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云人物 > 历届青歌赛获奖名单

历届青歌赛获奖名单

2023-08-22 15:44:51 来源:金风故事网
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简称“青歌赛”。1984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一届,截止2013年已经成功举办了15届。青歌赛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创新,已成为弘扬民族艺术、普及音乐知识、发现和推出声乐人才、引领和推动中国声乐事业发展繁荣的重要平台,极大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生活需求,为中国歌坛输送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青歌赛历届选手中的优秀选手许多现在都已经成为了中国顶尖的歌唱家。

按照惯例,2012年应该举办第15届赛事,但当年央视停办,“第十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于2013年再举办,决赛于4月1日在京拉开序幕。

对于青年歌手来说,青歌赛是放飞青春梦想、展示艺术才华、提升声乐水平的重要阶梯。对于艺术团体与艺术院校来说,青歌赛是发现艺术苗子和培养音乐人才的权威平台。

通过青歌赛走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歌唱家,他们通过青歌赛为大众所了解,尔后走上了专业歌唱演员的道路,为中国的歌唱事业做出了贡献。

历届青歌赛金奖获得者名单-写写帮文库

历届青歌赛金奖获得者

(1984)第一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不分专业、业余,也不分唱法)

一等奖: 刘捷

(1986)第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业余组

美声一等奖: 崔岩光

民族一等奖: 周小惠

通俗一等奖: 许丽丽

专业组

美声一等奖: 顾欣

通俗一等奖: 苏红

(1988) 第三届“五洲杯”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业余组

美声一等奖: 柳建平

民族一等奖: 李凤媛

通俗一等奖: 陈汝佳

专业组

美声一等奖: 贺磊明

民族一等奖: 阎维文

通俗一等奖: 李杰

(1990)第四届“五洲杯”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业余组

美声一等奖: 王忠艳

民族一等奖: 黄霞芬

通俗一等奖: 蔡红虹

专业组

美声一等奖: 刘君侠

民族一等奖: 万山红

通俗一等奖: 张咪

(1992)第五届“五洲杯”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业余组

美声一等奖: 陆力平

民族一等奖: 张娜

通俗一等奖: 林萍

专业组

美声一等奖: 安金玉

民族一等奖刘斌

通俗一等奖: 江涛

(1994) 第六届“通业杯”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业余组

美声一等奖: 马丽君

(曹县人为什么被全国骂?曹县人为什么被全国骂有两个说法,说法一:主播把曹县搞得乌烟瘴气。说法二:有些人嫉妒曹县在短视频平台火起来。现在曹县已经牛逼到被大家称为北上广曹,曹县人被全国骂同样是网友的调侃。)

民族一等奖: 其布格米德(蒙族)

通俗一等奖: 具莲玉(鲜族)

专业组

美声一等奖: 赵登峰(水族)

民族一等奖: 肉孜?阿木提(维族)

通俗一等奖: 爱新觉罗?启迪(满族)

(1996) 第七届“双汇杯”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业余组

美声一等奖: 路琦

民族一等奖: 王凤云

通俗一等奖: 田毅

专业组

美声一等奖: 张礼惠

民族一等奖: 方琼

通俗一等奖: 满文军

(1998) 第八届“大红鹰杯”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业余组

美声一等奖: 李宏伟

民族一等奖: 隋宁

通俗一等奖: 许波

专业组

美声一等奖: 于乃久

民族一等奖: 于丽红

通俗一等奖: 冯瑞丽

(2000) 第九届“步步高杯”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业余组美声一等奖: 王铁刚

民族一等奖: 樊红岩

通俗一等奖: 倪睿思

专业组

美声一等奖: 梁召今

民族一等奖: 王宏伟

通俗一等奖: 谭晶

(2002)第十届“哈药六杯”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业余组

美声一等奖: 孙砾

民族一等奖: 索朗旺姆(藏族)

通俗一等奖: 徐洋

专业组

美声一等奖: 陈勇

民族一等奖: 麦穗

通俗一等奖: 迷彩三人组

(2004) 第十一届“新盖中盖杯”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业余组

美声一等奖: 吴睿睿

民族一等奖: 方瑶

通俗一等奖: 董蕾蕾

专业组

美声一等奖: 王莉

民族一等奖: 雷佳

通俗一等奖: 钱琳

(2006)第十二届“隆力奇杯”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不分专业、业余)

美声金奖: 薛皓垠

民族金奖: 刘和刚

通俗金奖: 师鹏

原生态金奖: 李怀秀、李怀福姐弟

(2008) 第十三届“隆力奇杯”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不分专业、业余)

美声金奖: 王红星

民族金奖: 吴娜

流行金奖: 姚贝娜

原生态金奖: 土苗兄妹组合

合唱金奖: 解放军艺术学院合唱团

(2010第十四届“蓝色经典?天之蓝”杯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美声金奖: 陈苏威

民族金奖: 王丽达

流行金奖: 阿鲁阿卓

原生态金奖: 撒叶儿嗬组合

合唱金奖: 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
历届青歌赛前三名获奖名单谁有?历届青歌赛冠军名单

历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完全版】

第一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 1984年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特别奖

业余组 刘君侠 王世慧、叶茵 王跃珍、薛艺、盛明霞 陈谦纯、陈玉莲

专业组 刘捷 关牧村、范竞马 殷秀梅、郑莉 鲁帆

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1986年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业余组

美声 崔岩光 王必主 魏松、江胜明

民族 周小惠 刘幸福 刘燕、毕峻立

通俗 许丽丽 谢青 孙鸣杰、王晓清

专业组

美声 顾 欣 刘跃 刘旭峰、孟新洋

民族 巴哈尔古丽 阎维文、董文华

通俗 苏红 韦唯(壮族) 王虹、毛阿敏

第三届“五洲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1988年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业余组

美声 柳建平 王忠艳、陈忆 刘一平、刘向群、边湄

民族 李凤媛 金英淑(朝鲜)、陈俊华 金锦子、贾堂霞、贾成光

通俗 陈汝佳 魏洪、杭天琪 孙小云、胡月、姚晔

专业组

美声 贺磊明 马梅、高栋松 齐燕、郑莉、陈素娥

民族 阎维文 周建霞、孙丽英 鞠敬伟、余凤兰、张也

通俗 李 杰 赵新歙、安冬 肖霞、林芳、黎光

第四届“五洲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1990年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业余组

