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姓孟的名人(女孩子叫孟有什么好看的)
人物简介:孟龙德(1933-2012),汉族,1933年出生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家中老三,1952年入伍,1954年退伍。
讲述人:梦洁,伊犁森林消防支队四级消防员。
“勇敢,英姿飒爽,跨过鸭绿江……”,相信你对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已经耳熟能详。1952年12月,我爷爷才19岁。他刚加入130师步兵营8个月,还是个新兵。国家命令他无条件地率领大军渡过鸭绿江挺进朝鲜,开始与敌人决一死战。1953年6月,我爷爷在三八线东段晋城反攻时,不幸被敌人炮弹的弹片击中,左小腿骨折,送上前线。因为弹片卡在小腿的腿骨里取不出来,受伤半年后,管理党委批准退出志愿军。
1954年1月,在组织的帮助下,我爷爷回到四川老家,在家人和亲戚的帮助下,盖起了四间瓦房,成了一名朴实的农民。1958年,中江县鸡峰镇龙兴公社食堂成立。爷爷积极响应号召,和妻子一起在公社当炊事员,给公社工作人员做饭,直到1961年饭堂结束。爷爷在饭堂当炊事员期间,工作踏实认真,时刻牢记革命军人的光荣传统,时刻以革命军人的身份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公社工作人员服务,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真诚相待,深受公社村民的好评。
1980年7月,他带领村里60多户人家,花了4个月时间,在村里修建了一个面积6亩、蓄水量近20000㎡的水库“红曲塘”,改良了不少旱地,让大家都有水种水稻了。“红渠塘”建设期间,他什么都亲力亲为。他在挖石头的时候是大锤,在清理土壤的时候是捡土。就在池塘即将建成的时候,爷爷有弹片残留的小腿因长期取土而红肿,他没有说休息,仍然坚持参与施工。最后爷爷的腿伤因为长时间在大负荷下工作,变得忽长忽短。他辛辛苦苦建池塘,从不抱怨和劳累,总是冲在前面,干在前面,继续发扬革命军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受到生产队几百人的尊敬。家里种地的时候,爷爷还念念不忘革命军人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当任何人需要帮助时,他都会热情地帮助他们,从不期望任何回报。每年农忙的时候,他都会帮村里的人抢饭吃。
2008年汶川地震,家庭住房严重受损。村支书得知情况后,来到我爷爷家看望他,告诉他镇上有抗震救灾资金。村里拿了13个修房补贴,想给我家申请一个。爷爷严词拒绝,说:“我是党的战士,不能因为这么一点点困难就向党组织伸手。现在国家遭遇大灾,我们村很多人的情况比我家还惨。不能因为我是退伍军人就向党组织要求这个要求那个。咱们把这个名额给村里其他人吧。”50多年来,爷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没有给组织造成任何麻烦,安心当农民。
爷爷五十多年来一直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用最高的标准做好每一件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兢兢业业,带领全村人民共同发展进步。
这三件事让我深深体会到,和平安详的日子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忘记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私奉献,但我们要传承这种精神,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作为新时代的消防员是一名党员,要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中要有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一名党员的作用,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才会有动力和方向,不会向任何困难低头。
通过党史——家庭革命的故事的学习教育,我来讲活动,使我更加深刻地学习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奉献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森林消防队员,我们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学习党的历史,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前进道路上的光辉历程。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创造更好的明天。要更加认真地学习党的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投身森林防火,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