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崴脚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又痛又肿。那么崴脚了怎样快速消肿止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在受伤的头24-48小时,要迅速将脚及踝部浸泡在冷水里,或者是用毛巾包着冰块,敷在肿胀的部位,每次约30分钟,间隔3-4小时一次。此时用冷敷所起到的作用,一是可以减轻疼痛,二是如果有毛细血管破裂,可以促进血管收缩,尽量减少出血。
当48小时过后,就要改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脚,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红外线等热疗仪器。因为急性期已经过去,现在的目的是要活血化瘀,让肿胀部位的血液循环顺畅,同时促进组织渗出液的吸收,从而使炎症逐渐消退。
崴脚后的前两天,也就是需要冷敷的时候,绝对不能进行按摩,这样会加剧毛细血管的破裂,令出血量加大,伤情更为严重。需等到改用热敷时,再行按摩。并且力度和幅度不宜过重过大,应循序渐进。
扭伤后就不宜再使用伤脚行走,包括着地都应避免过早进行。如果只是轻度扭伤,可以用张力绷带将受伤部位包扎起来,同时注意休息,必须要下地时,也应用脚后跟着地。假如伤情严重,甚至有骨折,就必须到医院用石膏固定。
热敷后涂洒一些红花油或者云南白药,可以同时服用一些内服药品,如舒筋活血片、三七胶囊等。热敷后这样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当去除了绷带或石膏之后,可以按照强度递增的原则给自己制定一个康复训练的计划,比如可以屈伸足背,这是在锻炼踝关节的活动能力。不要一开始就练的太狠,容易弄巧成拙。
热门文章简读《腿抽筋什么情况》
缺钙 1 与大多数人的认知一致,缺钙是抽筋的原因之一。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太低时,肌肉容易兴奋而痉挛。老年人钙质吸收能力减弱、钙质流失明显,因此,常受到抽筋的困扰。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缺钙也较为常见。 寒冷刺激 2 寒冷是抽筋的常见诱因,可直接引起腿部肌肉强烈收缩和血管突然痉挛。比如,晚上睡觉不盖被子或者把被子踢掉,容易引起着凉。这种抽筋有时候持续性时间比较长。 过度疲劳 3 运动过度,特别是无氧运动,会导致肌肉在短时间内持续收缩,并产生代谢废物。没有及时拉伸、放松肌肉,过多的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就很容易刺激小腿抽筋。老年体弱,肌肉力量差,机体代谢功能减退,和年轻人相比,也更容易抽筋。可见,缺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当反复发作抽筋时,那就要当心了,也许你的痉挛正是疾病发出的信号! 腰椎间盘突出 4 当老人总是小腿抽筋的时候就要注意了,不要再把这种抽筋看作普通的抽筋,这种现象也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脊椎变形后,长期压迫神经就会导致腿麻、腿抽筋。
ps:如果对本文感兴趣,可在本站搜索标题来进行深层次阅读
1、扭伤踝关节后,不要过早下地及持重,避免妨碍其功能的康复。一般要待7~10天扭伤基本好转后,才可逐渐开始步行。
2、睡眠时,患脚可用枕头垫高,以减少肿胀。 行走时要小心,下坡下楼时,脚的跖屈角度不要过大,防止发生扭伤。
3、生活中走路的时候也要多加小心,尤其是喜欢穿高跟鞋的女生就要更加小心了。
4、用长绷带把踝关节固定住,尽量减少伤处活动次数,以加快愈合速度。
5、伤后24小时内切忌按摩,应反复冷敷3~5次,每隔2小时1次为佳。这是由于扭伤后24小时内局部毛细血管尚处于破裂状态,冷敷会促进血管收缩。
6、可以使用一些喷雾剂帮助止血止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热门文章简读《脚崴了是热敷还是冷敷》
冷敷适合什么情况 1 冷敷是降低组织的温度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冷却可以减少组织血液量及减慢组织的新陈代谢,因此,急性发炎或是刚受伤的时候要冰敷,可降低出血及发炎的情况。另外对于痉挛,肌肉挛缩也有一定的效果,还有可提升痛阈而降低疼痛。 冷敷一般适合以下情况: 急性损伤:由于一些突发的状况,比如崴脚、扭膝、拉伤等造成的损伤,通常马上就疼、肿得不行。即刻冰敷能起到镇痛、麻醉效果。 慢性损伤急性发作、运动训练、术后康复:出现疼痛、肿胀、发热反应后也可使用冰敷,可减轻肿胀、镇痛,将不适感控制在最低水平。 热敷适合什么情况 2 热敷是理疗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用热的物体如热水袋或热毛巾置于痛处来消除或减轻疼痛。它能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起到消炎、消肿、祛寒湿、减轻疼痛、消除疲劳的作用。 所以热敷适用于慢性炎症及痛症。例如慢性腰颈痛、慢性退化性膝关节炎、肌肉疲劳或痉挛等。 脚崴了是热敷还是冷敷 3 1、先原地休息 扭伤脚之后最先做的是原地休息,让脚缓一缓,未知伤情严重程度时,不要勉强走路,也不要急着去揉伤处,免得加重肿痛。 2、扭伤24小时内先冷敷 刚扭伤的时候,局部组织会出血和肿胀,有明显的红肿疼痛,为了减轻这种炎症反应,只能冷敷不能热敷。 冷敷是为了让局部温度降低,使皮下血管收缩,减缓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血、止痛、消肿的效果,还可以减轻因受伤所导致的肌肉痉挛,避免组织细胞的二次伤害。 做法:用湿毛巾包裹冰块冰敷患处(不要将冰块直接敷于患处,以免冻伤),每次 10-15 分钟,休息20分钟再行下一次冰敷,可视情况多次敷,能达到消肿效果就行了。 3、24小时之后可热敷 过了损伤急性期后可进行热敷。热敷主要是通过增加局部组织的温度和血流量,来促进新陈代谢,活血祛瘀,缓解慢性疼痛。热敷还能增加软组织的延展性,降低关节僵硬几率,促进组织恢复,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做法:用一定温度(一般约50℃)的热水袋或湿热毛巾敷在病变部位的皮肤上,可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瘀血和渗出液的吸收,有助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ps:如果对本文感兴趣,可在本站搜索标题来进行深层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