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冯玉祥这棵大树,29军寄人篱下,军费无着,装备无补。一度真的到了穷困潦倒、衣衫褴褛的地步,士兵们形同乞丐。以至于后来移防察哈尔时,29军不得不采取夜间行军的方式,以免被人误会是乞丐成群乞讨或土匪成股出动。在这样的歧视下,反而加固了29军内部的向心力。中央和地方都歧视我们,我们自己不能轻视自己!憋着这样一口哀怨之气的29军上上下下,反而更加团结了,反而更加努力训练了。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没娘的孩子更争气”,就是这个道理。就这样,爹不疼娘不爱舅舅不管的29军,在中国的西北大地上,悄然崛起。要知道,哀兵必胜。鬼子运气不好,这次在喜峰口,碰到了就是这整整一军的哀兵!喜峰口,又称喜逢口,古称卢龙塞,是长城在燕山山脉东段的重要隘口,十分险要,是敌我双方在这一线的必争之地。
29军对皇军的侮辱,主要依靠大刀队,攻向喜峰口的是日军服部、铃木两个混成旅团及伪军李守信部。鬼子的混成旅团,大致可以当作小型师团来理解。一般由旅团本部、5个独立步兵大队、炮兵队(野炮或山炮2~3个中队)、工兵队、通信队等单位构成,总兵力约在5000人左右。
两个混成旅团,就是1万人;所谓伪军李守信部,也就是东北军17旅的老底子,当初只有8000人上下。李守信投靠日本人当汉奸之后,就算他再能招兵买马,也就是个万把人的谱儿。敌人加起来约2万人。29军除留守一个旅之外,到达喜峰口前线大约是1.5万人。武器装备不如敌人,人数亦呈劣势,就这样,开打了。喜峰口本有两道关门。但是前面防守的东北军万福麟部不争气,早已丢失了第一道关门。等到29军接防时,就只能防守第二道关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