美声 王忠艳 李林山、林斌、李晓霞 王常玲、李保真、柴枫、曹桂谦、沈星富

民族 黄霞芬 吴琼、鲍容、张峰 赵秀兰、刘燕、乌力吉图(蒙族)、王春米、张龙英

通俗 蔡红虹 郭公芳、蔡国庆、杨迎 具莲玉(鲜族)、杨红、梦妮、李罡、陈红

专业组

美声 刘君侠 杜吉刚、朱立群、谭明 幺红、黄英、金永哲(鲜族)、刘淑珍、赵莉莉

民族 万山红 刘斌、罗宁娜、张秀艳 吕继宏、刘玉婉、孟鸽、董华、宋祖英(苗族)、李丹阳、于联华

通俗 张咪 张强、朱哲琴、马李华 谢小东、姚黛玮(台联)、任惠、张涓

第五届“五洲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1992年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业余组

美声 陆力平 刘淑青、孙晓春、马跃 李红军、康广、高红兵、刘向群、刘站武

民族 张娜 赵静、王咏春、范继红 张峰、王延星、王秀、杨玉梅、马峻霞

通俗 林萍 马海云、红豆、孙莲梦 刘海波、白梅、崔京浩、张继红、翁普庆

专业组

美声 安金玉 赵登峰、宋立忠、白萌 张礼惠

民族 刘斌 吕继宏、魏金栋、于联华 韩延文、陈静、乌日娜、黄英、拉姆措

通俗 江涛 陈红、范春梅、毛宁 孙悦、王智、刘晓娜、李红霞、李殊

第六届“通业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1994年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业余组

美声 马丽君 慕林林、王冬梅、李宏伟 李晓霞、石诗华、刘书燕、冯爱群、刘春美

民族 其布格米德(蒙族) 罗勋、王咏春、吕薇 梁虎威、杨华、皮晓彩、陈贞、徐曼琳

通俗 具莲玉 俞静、魏瑛霞、张迈 沈群、方芳、钟梅、程燕、张勇

专业组

美声 赵登峰(水族) 金永哲(鲜族)、吴波、冯桂荣 胡雁、宏雁、唐晓燕

民族 肉孜·阿木提(维族) 杨九红、董华、董青(满族) 杨琼(苗族)、王邵梅、李星、朱玉、黄华丽

通俗 爱新觉罗·启迪(满族) 林依轮、陶洁、陈珠莲 廖忠、孙浩、全华美(鲜族)、牟青、甘萍

第七届“双汇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1996年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业余组

美声 路琦 王延安、李从惠、袁桢 王咏桦、张占柱、李梅、徐凯、努尔古丽(维族)、黄颢

民族 王凤云 董晶晶、姜维明、王咏春 徐曼林、蒋玉军、刘玮、李志安、可沱泽郎金(藏族)、仲恒金

通俗 田毅 李幸、于凤祥、宋思思 可娣娜、陈倩倩、许青、任涛、张帆、亚汉

专业组

美声 张礼惠 张艳荣、戴玉强 曲波、王海涛、吴培、张美林、迟黎明、刘月明

民族 方琼 乔建军、吉玲洁、孙静 达木丁(回族)、卢捷、曲冬梅、戴滨、雷桂榕、郭春梅

通俗 满文军 刘春红、黄鹭、安红 朱晓红、王亚民、赵剑、蔡国平、张静、殷浩

第八届“大红鹰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1998年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业余组

美声 李宏伟 叶巧红、高淼 张小平、王莹、辛爱萍

民族 隋宁 李清资、岳莉 李清资、岳莉

通俗 许波 许航、王向云 李敏、刘洋、秋江

专业组

美声 于乃久 额尔德木图(蒙族)、郭森 张渊春、梁召今、周映辰

民族 于丽红 谭学胜、祖海 马啸、周芳、刘迎春

通俗 冯瑞利 刘薇薇、李铁石 杨庆、珊瑚、任茜

特别奖 李琼

第九届“步步高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2000年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业余组

美声 王铁刚 贾春雷、刘媛媛 李玫、樊琳、马阿荣

民族 樊红岩 吴春燕 张克东、温洪武、胡承忠

通俗 倪睿思 容中尔甲(藏族)、刘小幻 肖娅娴、崔莲花(鲜族)、许曼筠 特别奖 王铁刚、倪睿思、容中尔甲(藏族)、扎里嘎夫(蒙族)

专业组

美声 梁召今 王燕、和惠 严圣民、吴艳域、乌兰雪荣(蒙族)、张惠勇四女组唱

民族 王宏伟 黄华丽、龚琳娜 胡小娥、张小芬、麦穗

通俗 谭晶 谷峰、周鹏 任真、支予、郭祁

特别奖 王宏伟、梁召今、谭晶、谷峰

第十届“哈药六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2002年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业余组

美声 孙砾 赵静、司红军 肖影泽、陈新、于世勇

民族 索朗旺姆(藏族) 张全、邓春蓉 王园园、慕喜斌、秦靖红

通俗 徐洋 何璐;陈刚、刘吉宁(二人组合) 力求完美组合、肖娅娴、柏文

最喜爱歌手奖 索朗旺姆(藏族)

专业组

美声 陈勇 于爽、吴琳 张海庆、霍勇、杨洋

民族 麦穗 刘和刚、王丽达 王荧、任香淑、哈晖(回族)

通俗 迷彩三人组 阿里朗组合(鲜族)、耿丽萍 袁圆、刘晨、58号组合(胡矿,胡磊)

最喜爱歌手奖 阿里朗组合(鲜族)

第十一届“新盖中盖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2004年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业余组

美声 吴睿睿 闫桦、李振涛 李凡、梁泽元、黎辉辉

民族 方瑶 敖长生、陈春茸 王琳、邹一娜、王大军

通俗 董蕾蕾 于霞、北大六人组合 胡平、师鹏、岚风组合

最喜爱歌手奖 吴睿睿

专业组

美声 王莉 杨阳、张英席 王红星、于爽、孙砾

民族 雷佳 刘和刚、王丽达 陈莉莉、吴娜、西兰卡普组合

通俗 钱琳 邓容、凌撼凤组合 029合唱团、TG4演唱组、阿格乐团

第十二届“隆力奇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不再划分专业和业余)年

美声

金奖 薛皓垠

银奖 张海庆 张文巍

铜奖 王红星 阮余群 钟丽燕

组合

金奖 蝌蚪组合

银奖 太阳部落组合 香格里拉组合

铜奖 新稻子组合 天韵组合 飞翔鸟组合

通俗

金奖 师鹏

银奖 于霞 姚贝娜

铜奖 刘罡 阿鲁阿卓 曹芙嘉

原生态

金奖 李怀秀、李怀福姐弟

银奖 蝉之歌组合 卞英花

铜奖 安达组合 羌族多声部组合 阿拉腾乌拉

民族

金奖 刘和刚 2006

银奖 吴娜 陈莉莉

铜奖 陈永峰 严当当 茸巴辛那

最喜爱歌手奖 刘和刚

最受欢迎歌手 蝉之歌组合

第十三届“隆力奇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添加了合唱比赛。通俗改称流行。)(2008年)

