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云人物 > 反映技术高超的成语(反映景色优美的成语)

反映技术高超的成语(反映景色优美的成语)

2023-01-09 22:39:46 来源:金风故事网

反映高超技艺的成语(反映美丽风景的成语)21-08-09 14: 03温州少聪

“完美”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能力达到了完美的状态。它的起源据说是古代炼丹时炼丹炉旁的魔术师的秘密意见。他们认为只要炼丹炉中的火焰呈现纯青色,就说明仙丹已经炼制成功。这里的纯蓝色火焰是指我们今天在熔炼炉里看到的蓝色火焰。

火焰中的秘密

长期以来人们都知道,在青铜冶炼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炉内火焰的颜色变化来控制温度:炉内温度在500℃以下为暗黑色,当温度上升到700℃时,火焰会变成紫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火是红色的”,然后当温度上升到800-900℃时,火焰会从红色变成黄色,当温度达到并超过1200℃时,炉内火焰此时会发光。

一般来说,提高温度显然有利于加速大多数化学反应。然而,温度升高太多是一种非常不经济和实用的手段。如今的化工行业,大多采用催化剂技术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是单纯依靠提高反应温度来完成化学反应。古代炼丹术时代的魔术师并不知道什么是催化化学反应,他们往往认为火焰达到了“极致”,意味着温度已经到家,长生不老药提炼成功。

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所用耐火材料的耐温性只能达到并刚好能承受所谓的“完美”。如果通过进一步加热进一步提高温度,有可能烧穿炉底而功亏一篑。

说来话长。在春秋战国时期留下的科学著作《考公基》中,有一段记载,人们通过观察当时火的颜色变化来判断青铜的冶炼过程,说在冶炼青铜时:铜锡混合材料会先发出黑浊之气,当“黑浊之气尽,则黄白;黄气竭,其次是青、白;”绿气用完了,接着是绿气,然后就可以施放了。\"

现代冶炼科学技术已经证明,金属的加热熔化过程,伴随着各种化学反应,会产生不同颜色的挥发性气体。冶炼青铜时,附着在原料上的有机碳氢化合物会因燃烧首先产生黑色浑浊的气体。随着炉温的升高,原料中氧化物、硫化物等无机杂质的挥发也会产生黄白色、蓝白色火焰。只有当纯蓝色火焰出现时,才意味着熔融青铜中的各种杂质已经基本消除,说明青铜已经成功熔炼,可以用于铸造。

由此可见,上面提到的“完美”应该来源于古代工匠对青铜冶炼技术的理解,而不是高炉所保存的魔术师的秘密。来源于古代工匠的经验总结,是科学而非迷信的观点。当然,判断青铜是否被绿色气体即蓝色火焰成功熔炼,在熔炼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这种经验应该是古代工匠通过长期大量生产实践获得的经验总结。

青铜背后的奥秘

中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使用铜。考古发现表明,当时天然红铜可以通过冷锻技术进行加工,并有了初步的青铜冶炼铸造技术。到了商代,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已经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今,全国各地博物馆里人们看到的大小不一的精美青铜器就是最好的见证。

作为青铜文明的象征,我们的祖先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青铜器,还总结出了一套青铜合金的配比规则,即根据青铜器不同用途的要求,生产出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这是《考公基》中记载的“金有六气”的说法。“金”指青铜,而“齐”则是当时人们所说的青铜合金。

青铜-锡合金、铜-铅合金、铜-锡-铅合金有几种,其中铜-锡合金的配比在《考公基》中是这样描述的:“其金、锡之十分之六居第一,谓之钟鼎。金和锡的五个点是一,这叫做斧和磅的平衡。四分是金和锡,叫做格格气。金锡三分为一,谓之大刃之气。五分,金锡排名第二,也就是说和斩杀箭一样。金和锡是一半,也就是说,它们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上述不同用途所需的青铜器,必须分别含有16.7%、20%、25%、33.3%、40%和50%的锡,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关于青铜合金比例的经验总结。

国家博物馆里的继母吴丁,体重832.84公斤,今天通过了检查。这个巨大的青铜鼎的成分已经知道铜的比例为84.77%,锡的比例为11.64%,铅的比例为2.79%,符合《拷》中“中”的比例要求。充分见证了当时中国文明史上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

趣谈成语学科学(31):炉火纯青铸完美侯武定(摄于国家博物馆)

现代科学分析表明,锡含量在17%左右的青铜器呈橙黄色,外形美观,音响效果好,耐腐蚀性能好,这正是铸造钟、鼎等器物所需要的。随着锡含量的增加,青铜的硬度增加,但会导致脆性织构,容易断裂。当锡含量降低时,青铜的硬度会降低,但韧性会提高。刀、剑、箭等武器要求较高的硬度,因此含锡量相应较高,而斧、矛、戟等工具武器要求一定的韧性,因此含锡量相应较低。这面铜镜需要打磨成银白色。要求坚硬不怕脆,所以含锡量最高。由此可见,古代人的“六气”说在当时青铜合金的应用中,大体上能正确反映铜锡比的规律,从而使所获得的青铜器在各种应用中得以完善。

这种完美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是通过古代工匠在青铜铸造技术上的日复一日的奋斗,才不畏千方百计的技术失败,给了我们后世的青铜冶炼技术,创造了如此完美的“炉火纯青”的境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内容推荐
标签:
与文章关键字相关的新闻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