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粽子最初叫焦姝。古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人们用野生稻叶包裹小米,煮熟后做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的食物,所以粽子最初被称为“玉米小米”。明清以后,汤圆的主要成分是糯米,汤圆的名字也由“椒书”改为“粽子”。
粽子传统上是仲夏和端午节的必备食品,西晋文献《方志》中有记载:“仲夏和端午节,煮小米。”
中国各地有很多种粽子,形状和味道各不相同。比如四川有椒盐豆粽子,山东有黄米粽子,陕西有蜂蜜粽子,广东有咸肉粽子和碱水粽子等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