美声:

(金奖)王红星

(银奖)张妮 张海庆

(铜奖)陈苏威 钟丽燕 姜必群

(优秀奖)阮余群 于冠群 吴李红 郑斌 马亚囡 王凯

民族:

(金奖)吴娜

(银奖)泽旺多吉 吴彦凝

(铜奖)常思思 王庆爽 比兹卡组合

(优秀奖)吴静 陈笠笠 王喆 曲丹 王志昕 红叶组合

流行:

(金奖)姚贝娜

(银奖)曹芙嘉 香格里拉组合

(铜奖)汤子星 奇迹组合 汤飞

(优秀奖)杜岩 额尔古纳乐队 阿鲁阿卓 顾莉雅 周强 袁东方

原生态:

(金奖)土苗兄妹组合

(银奖)刀郎木卡姆 纳西姐妹组合

(铜奖)阿尔麦热玛演唱组 朵蝶朵阿组合 高保利

(优秀奖)撒尔嗬组合 左脚调组合 吾博组合 阿鹏 侗族琵琶歌组合 帕力扎提

合唱:

(金奖)解放军艺术学院合唱队

(银奖)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天空合唱团 中国武警总部文工团男声合唱团

(铜奖)总政直属代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唱团 蒙古族青年合唱团 贵州侗族大歌合唱队 观众最喜爱的歌手 土苗兄妹组合

背景介绍
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创办于1984年,是中国首个国家级电视声乐权威赛事,截止2013年已经举办了15届。1984年3月,全国电视系统工作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在这届会议上,邹友开提出了举办首届全国电视歌手青年大奖赛的建议,立刻引来众人响应。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首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于当年5月份正式启动,先经过各地方台的预赛,11月份,决赛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经过30多年的实践和不断改革与创新,该赛事已经成为弘扬民族艺术、普及音乐知识、发现和推出声乐人才、引领和推动中国声乐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它是一个美丽的魔盒,一颗颗璀璨的音乐明星从这里飞出,点缀着中国的音乐星空;它是一个奇妙而又科学的摇篮,孕育出中国音乐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新机制、新思路;它也是一本普通的记录簿,记录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歌唱事业的发展。发展简史

