行车或小轿车等。 注意事项:

1.清洗桌子时,一定要擦洗桌子的边缘。 2.大桌子可只洗一半。

擦桌子(使用海绵) 教具构成:

1.要擦拭的桌子、放教具的小桌子。 2.塑胶围裙、塑胶垫。 3.水壶、脸盆、水桶。 4.海绵、抹布、毛巾。 准备工作:

1.把工作教具搬过来,放在塑胶垫上。

2.在进入基本操作练习之前,先复习一下捏海绵的动作。

基本操作:

1.系上围裙,把水壶中的水慢慢倒进脸盆里。 2.擦干壶嘴上的水滴,放回桌上。

3.把海绵轻轻放入脸盆中,用右手捏干。 4.从左向右擦拭桌子。

5.桌子太大时,一次擦拭一半。 6.接着用干抹布从左向右擦拭。

7.在脸盆中把海绵洗干净,捏干后放回托盘里。 8.将用过的水倒入水桶中。

收拾工作:

1.用抹布擦干脸盆和塑胶垫上的水滴。

2.水壶里再装满水,以备下一个孩子工作用。 3.将所有教具归位。 兴趣点:

1.海绵擦脏了。

2.桌子擦拭得干干净净。 错误控制:桌子仍不干净。

直接目的: 1.学会擦桌子。 2.肌肉运动的调整。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和责任感。 延伸操作:

1.用海绵擦拭椅子、门等。 2.擦黑板。 3.可以用较湿的抹布来代替海绵。 注意事项:在工作前亦可先戴腕套。 洗窗户

教具构成: 1.托盘。

2.塑胶围裙、塑胶手套。 3.水壶、脸盆、水桶。

4.海绵两块、干布、毛巾、抹布。 5.肥皂。

6.要擦洗的窗户。 7.小桌子。 准备工作:

托盘里摆着教具组合,拿到要洗的窗户旁,水壶装满水,将所有教具搬到工作区。

基本操作:

1.戴上手套,系上围裙。

2.将水壶里的水倒入脸盆,把沾在上面的水滴擦拭干净,放在小桌子上。 3.把海绵浸湿后捏出水分。

4.在海绵上抹上肥皂,由左向右擦拭窗户的玻璃。

5.将另一块海绵浸满水,捏干后把玻璃上的肥皂泡擦掉。 6.再用干布从左向右把玻璃上的水珠擦干。 7.擦完里面后,再擦外面。 8.把脸盆中的污水倒入水桶。

收拾工作:

1.脸盆冲洗干净,再用抹布擦干。

2.托盘跟塑胶垫上的水滴也全部擦干。 3.将水壶再倒满水。 4.倒掉水桶里的污水。 5.把桶内外擦干净。 6.将教具归位。

兴趣点:窗户彻底干净,变得明亮。

错误控制:肥皂泡沫留在玻璃上,窗户不明亮。

直接目的: 1.学会洗玻璃。 2.肌肉运动的调整。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清洁感和责任感。 注意事项:

1.窗户太大时,可以像洗大桌子那样,分成两次洗。 2.位置太高时,找个垫脚台来用。 3.不要忘了擦洗窗栏。 4.要保证儿童的安全。 擦金属器具 教具构成:

1.塑胶围裙、塑胶垫。 2.光亮剂(铜油)——小瓶装。 3.小茶匙(连托盘)。

4.沾光亮剂用的棉布及装棉布的容器,擦使用的呢绒布。 5.各式各样的金属器具。 6.装金属器具的篮子。 准备工作:

1.把装有金属器具的篮子拿到桌上。 2.系上围裙。 3.铺好塑胶垫。

基本操作:

1.用三根手指拇指、食指和中指将盛光亮剂的瓶盖慢慢拧开。 2.左手拿棉布,右手用小茶匙舀起光亮剂放在棉布上。

3.把茶匙放进小托盘里,放下沾光亮剂的棉布,再盖好光亮剂的盖子。 4.拿起沾了液体的棉布在金属器具上涂满光亮剂。

5.接着把呢绒布卷在食指和中指上,以绕圈的方式在器具上擦拭。 6.外侧擦完后,内侧也同样擦亮。

7.一边问小朋友脸会不会映在上面,一边继续进行。 8.把脏布放进洗衣篮,以备清洗。 9.光亮剂用完了就再补充。 10.桌上的东西彻底清理干净。 11.检查塑胶垫上有没有弄脏。

