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渭的介绍
据史料记载,徐渭字文长,生于正德十六年,卒于万曆二十一年,一生跨正、嘉、隆、万四朝,乃明晚期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他幼年失母、青年丧妻、困顿科场、辗转幕途、畏祸致狂。
张竹坡在评点《金瓶梅》时指出:「作者不幸,身遭其难,吐之不能,吞之不可,搔抓不得,悲号无益,借此为自洩。其志可悲,其心可悯矣。」可见《金瓶梅》的作者一生命运多舛,悲愤自洩为其写作动机之一。
明嘉靖年间,浙江总督胡宗宪领兵于江南抗倭,因战争需要,招募参谋,文武全才的徐渭被选中。徐渭成了胡宗宪的幕客,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抗倭计策,屡屡立功,因此深得胡宗宪倚重。
但是后来,恩人胡宗宪入狱,徐渭一度抑鬱成疾,精神错乱,不断用锤子敲击自己的头脑,甚至杀害了自己的妻子,遂入狱。后来,当朝状元张元忭和翰林院编修陶望龄等组织了各方力量,极力为徐渭求情,希望官府看在徐渭神志不清的份上将其释放,徐渭终得以重获自由。出狱后的徐渭,又娶了几任妻子,但都以休妻告终。
徐渭的坎坷经历在他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阴影,特别是在看待女性的问题上。潘承玉认为,正是这种病态促使了徐渭能从「审丑」的角度来创作小说,在他的笔下妇女都成了迎奸卖俏的市井淫妇,官不为官,妻不为妻,僧不为僧,《金瓶梅》开创了我国「审丑」小说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