音乐梦工厂:记录从歌手到歌唱家的华丽蜕变对于青年歌手来说,青歌赛是放飞青春梦想、展示艺术才华、提升声乐水平的重要阶梯。对于艺术团体与艺术院校来说,青歌赛是发现艺术苗子和培养音乐人才的权威平台。青歌赛见证了我国声乐的脉动与走向,成为中国音乐艺术辞典中不能省略的重要词汇。央视得天独厚的宣传力度、媒体的高度关注和青歌赛多年沉淀的权威性,使其成为对广大歌手的一种身份认证平台。如今登上青歌赛舞台并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已成为众多青年歌手们的梦想。通过青歌赛走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歌唱家,他们通过青歌赛为大众所了解,尔后走上了专业歌唱演员的道路,为中国的歌唱事业做出了贡献。青歌赛也推出了许多优秀的流行唱法歌手。在第2届青歌赛专业组通俗唱法比赛中,韦唯、毛阿敏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此后,她们在中国歌坛煊赫一时,为多部电视连续剧演唱主题曲,并推出了许多深受老百姓喜爱的经典歌曲,如毛阿敏的《渴望》、《思念》、《绿叶对根的情意》,韦唯的《亚洲雄风》、《爱的奉献》、《命运不是轱辘》等。1996年,韦唯作为亚洲代表荣登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舞台举行个人演唱会,为中国人在国际流行歌坛赢得荣誉,成为国际级歌手。第3届青歌赛,杭天琪获得业余组通俗唱法二等奖,付笛声、屠洪刚获得优秀歌手奖。随后的几届比赛,堪称中国流行歌坛新人辈出的时代,请看这一个个星光熠熠的名字:第4届青歌赛专业组通俗唱法二等奖朱哲琴,三等奖解晓东,业余组通俗唱法二等奖蔡国庆;第5届专业组通俗唱法一等奖林萍,二等奖毛宁,三等奖孙悦;第6届专业组通俗唱法二等奖林依轮;第7届专业组通俗唱法的一等奖满文军等等,他们都通过青歌赛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流行歌坛的新星。1998年的第8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湖北姑娘李琼获得青歌赛首个特别大奖,从而为广大观众所熟知。2000年第9届青歌赛,谭晶获得通俗唱法的金奖,从此一路星途坦荡,成为跨越三种唱法的实力派歌手。2002年第10届青歌赛,来自西藏的牧羊姑娘索朗旺姆演唱了一首《金色的秋天》一举夺冠,被称为天籁之声,改变了人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传奇歌手姚贝娜,在2006年的第12届青歌赛上,人美歌甜的她获得通俗唱法的银奖。两年后,也就是2008年的第13届青歌赛,她又以一首《日月凌空》获得流行唱法的金奖,也是至今唯一一位青歌赛满分冠军。在2013年的第15届青歌赛,担任复赛评委,也是青歌赛史上最年轻的评委。这样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奇,促使青歌赛成为造星工厂,见证了一颗颗新星的冉冉升起。[1]音乐风向标:记录时代变迁下大众审美旨趣的改变
从1984年到2010年,华夏大地发生了迅猛的变化,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大众的娱乐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网络平台的发展使通讯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超女”、“快男”等种种选秀和造星活动充斥着人们的视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的文化需求也不断变化,“多元化”和“时尚化”可能是对当前音乐文化市场特征的最佳描述。26年里,青歌赛通过不断的赛制改革和创新,通过电视、网络等高科技平台与观众的有效互动,成为音乐和电视文艺节目的黄金组合,始终引领中国的音乐风潮,生动记录了时代变迁下大众的审美旨趣的改变。1984年,为了选拔优秀歌手,推广包括流行歌曲在内的优秀音乐作品,中央电视台创办了首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这次比赛不分唱法,选手分为业余组和专业组。赛场没有麦克风,参赛者只能凭借自己的嗓音来表现音乐。评委由音乐界和电视界专业人士组成,同时给不同唱法的选手打分。参赛选手大多由各地市和艺术院校推荐而来,赛况在录像后播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大赛已有选手演唱通俗歌曲,港台影视明星陈玉莲获得了此次比赛业余组特别奖。首次大赛并未在全国产生“石破天惊”的影响,但通过这次大赛的尝试,央视正式决定把青歌赛作为一项常规赛事,每两年举行一届。
1986年,第2届青歌赛的最大亮点在于设立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并现场直播。通俗唱法的确认,使当时蛰伏多年的内陆流行音乐终于从“半地下”的状态正式浮出水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极大地激发出中国歌坛的创新活力。第3届青歌赛最明显的特征是“西北风”劲吹乐坛,《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等参赛歌曲在比赛后迅速传唱开来,获奖歌手杭天琪、付笛声、李杰、屠洪刚等声名鹊起。1988年第4届青歌赛,通俗唱法在继续传承“西北风”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新的时代风格,感情含蓄而深沉的音乐成为内陆流行音乐的主流,直至数年后爵士风格的流行音乐兴起。青歌赛,好像一道风向标,引领着内陆流行音乐的发展。1998年,第8届青歌赛对赛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增加了团体比赛和综合素质考核。团体比赛增强了参赛队的集体荣誉感,综合素质考核的加入,率先在中国艺术赛事中融入文化修养的考评,促进了歌手文化修养的提高,提升了节目的可看性。而这届比赛中最引人瞩目的事件是关于歌手李琼的“唱法之争”,李琼参加了业余通俗组的比赛,演唱了一首极具湖北民族风情的《三峡,我的家乡》,以其嘹亮的歌声和质朴的表演打动了在场的观众和评委,然而她的分数却排在一、二、三等奖项之外,因为评委们觉得她的唱法不属于民族、通俗和美声的任何一种唱法。李琼最终获得了青歌赛上的首个特别大奖,并由此而登上了当年19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以一曲《山路十八弯》红遍大江南北。她的唱法也由此引发了声乐界关于“三种唱法”的热烈讨论。有关唱法的分类问题、学院派民族唱法的“千人一声”等问题再次走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李琼事件虽然折射出当年青歌赛在赛制上的弊端,但也使人们看到青歌赛的改革和创新精神,青歌赛的每一次变革都切合时代的脉动,始终引领着中国的声乐走向。增设“观众最喜爱歌手奖”,则使2000年第9届青歌赛电视观众的参与和互动达到高潮;2002年第10届大赛,增加了歌唱技巧的考核,将大家熟悉的有难度又比较经典的曲目,按难度高低,划分为a、b、c三类,分别乘以1、0.95、0.9的难度系数折算分数,由参赛选手选择性演唱。这项举措,加强了大赛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第11届青歌赛以新歌加0.3分鼓励原创作品,希望以此促进优秀声乐作品的创作和推广,而且该次大赛首次在个人决赛中采用分轮淘汰制,开创了中国声乐赛事PK对决的先河。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第12届青歌赛对赛制又作了较大的调整。