兴趣点:

在金属器具上可以看见自己的脸——把金属器具擦得很亮。 错误控制: 1.器具不亮。

2.手指弄脏、光亮剂滴到桌上或者地板上。 直接目的:

1.了解金属的擦拭方法。 2.训练手指的灵巧。

3.增强秩序感、清洁感。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

注意事项: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习惯里,擦拭金属器具的机会不多,所以可以在活动中加入擦拭抽屉把手、门的把手、镜子等练习。 剪枝

教具构成:

1.塑胶盘、小桌子、塑胶垫。

2.装水的玻璃碗、水壶、水桶、瓶刷。 3.剪花用的剪刀(前端圆)、盛盘。 4.纸巾、毛巾、尼龙围裙、海绵及盛盘。 5.放大镜。 6.花、花瓶。

准备工作:系上围裙,把装着花的花瓶搬到教具前面。 基本操作: 1.往玻璃碗里注水,用海绵擦干水滴,放在小桌子上。 2.从花瓶里拿出花,在玻璃碗中清洗花茎。

3.用一张纸巾把枯枝、枯叶包好,倒掉玻璃碗中的水。

4.将花瓶中的水倒进水桶,再拿水壶往花瓶里倒入适量的水。

5.用瓶刷把花瓶内侧刷洗干净,使用时,以绕圈的方式上下移动来刷。 6.把花瓶中的污水倒进水桶,再注入清水,注意瓶子的大小及水量。 7.开始剪枝。

8.用放大镜观察花茎的状态及切口,用剪刀斜着剪下一小段,斜面面积越大越利于茎吸收水分。

9.剪过的花枝插进花瓶中,如果花很多,注意插时要交错位置。 10.插好的花放在桌上美化环境。 收拾整理:

1.将茎、叶用纸巾包好放进垃圾桶。 2.用抹布擦干玻璃碗。

3.把剪刀仔细擦干净,先用海绵,再用干布擦拭直到没有水滴为止。 4.倒掉水桶里的水,再用抹布擦拭。 5.再把水壶装满水以备用。

6.盘子、塑胶垫的水滴用抹布拭干。 7.更换新的纸巾。

兴趣点:

1.用放大镜观察茎的切口。 2.花变得更新鲜了。 错误控制:

1.花瓶的水溢出来。 2.残留着枯枝、枯叶。 直接目的:

1.了解基本的剪花、插花方法。 2.培养美感及对环境的关心。

间接目的:

培养专注力、独立性、观察力和社会性的培养。 注意事项:

1.花瓶的摆设最好固定在一个地方。

2.花瓶的水每天更换,告诉小朋友剪枝的重要性。 延伸操作: 1.盆花的养护。

2.在大花瓶或花篮中插花。

三、与用餐相关的练习 吃点心 教具构成:

1.长桌两张,椅子四把。

2.桌巾(在中央及角落有刺绣)、白色围裙、儿童用纸巾。 3.茶杯、小茶盘、茶匙、茶壶。 4.红茶、砂糖、牛奶、小甜点。 5.儿童用手推车。

6.铺餐巾纸的盘子、小刷子、簸箕。 7.装饰花。

准备工作:

1.整理服装、抚平头发、洗手、系上围裙,可一男一女分成一组。

2.根据吃点心的人数,从餐具架上拿出相应数量的茶杯、茶匙、茶盘,放在手推车上。 3.把奶茶(用红茶、牛奶、砂糖调和)装进壶中准备好。 基本操作:

1.椅子移到后面,把两张长桌并在一起。

2.从架子上拿出折好的桌巾,放在盘中端出来。 3.两个人合作把桌巾打开,铺在桌上。

4.一个人拿盘子,另一个人把茶杯、茶盘放在盘子上。 5.拿盘子的人把盘子端到桌子上,按座位摆好茶具。

6.取来茶匙,放在茶杯前。

7.把奶茶壶放在盘子上,端出来,先放在旁边的小桌上。 8.把甜点小篮端到桌子中央。 9.在茶杯的左侧放一张纸巾。 10.花摆在桌子中央。

11.搬过一张椅子来,轻轻放好。

12.准备完毕,解下围裙,请小朋友们坐好。 13.准备完毕,解下围裙,请小朋友们坐好。

14.主人应站在客人右边服务,一人端起茶杯,另一人拿小桌上的茶壶将奶茶倒进杯中,注意不要让水滴溅出。

15.小甜点一个一个放在纸巾上,请小朋友用餐,一边吃点心,一边喝奶茶。 16.全体人员吃完后,个人将椅子搬回。

收拾整理:

1.将花、茶壶、甜点小篮放回原处。

2.将茶杯、小茶盘、汤匙放到手推车上,运到厨房清洗。 3.拿小刷子、簸箕,在桌巾上清理甜点碎屑。 4.将桌巾折叠。 5.将桌子搬回原位。

6.地板若是弄脏,用扫帚清扫,以维护环境清洁。 兴趣点:

1.有秩序的协同活动。 2.招待、服务别人。 错误控制:弄错顺序。

直接目的:

1.服务别人的乐趣。

2.动作的控制及对环境的关心。 间接目的:

培养独立性、专注力、社会性、协调性和自我涵养。 注意事项: 1.教具的大小尽量适合儿童。

2.使用淡色桌巾容易发现污垢,可在桌巾的角落及中央绣上可爱的图样。

3.记住教具的名称。

4.遵守进餐礼仪,进餐时不要大声说笑。 5.在愉快的气氛中进餐。

6.两人一组的搭配,把很熟和不熟的小朋友组织在一起,加深友谊。

7.餐桌的准备工作,是日常生活训练的综合练习,要点在于把每个动作都做到位。 延伸操作:

提供西式餐桌的准备工作,可在晚餐、宴会或者结业式的庆祝会上进行。 进餐

教具构成:

1.长桌两张、椅子四把。 2.桌巾、白围裙、抹布。

3.茶盘(铺着纸巾)、水瓶、茶壶、茶杯(陶器有耳)。 4.适合儿童用的手推车(放有餐点、牛奶)。 5.装饰花。 准备工作:

1.系上围裙,首先洗手,然后把小朋友带到放教具的地方。

2.把两张长桌并在一起,两个人合力把桌巾铺上,椅子挪到后面。

3.根据人数,从餐桌架上拿出相应数量的茶杯、茶盘、茶匙放到手推车上。

4.把牛奶放进茶壶中。

5.把抹布浸湿,放在盘子里(准备用来擦桌子)。 6.在桌子中央摆满装饰花。

7.把茶杯放在盘子上端出来,摆在桌子右上方。

8.将盛碎屑的茶盘放在桌子中央(里面放进一些水)。 9.准备工作就绪后,解下围裙,招呼小朋友过来。 基本操作:

1.把自己的饭取来放在桌子上。

2.拿出筷子放在面前,筷子尖端向左边。 3.装牛奶的杯子放在饭的右边。

4.等老师说开始后,用左手取筷子(中间部分),放到有手中,开始慢慢进食。

5.不时喝些奶,以免噎住,注意在放好筷子后喝奶。 收拾整理:

1.各自将茶杯带到厨房水槽中。

2.用小刷子把掉在桌上的食物扫到一起,装在簸箕中倒掉,饭粒粘在桌子上不好清理,就一粒一粒捡起来放到装水的茶盘里。 3.二人一组把桌布折好。 4.拿到餐具架上固定位置。 5.花瓶放回原处。

6.地板弄脏的话,用扫帚清扫,整理环境。

兴趣点:轻轻、慢慢、愉快进食。

错误控制:茶、食物洒到桌上、地上。 直接目的:学习餐桌礼仪。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和社会性。 注意事项:

1.指导用餐礼仪。

(1)放下筷子后才能喝茶、喝牛奶。 (2)进食过程中不能大声说笑。 (3)说话是口中不要含满食物。

(4)细嚼慢咽,不要发出声音。 (5)吃完后要漱口。 (6)尽量不要剩饭。

2.在此之前要做过使用筷子的练习。 3.练习把掉出的饭粒一粒一粒捡起来。

四、庭院工作 提示方法:

小组提示或团体提示。 适合年龄: 3岁以上。

捡拾垃圾、落叶 教具构成: 1.塑胶围裙。

2.垃圾桶、抹布、海绵。

3.簸箕、户外用扫帚、竹耙子。 4.单轮或双轮推车。 准备工作:

系上围裙,带小朋友到庭院里有垃圾或有树叶掉落的地方。

基本操作:

1.把扫帚、竹耙、簸箕、水桶等搬出来。 2.拿竹耙时,手的位置大约在三分之二处。 3.把枯木、落叶及切掉的老枝用竹耙由远而近慢慢扫成一堆,注意不要伤到草地或其他植物。 4.用扫帚将堆在一起的垃圾枯叶扫到簸箕里。 5.将垃圾丢进垃圾桶或放在推车上拉走。 6.运到垃圾相处倒掉,掉在旁边的要捡起来。

7.到水龙头边把水桶冲洗干净。 8.再用海绵、抹布擦干净。

9.把粘在竹耙上的土除去,用抹布擦拭。 10.将所有教具归位。 11.手洗干净。

兴趣点:捡完垃圾、枯叶后,环境改善了好多。 错误控制:在庭院、草地上还留有枯叶。

直接目的:

1.竹耙的使用方法。 2.练习大的动作,运动的调整。 间接目的:培养整理环境的习惯。 注意事项:

1.准备儿童用的单轮车或双轮车,使用前说明车子不是用来坐的,并示范用推车搬运的方法。 2.竹耙以适合儿童大小的竹制品为宜。

拔草

教具构成: 1.铁铲。

2.围裙(户外作业用)、抹布、手巾。 3.扫帚、簸箕、水桶。 准备工作:

系围裙、戴手套(有太阳时戴帽子),带小朋友到杂草生长的花坛草地上。 基本操作:

1.首先对小朋友们说明草地上哪些是树木、哪些是杂草、哪些是花卉。 2.告诉他们要除掉的是杂草。

3.蹲在有杂草的地方。

4.右手拿铁铲,左手握住杂草,从根部慢慢挖,然后拔掉。 5.把草根的土除掉。

6.土很柔软的话不用铁铲直接用手拔。 7.拔起的草,用扫把扫进簸箕里。 8.倒入垃圾箱。

9.把扫帚、簸箕拿到水龙头冲洗,用抹布擦干。 10.将教具归位,洗手。

兴趣点:拔出杂草、敲掉草根的土。 错误控制:

1.杂草根仍留在地上。 2.土还粘在草上。 直接目的:

1.大动作的运动调整。 2.分辨杂草和树木。

间接目的:养成整理环境的习惯。

注意事项:在下雨后的次日练习,比较适合拔草。 延伸活动:

1.观察杂草、花卉及昆虫的共存环境。

2.观察杂草种类、形状,学习名称,认识茎、叶和花等。 松土

教具构成:

1.小铲子、土筛子、小圆锹。 2.水桶、洒水壶。

3.塑胶围裙、抹布、海绵。 准备工作:

1.系围裙,换穿塑胶鞋(因为会沾上泥巴)、整理衣服。 2.把小朋友带到庭院里,选择一个可以挖土的地方。 基本操作:

1.先浇水,准备松土。

2.将小圆锹插入土里,右脚用力踏小圆锹的肩部,把土挖起来。 3.将挖起来的土用小铲子弄细弄平。

4.再用筛子把挖起来的土筛过,留下的小石头拿掉。 5.筛过的土放回原处弄平整。 6.小石头堆在一个固定的位置。

7.把小铲子、小圆锹拿到水龙头下洗干净。 8.把每个教具都用抹布擦一擦。

9.洒水壶和水桶上的水用海绵吸干。 10.洗手、擦干。

兴趣点:挖起泥土、石头筛的过程。

错误控制:

1.挖起来的土弄到身上。 2.使用小圆锹的方法错误。 直接目的:

1.大肌肉运动的调整。

2.学习用小圆锹挖土的方法。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整理环境的习惯。 注意事项:

1.小圆锹不要使用铁制品,用塑胶制品可避免危险。 2.松花盆里的土用小铲子即可。 延伸操作:

1.可以挖砂土,在下雪的地方进行铲雪的练习。 2.也可应用到播种及植物的种植方面。 洒水

提示方法:小组提示或者个人提示。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儿童用的洒水壶、水桶、勺子。 2.尼龙围裙、抹布、海绵。 准备工作:

1.用水桶提水、系上围裙。 2.带小朋友到庭院。 基本操作:

1.拿洒水壶的柄,用勺子舀水注入壶中。 2.如果水滴到洒水壶的外边就用海绵吸干。 3.把洒水壶拿到花坛旁边。

4.在花的根部附近,倾斜水壶,喷水。

5.看泥土的颜色,观察水分够不够,适量喷洒。 6.教具用完后,进行清洗并归位。 兴趣点:观察水滴喷流出来的状态。

错误控制:水浇到花坛外的地方,水溅出来。 直接目的:

1.了解花草树木对水的需要。 2.大肌肉运动的调整。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观察力。 注意事项:

1.给盆栽植物浇水时,下面垫一个托盘或塑胶布以免周围打湿。 2.使用小一点的洒水壶。 植物栽培

教具构成:

1.栽培用的连根植物。

2.盆栽花盆、塑胶垫、托盘。 3.土、肥料、小石子。

4.铲子、剪刀、喷水壶、水壶水桶各一个。 5.围裙、抹布、海绵、报纸。 准备工作:

系围裙,在花坛的旁边铺报纸,再把花盆搬出来,把喷水壶、水壶装满水。 基本操作:

1.把装土的水桶提来。

2.花盆周围用抹布擦拭,底部铺小石子。 3.铲两三铲土放进花盆,中央部分凹陷下去。 4.把花栽进去,轻轻地,以免伤到花。 5.根部覆盖土,并加上肥料。 6.用水壶轻轻倒水(根部)。

7.用铲子覆盖少量土,把根部完全盖住,埋一部分茎。 8.用洒水壶对着整株植物浇水。 9.用海绵擦拭花盆。

10.在桌上铺塑胶布,上面放垫花盆的托盘,然后把整株植物拿到室内。

11.把多出来的土放回花坛里。

12.铲子、洒水壶、水桶等用水洗过后擦干。 13.将教具放回原位。

14.将报纸折好后放进垃圾桶。 兴趣点:

1.用铲子将土覆盖到根上。 2.用洒水壶浇水。

错误控制:根露出土外,水溢出花盆外面。 直接目的:

1.学习盆栽的方法。

2.了解一连串动作的顺序。 间接目的:

1.发展布置环境的能力。 2.增强爱护植物的意识。 注意事项:

1.把植物上枯干的枝叶用剪刀整理。

2.由于各植物有其适当的栽种时期,故可让孩子体会季节的特征。 延伸操作:

1.从小盆移植到大盆。 2.从花坛移植到花盆。 3.分株种植。

4.清理花、枝、叶上的尘土、虫蚁等。 播种

教具构成:

1.牵牛花的种子。 2.围裙、抹布、毛巾。 3.铲子、浇水器、水桶。 4.小名牌(带竹棒)。 准备工作:

系上围裙、戴上手套,然后将教具搬到花坛。 基本操作:

1.把盛在玻璃盘中的牵牛花种子拿来。

2.在花坛的一个位置上浇水,把土翻松再用铲子挖出一些浅沟,一个沟里放一粒种子。

3.让每个种子之间有适当距离排列种植。 4.再覆上少量的土,然后在上面浇水。 5.在旁边插上名牌,标注种植的年月日。 6.把使用过的教具洗净擦干。

兴趣点:在土上播种及用铲子挖沟。 错误控制:

种子落在土外面,种子跟中子之间没有保持适当距离,全种在一起。

直接目的:知道种子是什么,牵牛花播种法及手指的运动。 间接目的:养成独立精神及观察力、专注力。 注意事项:

1.不要忘了浇水。

2.让孩子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3.藤蔓开始长出来后,记得插上竹棒、铁线等。 延伸操作:

在一年中适当的季节里,播种适当的种子,以维持花坛上花草不断,也可种植蔬菜类植物。 水栽培

教具构成:

1.适合水中生长的植物(球根植物——郁金香、风信子、蕃红花)。 2.种植用玻璃容器。 3.水壶、塑胶垫。

4.围裙、抹布、海绵、黑纸、透明胶带。 5.名牌卡。

准备工作:系上围裙,在桌子上铺上塑胶垫,再将玻璃容器搬来。

基本操作: 1.把放在盘子上的球根植物端来。 2.用水壶的水注满玻璃容器。

3.拿出一个球根仔细观察有无灰尘、虫蛀或腐烂的现象,再将根的底部朝下放进玻璃容器中。 4.为了让球根部分浸到水里,再倒少许的水进来。 5.用海绵擦拭容器周围,包上黑纸后用透明胶带固定。 6.名牌卡写上球根的名称、日期,然后贴在容器上。 7.把玻璃容器搬到通风良好及阴暗的地方。 8.塑胶垫、水壶等擦干整理好放回原处。

兴趣点:

将球根浸到水里,玻璃容器置于暗处。 错误控制:

将球根应该泡在水里的部分弄错,没有接触到水。 注意事项:

1.不要错过一些春天开花的球根植物的栽培时期。 2.白色根长出来后要每天换水。

3.开始发芽后将植物挪到有阳光的地方摆放。 延伸操作:

1.用芋头、睡莲练习水栽培时,可选用花瓶。

2.由于进行植物栽培,使小朋友在心理上加深了对自然界的兴趣,由此了解四季的变化、水和太阳的重要、植物和昆虫的关系以及植物的成长过程,更能充分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五、照顾动物

提示方法:个人提示或小组提示。 适合年龄:3岁半以上。 照顾小鸟 教具构成:

1.小鸟食用的青菜。

2.鸟笼、放鸟食用的盒子(小汤匙)、按照鸟笼面积裁的纸片、夹子(夹青菜用)。 3.塑胶垫、小桌子。

4.水壶、水桶、簸箕、小扫帚、垃圾桶。 5.抹布、围裙。 准备工作:

穿上围裙,在桌上铺上塑胶垫,再把鸟笼拿来,然后在小桌子上摆好教具。

基本操作:

1.先仔细观察笼中的小鸟。

2.打开鸟笼的门用左手按住,右手轻轻伸进去,以免惊动里面的小鸟。 3.将鸟笼内装水、饲料、青菜、贝类等的盒子一个一个轻轻拿出来。 4.关上鸟笼的门。

5.再打开门,用抹布将横木擦干净。

6.把鸟笼下层抽出,拿掉铺在上面的纸,折四折后扔进垃圾桶里。 7.用小扫帚将鸟笼彻底扫干净,垃圾收集后倒到簸箕上。 8.再用抹布擦干净,换一张新的垫纸,放回鸟笼。

9.倒掉饲料盒中剩下的饲料和水。 10.把容器洗净、擦干。 11.把水壶的水倒入容器中。

12.用小汤匙舀少许饲料到饲料盒中。

13.再把鸟笼打开,把饲料盒、装水的容器等轻轻放回去。 14.夹青菜到青菜盒里,再把盒子放进鸟笼。 15.再对小鸟做一次观察。 16.鸟笼放回原处。 17.将塑胶垫洗干净。

兴趣点:伸手到鸟笼里,观察小鸟。

错误控制:忘了关笼子的门,小鸟飞走了。 直接目的:学会喂养小鸟。

间接目的:增强清洁感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注意事项:

1.考虑鸟笼白天和夜晚的位置,特别是冬天寒冷季节最好放在房间里。 2.时常对鸟笼进行消毒,以免感染疾病。 延伸操作:

可以观察小鸟在发情期的交配和生蛋过程,同时将雏鸟的生长过程做成记录。 喂养金鱼

教具构成:

1.海藻、金鱼用诱饵。

2.水槽、水桶二个,勺子、水壶。 3.捞鱼用的网、小石子。 4.塑胶垫、小桌子。

5.抹布、手巾、塑胶围裙、海绵。 准备工作:

系上围裙,把装有金鱼的水槽抬到桌子上,在桌上铺好塑胶垫。 基本操作:

1.先仔细观察水槽中的金鱼。

2.用捞鱼的网小心地一条一条把金鱼捞到装清水的水桶中,注意不要伤到金鱼。 3.再把水槽中的海藻捞到水桶里。

4.握住勺子柄约三分之二的地方,把水槽中的污水舀到另一个水桶里。 5.把水槽的水舀掉一半左右。 6.用水壶慢慢注入清水。

7.再从水桶中捞起金鱼放回水槽。 8.海藻用清水清洗后放回水槽中。

9.轻轻放入鱼饵。 10.再一次观察金鱼。

11.将水槽放回原地,若水槽太大,可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搬运。 12.用抹布将塑胶垫擦干净。 13.倒掉水桶的污水,擦干。 14.捞鱼的网用水洗净,擦干。 15.如果地板弄湿也要擦干。 兴趣点:用网捞鱼把水换掉一半左右,给鱼饲料。

错误控制:

1.捞鱼的方法不对。 2.水量更换错误。

直接目的:学习照顾金鱼。

间接目的:增强清洁感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注意事项:

1.清水最好使用备用水,也就是放置一段时间的自来水,因为新接的自来水含有太多漂白粉。 2.告诉小朋友鱼类也需要氧气。

3.鱼饲料逐渐加入,一次不要放太多。 延伸操作:

1.养殖各种各样的金鱼,并记住名字。

2.调查金鱼吃何种饲料,如:饭粒、面包屑、小蚯蚓等。 第五节 社交礼仪 直接目的:

1.帮助孩子学习社交礼仪,来获得有修养的礼貌礼节。

2.帮助孩子学会讲礼貌,明白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3.培养孩子亲切、高尚、均衡、礼貌的人格。 4.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包容心和秩序感。 间接目的:

1.发展孩子的协调能力。 2.培养孩子独立交往的能力。 3.锻炼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基本的社交礼仪 打招呼与告别 基本操作:

1.与孩子一起探讨礼貌的重要性,特别是礼貌的与别人打招呼,友善的与人告别的重要性。 2.与孩子讨论跟长辈、老师、同学、客人等打招呼、道别时的礼貌行为。

3.伸出手,握住别人的手,跟对方说“你好”“早上好,XX”等,告别时说“再见”“再见,XX,谢谢你的款待”。

4.还可以与孩子讨论其他情景进行礼貌练习。 握手

1.以正确的姿势站立。

2.慢慢靠近对方,伸出右手。 3.握住 对方的右手。 4.看着对方的眼睛微笑。

鞠躬

1.抬头挺胸站直,双手自然下垂。

2.两手慢慢置于腿侧,轻触大腿,头慢慢低下行礼。 演示:

老师或同学提出一个场景让幼儿进行表演。 语言:

“早上好”“ 晚上好 ”“你好”等 欢迎


蒙特梭利教育——日常生活篇

蒙特梭利教育——日常生活篇 经由各种日常练习经验,培养孩子从照顾自己、待人接物和维护环境中,理解自律、助人、关怀事物的社会行为。 (一)日常生活教育是蒙特梭利教育起点和重......

蒙台梭利的五大教具

蒙台梭利的五大教具 作者:中国教育网来源:中国教育网发布时间:2006-06-05 10:06:28点击量:12774 蒙台梭利为儿童之家写的手册上说明:蒙氏教具计有动作教育、感官教育、语言与知......

蒙台梭利优秀生活教案穿珠子

穿珠子 中国儿童教育网致力于提供给广大幼儿教师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每天将会整理当天由我们的老师团队提供的当天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生活教......

蒙台梭利教育十大特点[范文]

蒙台梭利教育十大特点 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近百年来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是对......

蒙台梭利教育的五大领域

蒙台梭利教育的五大领域蒙氏教育的五大领域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蒙氏教育中有特殊的教具和方法,使宝宝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完成这些......

蒙台梭利五大领域教育内容

蒙台梭利五大领域教育内容 1. 日常生活教育 基本动作训练、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照顾他人 通过动作的基本训练及日常礼仪训练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照顾环境。 培养幼儿独立......

蒙台梭利教育的五大领域

蒙台梭利教育的五大领域蒙氏教育的五大领域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蒙氏教育中有特殊的教具和方法,使宝宝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完成这......

蒙特梭利教育三大基本概念

蒙特梭利教学法简介 zhangshen的原帖: (写于12/9/00 3:33:36 PM) 蒙特梭利教学法乃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利亚·蒙特梭利女士(Maria Montessori)所提倡的教学方法、着重于......

相关内容推荐
与文章关键字相关的新闻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