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战区参谋长任内,魏德迈除改善国军膳食,建立后勤补给制度之外,并建议消除奢靡风气,改变国人行车习惯,颇收移风易俗之功效.在对中国抗战曾贡献过心力的美军将领中,他与陈纳德二人最令中国人怀念.陈纳德因率飞虎队来华助战,并娶国人陈香梅为妻,极受蒋介石及宋美龄之宠信;但未见其对蒋介石及国民党的缺点有所指陈.真正能以同情,谅解与包容的态度对待蒋介石及其政府并积极代为争取美国政府援助,同时又肯直言不讳,指出其弊端及亟需改革之处的只有魏德迈一人而已.
可惜,魏氏的坦诚谏言有时并未得到国民党政府高层的善意回应,反而遭受误解与无谓的攻讦. 在国民党政府迁台之后的中美关系发展中,虽也有若干积极支持蒋介石及其政府的人,如所谓「中国游说团」 (China Lobby) 中的众议员周以德 (Walter H. Judd) 以及参议员诺兰 (William F. Knowland) 等人;但这些支持者对国民党政府的弊端缺失未必真正了解;或即使曾有所闻,但在冷战「反共第一」的前提下,也未
忍多加苛责. 在抗战期间及其后的中美关系史中,对蒋介石的个性,领导风格,以及国民党政府的弊端缺失有深刻体认,敢於批评并提供改革建言,而犹能终其一生未改变其支持立场者,魏德迈是唯一,也是最后的一人.对於这样一位真正的朋友,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是有所亏欠的.
在杜鲁门任内曾任国务卿的伯恩斯在其回忆录中如此描述他对国共内战的感想:「像中国这样一个如此人力充沛物产富饶的国家,却因阋墙而分裂,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大悲剧 (Byrnes, 1947: 226).」在这场国共生死搏斗的大悲剧中,魏德迈的确曾真心诚意地想为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存续尽一分心力.可惜,战后东亚局势的演变,国民党政府内部长久以来存在的许多问题以及杜鲁门,马歇尔二人对蒋介石及其政权的厌恶,这些主客观因素汇聚成为一股非魏德迈个人力量所能抗拒的历史洪流.在大陆蒋介石及其政权是被这股洪流所淹没的.国民党在国共内战中最后之失败固然是蒋介石个人生涯中最大的悲剧;对魏
德迈而言,也是其一生中极大的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