首先是在原有三种唱法的基础上增设了“原生态唱法”、“组合唱法”,标志着“三种唱法”时代的结束,民族声乐领域内“民族唱法”的一元化局面被打破。“原生态”唱法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民族声乐的内涵,成为本次比赛最大的看点。蒙古族的“长调”、“呼麦”,侗族的“大歌”、彝族的“海菜腔”——原汁原味的民间歌手的演唱犹如山间田野的清泉,给青歌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受青歌赛的影响,很多地方开始大力注重“原生态”音乐的挖掘,开始重视年轻一代歌手对于“原生态”音乐的学习和培养,客观上对于方兴未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推动作用,长远而言,对整个乐坛重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二,专业组和业余组二者合一,“通俗唱法”改称“流行唱法”,使赛制更符合时代的变化。2008年第13届大赛又给全国观众带来了新的惊喜,取消了“组合唱法”,新增了合唱比赛项目。嘹亮的歌声,磅礴的气势,多声部浑然一体,令所有关心青歌赛的人们为之一振。第14届青歌赛团体赛,更是有着明显的革新,取消了综合素质考核,增设了表演环节,即在不同环节分别进行“艺术素质考核”、“表演素质考核”和“音乐素质考核”。这一举措虽然尚存争议,但无论如何,使其更贴近演唱本身。将观赏性的表演转化为悬念迭出的激烈竞赛,这是中国电视艺术创新的历史性贡献,而青歌赛也在不断的变革中创新和进步。声乐练兵场:记录中国声乐教育的变革在中国,专业声乐教育始于1927年蔡元培先生倡导的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的成立(主要学习西洋美声唱法)。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国先后成立了7所音乐院校,各音乐艺术学院相继设立了民族声乐专业。在唱法上经历了“土洋之争”,即一种强调民族民间传统唱法对于表2010年第10期[艺术评论]现民族情感和语言优越性的“土唱法”与一种强调意大利美声唱法在歌唱方法上的科学性的“洋唱法”之间的争论,由此产生了一种借鉴西方声乐训练方法的现代“民族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成为专业院校声乐教学的主体。80年代中期,欧美、港台流行歌曲传入中国大陆,内陆的流行歌曲创作也悄然萌芽,第2届青歌赛适时增设了通俗唱法,极大地促进了流行乐坛的健康发展。90年代初,武汉音乐学院率先创办了通俗唱法专业,此后,星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纷纷开办通俗唱法专业,“三种唱法”约定俗成,成为全国各专业院校教学和艺术赛事的固定模式。翻开历届青歌赛的记录本,从首届青歌赛开始,音乐院校的优秀学生通过青歌赛平台脱颖而出,许多选手通过多次参赛而走向成熟和成功,成为歌唱家,有的又成为了青歌赛的评委。通过青歌赛,各大艺术院校检验了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学改革,并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青歌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声乐学习者交流与展示的平台。青歌赛获奖选手大部分来自于专业院校,专业院校与青歌赛已经成为有机链条,共同带动中国声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在坚守中前行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的青歌赛,客观记录了中国歌唱事业的发展,引领了一个又一个的时代风潮,它既活跃了大众文化,又丰富了电视荧屏,成为电视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青歌赛的成功取决于不断总结经验、改革创新、完善赛制,这正是此项赛事为什么能得到全国电视界和音乐界的大力支持,能得到全国广大观众的热心关注和积极参与并能常办常新的根本原因。青歌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来自全国的优秀选手汇聚一堂,可以看到两年间声乐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为难得的是,青歌赛一直坚持培养歌手和观众正确的艺术审美观,既要符合大众的审美取向,又不一味的媚俗而迎合市场。这与时下渐渐偏离了艺术轨道,急功近利的造星、选秀等娱乐活动相比,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然而不可否认,青歌赛存在着许多悬而未解的问题,比如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的分组和命名是否科学,原生态唱法的赛事标准该如何制定,民族唱法选手演唱风格越来越趋同,演唱歌曲越来越“高、尖、难”等问题如何解决,青歌赛中的综合素质考核环节该如何设置才更为合理?在物质极度发达的今天,怎样让青歌赛更具教育意义和文化意义,获得更多人特别是青年朋友们的喜爱,使青歌赛真正成为文化的领跑者,这些都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努力。我们相信只要牢牢抓紧以培养和挖掘声乐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大众为目的,青歌赛将在改革中坚守,在创新中前行。“三种唱法”
按照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分类已经成为青歌赛的惯例,尽管多年来观众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分组方法,但自从1986年第二届青歌赛设立美声、民族、通俗分组比赛以来,“三种唱法”就一直饱受争议,直到今天依然争论不休。1984年首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播出后引起了不错的反响,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不按唱法分组,只是按照参赛选手单位分为专业组和业余组,这种大杂烩的比赛很不科学。加上上世纪80年代中期,港台有大量流行歌曲进入内陆,邓丽君等人的歌在内陆已经颇为流行,时任大奖赛总导演的邹友开考虑,第二届比赛能不能把流行音乐纳入进来,然后按照唱法分组比赛。“当时社会上对于流行音乐尚有争议,邓丽君等人的歌曲都被称作 黄色歌曲’、 靡靡之音’,这个时候把流行音乐纳入到大奖赛中来,会不会有什么不妥⋯⋯”,邹友开对此也顾虑重重。自己拿不准就找人商量,于是邹友开把时任音协主席的时乐漾和歌唱家李双江请到了办公室,关起门来开起了小会。当邹友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两位专家的时候,二人竟然不约而同的表示支持。时乐濛说:“音乐就是要大众化,寓教于娱乐。现在改革开放了,港台流行音乐堵是堵不住的,不如干脆将流行音乐引进大赛,为我所用”。在当时人们的印象中,流行音乐基本上就等同于港台音乐,为了有所区别,他们决定把“流行”唱法改为“通俗”唱法。李双江说:“通俗,就是通俗易懂。歌手唱歌就是要让老百姓通俗易懂”。于是,“通俗唱法”一说就此确立,从1986年第二届电视歌手大奖赛开始,就按照美声、民族、通俗三个组别进行,直到2008年的第13届青歌赛,“通俗”唱法才改回“流行”唱法。三种唱法的划分,改变了中国声乐赛事的格局,在中国的声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历届主持人

