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部动画片被下架,其中不乏像《熊出没》《刺客伍六七》等国漫,还有一些欧美日本经典动漫,例如《小猪佩奇》《小马宝莉》《名侦探柯南》等等,这些动漫真的有那么多问题,而不得不被下架吗?
作为一名80后二次元资深老girl,如今也是两个孩子的监护人,现在就让我戴上'家长'的滤镜,来分析一下这些动画片是否真的'罪无可恕'?
首先,是被下架的迪迦奥特曼,自1996年上映至今,可能奥特曼本曼也没想到,一把年纪的他会因为太暴力被投诉而下架。所以,以后不可以打小怪兽了,对吗?
有采访过某位投诉的家长,这位家长表示,四岁的儿子痴迷奥特曼,不给看不行,而里面却有太多打怪兽的场景,所以判定并不适合给儿子看。
EX ME!陪伴孩子不是家长应该做的事情,如今你交给了电视,却在埋怨为了拯救世界和平辛苦的奥特曼太暴力,不适合你的孩子。
于是,在这种'家长滤镜'下,《小马宝莉》相关情节被认定为有害的'绑架',《刺客伍六七》的战斗场面则是暴力打斗,一直以来我认为无害的《小猪佩奇》中的喷火龙被视为危险,跳泥塘则是带坏小孩······
更别提一直被人诟病的伐木工光头强已经转变为导游,爱吃羊羊的灰太狼变成吃素的模范狼,《名侦探柯南》这样的侦探破案故事当然更是暗黑、恐怖的代名词。
在这样的'滤镜'下,21部点名的动画片,共梳理出1465个问题点,包括了场景、台词,以及其他一些引导性问题。
其实这部名单里的很多动画片我都看过,很多都是陪孩子们一起重温过,对于提出的点,我真的很懵,因为无论是站在观众还是家长的角度,都没有那么多不可思议的想法。
在此之前,曾下架过一部《虹猫蓝兔七侠传》,据说下架原因是暴力,还有对孩子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暗示。对此,我也问过身边年龄很小的小观众们:人到底会不会飞?小朋友回答我:人当然不会飞了,这是电视里演演的。
童言无忌,但是不表明他们年纪小,却没有基础的常识,如果《虹猫蓝兔七侠传》是让孩子对'飞翔'有不切实际的暗示,那被定为小学必读课外书的《小飞侠彼得·潘》又如何呢?
那个被压抑的小女孩,因为呆板的父亲被扼杀了快乐的童年,幸好长不大的男孩带他们去了美丽的梦幻岛,开始了梦幻的探险之旅。
童年时读这本小说,难道记忆点仅仅是因为飞翔吗?难道更多的不是面对强大的敌人所展现出来的勇气吗?
都说这一代孩子越来越玻璃心,越来越难教,难道不是因为家长给予的玻璃罩越来越大了吗?
想想80后,90后接触的动画片,优秀的国产有《大闹天空》、《黑猫警长》、《小蝌蚪找妈妈》,如果照如今的'家长滤镜',孙悟空不守规矩,监守自盗偷蟠桃,螳螂妈妈太XX,新婚之夜吃了自己的丈夫,小蝌蚪的妈妈还犯了遗弃罪,居然把自己的孩子给弄丢了。
更不要说什么日漫经典《圣斗士星矢》、《太空堡垒》还有宫崎骏的漫画等等,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更不能看,里面充斥了王子和公主的情情爱爱,真是'滤镜'家长的大忌。
当然,并不是说被点名的动画片都一点问题没有,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动画片都会有提示,例如在家长陪同下观看,或者有的平台干脆有儿童和动漫的简单区分。
作为孩子家长,我大力支持国家的清网行动,这绝对的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矫枉过正。
其实,我是比较支持分级制度的,有些东西不适合给孩子看的应该注明,例如《天官赐福》、《斗破苍穹》等更适合成年人看的动漫,这样也有助于不看动画片的家长帮孩子进行分辨,而不是陷入'动画片'有害论的'怪圈'中。
甚至有很多的家长有动画片'无用论',觉得看动画片不论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而已。
动画片是不会通篇大道理的,但是它所传递的真善美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而被'滤镜'化了的危险和诱导,只是一个剧情的合理编排,优秀的动画片往往会用更加简单明了的方式,向孩子传递着勇气、善良、还有坚定等一切美好的品质。
有的孩子还因为童年的动画片而(加官进爵是什么刑罚?司刑职员将预备好的桑皮纸揭起一张,盖在犯人脸上,司刑职员嘴里早含着一口烧刀子,使劲一喷,噀出一阵细雾,桑皮纸受潮发软,立即贴服在脸上,然后增加纸张的数量,导致犯人窒息而亡。)立志成为一个动漫人,前年大火的《哪吒》的导演饺子,还有《罗小黑》的导演木头,包括日本动漫的领军人物宫崎骏,以及许许多多的动漫人,无一不是因为童年的某一偏好而投身于动漫,最终获得惊人的成就。
在这个文化空前发展,信息极度自由的年代,为什么不给孩子们多一种选择,多一种可能?希望某些人早一些褪去'滤镜',认真地去阅读这些优秀作品背后的'意义'。
>新闻中心>游戏新闻>新闻>正文 《3D定制指定女仆2(CUSTOM ORDER MAID 3D2)》S...[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