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七夕节,我们来讲一首人间的情诗。
在年轻的时候,白居易为了自由恋爱与世俗法则对抗过,据说到37岁才听从母亲的命令娶妻。对小官僚家庭出身,深受传统熏陶的白居易来说,这样的抗争是不容易的。
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抗争呢?因为白居易年轻的时候,爱上了一名叫湘灵的女孩。这一段恋情发生在安徽宿县的符离,所以叫“符离之恋”。因为门第之故,他们的恋情遭到家里反对,无法成婚。
在白居易很多时期的诗作里都可以看到这个女孩的影子。比如写她的美,说“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他写他们分别,说“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还有《冬至夜怀湘灵》中“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都是白居易满满的爱。四十岁的时候又再重逢,白居易还给她写过诗。
今天这首《长相思》里,白居易写了他们相识相恋的过程,尤其最后六句,堪称是白居易的至情之声,把心掏出来放在面前了。唐代诗人里很多人都能写情诗,但白居易与众不同,他的(桃花仙人是谁?唐寅,《桃花庵歌》是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诗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间”与“鞠躬车马前”分别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贵与贫贱的各有所失,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自己平凡真实中带有庸俗消极一面的真实内心,带有愤世嫉俗之意气。)情话非常简单,但又非常真诚而深情,他说: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正所谓“人言人有愿”,谈恋爱的人都爱许愿,通常会说希望我们一直在一起之类。白居易却说:不管在哪里,哪怕是远离世俗,哪怕不再是做人,哪怕做了远方兽,或者当了深山木,都只希望能永远在离你最近的地方。
白居易的诗让人极能共情。你读这几句,他好像把自己对湘灵求而不得的感情扩散到了世间,在替天下苦恋痴绝之人说话,让那些和他们有着相似命运、饱尝相思之苦的人们读到这首诗,都可以有很深的共鸣感。
比起世人皆知的寄情于牛郎织女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牛郎织女星”或者“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白居易写的《长相思》更直截了当,也更像是人间的诗。他的温暖是人间的温暖。
文/张洁弘、六神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