自1984年第一届青歌赛创办以来,这个众多青年歌手的梦想舞台,也成为了央视主持人的梦想舞台。转瞬之间,青歌赛已经走过三十年的征程,朱军、董卿、张泽群、朱迅、李思思......这些优秀的主持人们与青歌赛一同成长,一同努力,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最好的时光。1984年第一届 主持人:卢静1986年第二届 主持人:薛飞、宋燕莹1988年第三届 主持人:刘璐1990年第四届 主持人:刘璐1992年第五届 主持人:刘璐1994年第六届 主持人:刘璐1996年第七届 主持人:桑艳1998年第八届 主持人:白燕升、刘璐、朱军、周涛2000年第九届 主持人:姜丰、文清、朱军、周涛2002年第十届 主持人:朱军、蒋梅(第一现场)文清(第二现场)2004年第十一届 主持人:董卿、张泽群(第一现场)文清(第二现场)2006年第十二届 主持人:董卿、张泽群(第一现场)刘芳菲(第二现场)2008年第十三届 主持人:董卿、张泽群(第一现场)朱迅(第二现场)2010年第十四届 主持人:董卿、张泽群(决赛)管彤、任鲁豫、李思思(第一现场)朱迅(第二现场)[2]2013年第十五届 主持人:李思思、尼格买提(决赛)获奖名单编辑播报界次组别唱法金奖银奖铜奖1984年第一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刘捷关牧村范竞马殷秀梅郑莉1986年第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业余组美声崔岩光王必主魏松江胜明民族周小惠刘幸福刘燕 毕峻立通俗许丽丽谢青孙鸣杰 王晓清专业组美声顾欣刘跃刘旭峰 孟新洋民族
巴哈尔古丽阎维文董文华通俗苏红韦唯王虹毛阿敏1988年第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五洲杯”业余组美声柳建平王忠艳 陈忆刘一平 刘向群 边湄民族李凤媛金英淑(朝鲜)陈俊华金锦子 贾堂霞 贾成光通俗陈汝佳魏洪杭天琪孙小云胡月姚晔专业组美声贺磊明马 梅 高栋松齐 燕 郑 莉 陈素娥民族阎维文周建霞 孙丽英鞠敬伟 余凤兰张也通俗李杰赵新觎 安冬肖 霞 林芳 黎光1990年第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五洲杯”业余组美声王忠艳李林山 林斌 李晓霞王常玲 李保真 柴枫 曹桂谦 沈星富民族黄霞芬吴琼 鲍容 张峰赵秀兰 刘燕 乌力吉图(蒙古族)王春米 张龙英通俗蔡红虹郭公芳蔡国庆杨迎具莲玉(朝鲜族) 杨红 梦妮 李罡 陈红专业组美声刘君侠杜吉刚 朱立群 谭明幺红 黄英 金永哲(朝鲜族)刘淑珍 赵莉莉民族万山红刘斌 罗宁娜 张秀艳吕继宏 刘玉婉梦鸽 董华宋祖英(苗族)李丹阳通俗张咪张强朱哲琴马李华解晓东姚黛玮(台联)任惠 张涓1992年第五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五洲杯”业余组美声陆力平刘淑青 孙晓春 马跃李红军 康广 高红兵 刘向群 刘站武民族张娜赵静 王咏春 范继红张峰 王延星 王秀 杨玉梅 马峻霞通俗林萍马海云 红豆 孙莲梦刘海波 白梅 崔京浩 张继红 翁普庆专业组美声安金玉赵登峰 宋立忠 白 萌张礼惠民族刘斌吕继宏魏金栋 于联华韩延文 陈静 乌日娜 黄英 拉姆措通俗江涛陈红 范春梅 毛宁孙悦王智 刘晓娜 李红霞 李殊1994年第六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通业杯”业余组美声马丽君慕林林 王冬梅 李宏伟李晓霞 石诗华 刘书燕 冯爱群 刘春美民族其布格米德(蒙古族)罗勋 王咏春吕薇梁虎威 杨华 皮晓彩 陈贞 徐曼琳通俗具莲玉(朝鲜族)俞静 魏瑛霞 张迈沈群 方芳 钟梅 程燕 张勇专业组美声赵登峰(水族)金永哲(朝鲜族)吴 波 冯桂荣胡雁 宏雁 唐晓燕民族肉孜·阿木提(维族)杨九红 董华 董青(满族)杨琼(苗族)王邵梅 李 星 朱玉 黄华丽通俗爱新觉罗·启迪(满族)林依轮陶洁 陈珠莲廖忠 孙浩 全美华(朝鲜族)牟青甘萍1996年第七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双汇杯”业余组美声路 琦王延安 李从惠 袁桢王咏桦 张占柱 李梅 徐 凯努尔古丽(维族)黄颢民族王凤云董晶晶 姜维明 王咏春徐曼林 蒋玉军 刘玮 李志安 可沱泽郎金(藏族) 仲恒金通俗田毅李幸 于凤祥 宋思思可娣娜 陈倩倩 许青 任涛 张帆 亚汉专业组美声张礼惠张艳荣戴玉强曲波 王海涛 吴培 张美林 迟黎明 刘月明民族方琼乔建军 吉玲洁 孙静达木丁(回族)卢捷 曲冬梅 戴滨 雷桂榕 郭春梅通俗满文军刘春红 黄鹭 安红朱晓红 王亚民 剑 蔡国平 张静 殷浩1998年第八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大红鹰杯”业余组美声李宏伟叶巧红 高淼张小平王莹辛爱萍民族隋宁李清资 岳莉胡薇 周发猛 蔡以华通俗许波许航 王向云李敏 刘洋 秋 江专业组美声于乃久额尔德木图(蒙古族) 郭森张渊春 梁召今 周映辰民族于丽红谭学胜祖海马啸 周芳 刘迎春通俗冯瑞丽刘薇薇 李铁石杨庆 珊瑚 任茜2000年第九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步步高杯”业余组美声王铁刚贾春雷 刘媛媛李玫 樊琳 马阿荣民族樊红岩吴春燕张克东 温洪武 胡承忠通俗倪睿思容中尔甲(藏族)刘小幻肖娅娴 崔莲花(朝鲜族)许曼筠专业组美声梁召今王燕 和慧严圣民 吴艳域 乌兰雪荣(蒙古族)张惠勇四女组唱民族王宏伟黄华丽龚琳娜胡小娥 张小芬 麦穗通俗谭晶谷峰萨顶顶任真支予郭祁2002年第十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哈药六杯”业余组美声孙砾赵静司红军肖应泽陈新于世勇民族索朗旺姆(藏族)张全邓春蓉王园园慕喜斌秦靖红通俗徐洋何璐 陈刚 、刘吉宁(二人组合)力求完美组合 肖娅娴柏文专业组美声陈勇于爽吴琳张海庆霍勇杨洋民族麦穗刘和刚王丽达王荧任香淑哈辉(回族)通俗迷彩三人组阿里郎组合(朝鲜族)耿丽萍袁圆 刘晨 58号组合(胡矿,胡磊)2004年第十一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新盖中盖杯”业余组美声吴睿睿阎桦 李振涛李凡 梁译元 黎辉辉民族方瑶敖长生 陈春茸王琳 邹一娜 王大军通俗董蕾蕾于霞北大六人组合胡平师鹏岚风组合专业组美声王莉杨阳张英席王红星于爽孙砾民族雷佳刘和刚王丽达陈笠笠吴娜西兰卡普组合通俗钱琳邓蓉 凌撼·风组合029合唱团 TG4演唱组 阿格乐团2006年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隆力奇杯”不分专业组与业余组美声薛皓垠张海庆张文巍王红星阮余群钟丽燕民族刘和刚吴娜陈笠笠陈永峰严当当茸芭辛娜通俗师鹏姚贝娜于霞刘罡阿鲁阿卓曹芙嘉组合蝌蚪组合太阳部落组合 香格里拉组合新稻子组合 天韵组合 飞翔鸟组合原生态李怀秀、李怀福蝉之歌组合卞英花安达组合 羌族多声部组合 阿拉腾乌拉2008年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隆力奇杯”——美声王红星张妮张海庆陈苏威钟丽燕姜必群民族吴娜泽旺多吉吴彦凝常思思王庆爽比兹卡组合流行姚贝娜曹芙嘉香格里拉组合汤子星奇迹组合汤飞合唱解放军艺术学院合唱团华中师范大学TianKong合唱团 武警总部文工团男声合唱团贵州侗族大歌合唱团 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合唱团 总政直属队代表处合唱队原生态土苗兄妹组合刀郎木卡姆 纳西姐妹组合阿尔麦热玛演唱组 朵蝶朵阿组合 高保利2010年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蓝色经典天之蓝杯”——美声陈苏威张妮周晓琳钟丽燕费琪芳柯绿娃民族王丽达吴彦凝王喆常思思王庆爽陈笠笠流行阿鲁阿卓曹芙嘉马海生汤非西尔艾力·赛来汤子星合唱武警男声合唱团解放军艺术学院红星合唱团西安音乐学院合唱团沈阳音乐学院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 内蒙古草原星蒙古族青年合唱团 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团体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武警政治部文工团新疆电视台海军政治部文工团解放军艺术学院云南电视台原生态撒叶儿嗬组合楚雄阿乖佬彝歌队 其其格马麦盖提刀郎木卡姆组合 游方歌组合 雪莲三姐妹2013年第十五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王庆爽王喆金婷婷次仁央宗吴彦凝美声王传越韩蓬郑斌张大伟郑洁流行王晰周鹏汤非周强桑布扎组合

第一届(1984年)

殷秀梅关牧村刘君侠范竞马郑莉刘捷王世慧叶茵王跃珍薛艺盛明霞 陈谦纯陈玉莲(香港)鲁帆(台湾)

第二届(1986年)

毛阿敏阎维文董文华韦唯(壮族)苏红顾欣 魏松崔岩光孟新洋王虹刘燕许丽丽王必主江盛明周小惠刘幸福 谢青 孙鸣杰王晓清毕峻立 刘跃刘旭峰巴哈儿古丽(维族)

第三届(1988年)

阎维文 张也李杰杭天琪陈俊华 胡月陈汝佳郑莉孙丽英鞠敬伟安东马梅赵欣柳建平王忠燕陈忆刘一平刘向群边湄李凤媛 金锦子金英淑(鲜族)贾堂霞魏洪孙晓云 姚晔贾成光贺磊明高栋松齐燕陈素娥周建霞余风兰肖霞林芳黎光

第四届(1990年)

宋祖英(苗族)黄英朱哲琴刘斌吕继宏陈红蔡国庆解晓东幺红张咪张强万山红刘君峡李丹阳梦鸽罗宁娜刘玉婉吴琼鲍蓉蔡红虹郭公芳杨迎刘燕王忠燕李林山林斌李晓霞王常铃李保珍梁枫曹桂谦沈星富黄霞芬张峰赵秀兰王春来任慧于联华马李华张龙英杨红

梦妮李罡杜吉刚朱立群谭明刘淑珍具莲玉(鲜族)张涓金永哲(鲜族)赵莉莉姚黛玮董华乌力吉图(蒙古族)张秀燕

第五届(1992年)

孙悦陈红江涛毛宁崔京浩(鲜族)刘斌吕继宏魏京栋韩延文林萍黄英拉拇措(藏族)刘小娜李红霞李殊红豆刘海波张继红王智范春梅马跃陆力平刘淑青孙晓春李红军康广高红兵刘向群刘站武张娜赵静王永春范继红张峰王延星王秀杨玉梅马俊霞马海云孙莲梦白梅翁普庆安金玉白萌张礼慧于联华赵登封宋立忠乌日那(鄂温克族)陈静

第六届(1994年)

林依轮吕薇廖忠孙浩甘萍偷静巍英霞张迈牟青李星黄华丽冯桂蓉胡雁杨九红董华马丽君慕林林王冬梅李宏伟李晓霞石诗华刘书燕冯爱群刘春美罗勋王咏春梁虎威杨华皮小彩陈贞沈群方芳钟梅程燕张咏吴波具莲玉徐曼琳金永哲虹雁赵登封唐晓燕董青朱玉杨琼王邵梅全美华陶洁爱心觉罗.启迪肉兹.阿木提其布格米德陈珠莲

第七届(1996年)

满文军戴玉强陈倩倩殷浩强路琦王延安李丛慧袁桢王咏桦张站柱李梅徐凯黄颖王凤云董晶晶姜唯明王咏春徐曼林蒋玉军刘玮李志安仲恒金田毅李幸于凤详宋思思可娣娜许青任涛张帆亚汉张礼慧张岩荣张艳荣曲波王海涛吴培张美林迟黎明刘月明方琼乔建军吉玲洁孙静达木丁卢捷曲冬梅戴滨雷佳榕郭春梅刘春红黄莺安红朱晓红王亚明赵剑蔡国平张静可沱泽郎金努尔占丽

第八届(1998年)

李琼祖海王莹隋宁冯瑞利于乃九李宏伟叶巧红高森张小平辛爱萍李青资岳莉胡薇周发猛蔡以华许波许航王向云李敏刘洋秋江郭森张渊春梁召今周映辰于丽红谭学胜马啸周芳刘迎春刘薇薇李铁石杨庆珊瑚任茜额尔德木图

第九届(2000年)

王宏伟谭晶谷峰容忠尔甲倪睿思黄华丽龚琳娜王铁刚刘媛媛麦穗梁召今王燕周鹏任真贾春雷李玫梵琳马阿容扎力嘎夫梵红岩吴春燕张克东温洪武胡承忠刘小幻肖娅娴崔莲花许曼筠和慧严圣民乌兰雪荣吴艳域胡小娥张晓芬支予郭祁张慧勇四女组唱

第十届(2002年)

索朗旺姆王丽达刘和刚阿里朗组合迷彩三人组合哈晖于爽陈勇徐洋霍勇柏文麦穗孙砾赵静司红军肖应泽陈新于世勇张全王园园慕喜斌秦靖红何璐陈刚肖娅娴吴琳张海庆杨洋王莹任香淑耿丽萍袁圆刘辰58号组合刘吉宁力求完美组合邓春蓉

第十一届(2004年)

王丽达刘和刚王莉雷佳吴娜陈莉莉于爽邓蓉钱琳杨阳吴睿睿阎桦李振涛李凡梁泽元黎辉辉方瑶敖长生陈春茸王琳邹一娜王大军董蕾蕾于霞北大六人组合岚风组合胡平师鹏张英席西兰卡普组合凌撼风组合王红星孙砾阿格乐团029合唱团TG4演唱组

历届青歌赛获奖名单

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是国家政府级大赛,自1984年举办以来,已成为音乐界一项重要赛事。

第一届不分唱法,从第二届起按照美声、民族、通俗的顺序排列。

第一届1984年刘捷

美声民族通俗

第二届1986年顾欣 苏红

第三届1988年刘君侠阎维文李杰

第四届1990年黄莺万山红张咪

第五届1992年刘维维刘斌江涛

第六届1994年赵登峰肉孜阿木提爱新觉罗启迪

第七届1996年雷岩方琼满文军

第八届1998年于乃久于丽红冯瑞丽

第九届2000年梁召今王宏伟谭晶

第十届2002年陈勇麦穗迷彩三人组

第十一届2004年王莉雷佳钱琳

其他现在比较活跃的历届获奖歌手

第一届:

关牧村:专业组银奖(美声)

殷秀梅:专业组银奖(美声)

第二届

毛阿敏:通俗唱法专业组铜奖

韦唯: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魏松:美声唱法专业组银奖

董文华:民族唱法专业组铜奖

巴哈尔古丽: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第三届

张也:民族唱法专业组铜奖

杭天琪:通俗唱法业余组银奖

胡月:通俗唱法业余组铜奖

范琳琳:通俗唱法专业组铜奖

屠洪刚:通俗唱法业余组优秀奖

陈汝佳:通俗唱法业余组金奖

孙丽英: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马梅:美声唱法专业组银奖

第四届

宋祖英:民族唱法专业组铜奖

朱哲琴: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蔡国庆:通俗唱法业余组银奖

解晓东:通俗唱法专业组铜奖

幺红:美声唱法专业组铜奖

李丹阳:民族唱法专业组铜奖

梦鸽:民族唱法专业组铜奖

吴琼:民族唱法业余组银奖

第五届

孙悦:通俗唱法专业组铜奖

陈红: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毛宁: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吕继宏: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魏金栋: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刘小娜:通俗唱法专业组铜奖

第六届

林依轮: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吕薇:民族唱法业余组银奖

廖忠:通俗唱法专业组铜奖

孙浩:通俗唱法专业组铜奖

甘萍:通俗唱法专业组铜奖

俞静: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陈明:通俗唱法专业组优秀奖

张迈: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第七届

戴玉强:美声唱法专业组银奖

陈倩倩: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汤灿:民族唱法专业组优秀奖

第八届

祖海: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李琼:通俗唱法业余组铜奖、特别奖

王莹:美声唱法专业组银奖

第九届

谷峰: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容中尔甲:通俗唱法业余组银奖

倪睿思:通俗唱法业余组金奖,最受欢迎歌手奖

刘媛媛:美声唱法业余组银奖

黄华丽: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王燕:美声唱法专业组银奖

周鹏: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

第十届

索朗旺姆:民族唱法业余组金奖、最受欢迎歌手奖

王丽达: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刘和刚: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哈晖:民族唱法专业组铜奖

于爽:美声唱法专业组银奖

徐洋:通俗唱法业余组金奖

阿里郎组合:通俗唱法专业组银奖、最受欢迎歌手奖

邓容:民族唱法业余组银奖

第十一届

王丽达: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

刘和刚: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最受欢迎歌手奖

陈莉莉:民族唱法专业组铜奖

孙砾:民族唱法专业组铜奖

邓容:通俗唱法专业组铜奖

吴睿睿:美声唱法业余组金奖、最受欢迎歌手奖

第二届是历届青歌大赛选手威望最高的一届。

韦唯通俗专业组第二名(《温馨的世界》2003)

毛阿敏通俗专业组第三名(《美满》2003)

第四届是历届青歌大赛选手成名最多、实力最强的一届。

张咪通俗专业组第一名(《我是你的》2000、《MAYA》2002、《潘朵拉的音乐盒》2003、《Beautiful》2005)

朱哲琴通俗专业组第二名(《阿姐鼓》2002、《新乐府》2004)

解晓东通俗专业组第三名(《中国娃》2002)

蔡国庆通俗业余组第二名(《我心中的故事》2002)

万山红民族专业组第一名(大型交响组曲《江姐》2002)

宋祖英民族专业组第三名(《大地飞歌》2003、《维也纳》2004、《飞》2005、《百年留声》2005)

李丹阳民族专业组三等奖(《亲亲茉莉花》2002)

吴琼民族业余组第二名(《仙女》2005)

黄莺美声专业组第一名

幺红美声专业组三等奖

第五届有两男两女值得关注。

江涛通俗专业组第一名(《爱情魔方》2002、《等到花没开》2005)

毛宁通俗专业组二等奖(《我》2004)

陈红通俗专业组二等奖(《陈红》2003)

孙悦通俗专业组三等奖(《幸福沙漏》2006、《她和她们》2004、《百合花》2002)

2000年以前的大奖赛获奖歌手,从2000年到现在,出版发行3张及以上个人专辑的!

第四届宋祖英民族专业组第三名(《大地飞歌》2003、《维也纳》2004、《飞》2005、《百年留声》2005)

第四届张咪通俗专业组第一名(《我是你的》2000、《MAYA》2002、《潘朵拉的音乐盒》2003、《Beautiful》2005)

第五届孙悦通俗专业组三等奖(《幸福沙漏》2006、《她和她们》2004、《百合花》2002)

第六届林依伦通俗专业组第二名(《爱在2000》2000、《夜来烧》2003、《信仰》2005)

第七届满文军通俗专业组第一名(《爱无界》2001、《思念的季节》2004、《了解》2006)

第九届谭晶通俗专业组第一名(《在那东山顶上》2004、《在和平年代》2004、《晶挑细选》2004、《花儿这样红》2005)

按照获奖名次、知名度、专辑作品、目前状态四大项综合评定。

(排名不分先后,按照参赛时间由前到后)

青歌大赛十大杰出女明星:

殷秀梅、关牧村、韦唯、毛阿敏、杭天琪、宋祖英、张咪、孙悦、谭晶

青歌大赛十大杰出男明星:

解晓东、蔡国庆、阎维文、刘维维、刘斌、毛宁、江涛、林依伦、满文军、王宏伟

20年青歌赛,硕果仅存,持续走红时间最长的,就是解晓东

2000年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获奖名单:
专业组
美声
一等奖: 梁召今
二等奖: 王 燕 和 惠
三等奖: 严圣民 吴艳域 乌兰雪荣(蒙族)张惠勇四女组唱
民族
一等奖: 王宏伟
二等奖: 黄华丽 龚琳娜
三等奖: 胡小娥 张小芬 麦 穗
通俗

[谭晶]

谭晶
一等奖: 谭 晶
二等奖: 谷 峰 萨顶顶
三等奖: 任 真 支 予 郭 祁
特别奖: 王宏伟 梁召今 谭晶 谷峰

业余组
美声
一等奖: 王铁刚
二等奖: 贾春雷 刘媛媛
三等奖: 李 玫 樊 琳 马阿荣
民族
一等奖: 樊红岩
二等奖: 吴春燕
三等奖: 张克东 温洪武 胡承忠
通俗
一等奖: 倪睿思
二等奖: 容中尔甲(藏族)刘小幻
三等奖: 肖娅娴 崔莲花(鲜族)许曼筠
特别奖: 王铁刚 倪睿思 容中尔甲(藏族)扎里嘎夫(蒙族)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奖名单


原生态


金奖:撒叶儿嗬组合

银奖:云南楚雄阿乖佬彝歌队 其其格马

铜奖:麦盖提刀郎木卡姆组合 游方歌组合 雪莲三姐妹

合唱

金奖: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

银奖:解放军艺术学院红星合唱团 西安音乐学院合唱团

铜奖:沈阳音乐学院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 内蒙古草原星蒙古族青年合唱团 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

美声

金奖:陈苏威
银奖:张妮,周小凝
铜奖:钟丽燕 费琪芳 柯绿娃

民族

金奖:王丽达

银奖:吴彦凝 王喆

铜奖:常思思 王庆爽 陈笠笠

流行

金奖:阿鲁阿卓

银奖:曹芙嘉 马海生

铜奖:汤非 西尔艾力.赛来 汤子星

相关内容推荐
与文章关键字相关的新闻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