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石先生自从开始练拳至今从未中断过,尤其是正式拜王教福为师之后,更是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他生活化练功,走路都按照内家功法的要领,以至于不了解他的人以为他双腿有毛病。
练功的生活又苦又单调,但石崇英先生每每回忆起那些时光,都觉得非常充实而有意义。他常说,那个时候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练出什么名堂,就是爱好,什么也不想,一门心思地练。
石崇英先生肯下苦功夫钻研,在武术上的悟性也很高。对于有关前辈交手的故事,他都是认真地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出现那样的效果?对方怎样攻击、怎样发力?另一方又怎样应对、怎样还击?双方在什么情况下才有那样的结果等等,这种思考能够提高自己的功夫境界。
20世纪80年代初期,孙成章先生教几位徒弟练习八卦掌的核心步法、也是传统武术技击中阵法之一的三角步,叮嘱弟子们要好好练习。但三角步练起来很枯燥,三个月后,很多人就坚持不下去了。“为什么师父用起来那么好用,自己却不能在技击中发挥出来呢?”有人由怀疑到放弃,不再练习了。当时石崇英先生也有这样的疑惑,但他是体育科班出身,知道越是高深的功夫看起来越简单,越难于上身,老师不会骗自己的弟子,于是继续坚持每天练习,三年后果然在步法上大成。用在技击之时,步法飘逸多变,出神入化。我和石老对阵如入幻境,石先生说这得益于那三年对三角步的刻苦练习。
师父练功照
《太极内功的奥秘—太极拳速成之路》一书的的作者邓文平先生在书中写道:“石崇英是现代比较公认的实力派人物,他讲太极劲就是一个六面力。我曾留意他的成长过程,这人年轻时是体操运动员,在体质上跟一般人比就是天生丽质了,他也练马派八卦掌,他曾规规矩矩的走了七年圈,谁都想拥有像石崇英一样的功夫,但有谁又偏像他一样走七年的圈呢?”
的确,石崇英先生出身中医世家,又是体育科班出身,精通人体力学、运动生理学、解剖学、运动物理学以及中医理论,所以在看待内家拳各种资料时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很多武术家常聚在胡来仪先生家里;王教福先生在练好本门功夫的同时,也学了不少十分优秀的套路,其中有宋书铭传下来的108式太极拳,有杨健侯、杨班侯传下来的108式太极拳。当时,王教福先生有意让石崇英学习,而石崇英却只学了一趟本门王兰亭师祖传下来的杨氏活步大架108式太极拳,其原因就是石崇英先生认为这套拳最好,套路只是形式,功夫才是内容,是根本,不想因学太多套路分了心。
石崇英先生根据自己的练拳心得,将内家拳总结为两个字:一是整,二是懂。整是整劲,懂是懂劲。对入门必练的功夫,总结为:一身形,二腿蹬,三虚实。身形即内家拳练功时所要求的身法;腿蹬即腿蹬劲;虚实即在拧裹之劲带动下,整体的虚实变化,以及对敌时的避实击虚。有一次一个电视台的记者问石先生,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自己所练功夫特点时如何表达,师父脱口而出道:“单腿支撑,旋转加位移。”显然,如果没有现代科学知识的底子,是很难这样表达的。
1982年春节,石崇英到沈阳拜见王教福师父时汇报了自己的功夫,谈到了自己的练功心得和体会,以及各种基本功练习的作用和内家拳的核心理论。王老听后很高兴,肯定了石崇英的德行和人品,之后讲道:“我为什么能练出功夫?是因为我工人出身,车、铣、刨、磨,都是力学道理;你能琢磨得透,因为你是个体育棒子。”
在看待拳术上,石崇英认为,拳术虽有内外家名称之分,但没有实质之别,各家各派只要方法正确,肯吃苦,最终都是一样的;并认为古代拳术都是为了技击,技击时都是“得一而生”,无二法门。因此石崇英先生研究拳术,没有局限在自己的圈子里;他经常看动物世界节目,琢磨猫科动物捕猎的技巧。对于现代博击也都比较关注,电视台播出的《拳王争霸》他有空必看。石先生认为,现代练习传统武术的人,缺少前人实战的经历,往往会眼高手低,而在信息发达的今天,类似拳击比赛这样的节目,就是很好的素材;我们练习传统武术的人,要认真研究对方是怎么打的,如何用传统武术和他们对抗等等。
2018年8月练功后与师父合影
石崇英先生常对弟子们讲:“天下武术练到最后都一样,你在外面若见到练得好的,但凡有一招一式比自己强的,都要虚心请教。”
为了弘扬马派八卦掌,从20世纪80年代始,石崇英先生应邀在《少林与太极》等武术杂志和体育报刊上发表文章,仅在《少林与太极》杂志中就发表了53篇,毫无保留地公开了马派八卦掌和部分程派八卦掌的核心功法和技法。
石崇英先生1972年开始学艺,相当一段时期内经济条件都很差。每月的工资要养活一家人,还要凑钱孝敬师父。在不能公开教拳的岁月里,他在家养花、甚至养鸡贴补家用,但他从未停止过练拳,从未断过给师父的学费。
早在20世纪70年代,王教福和孙成章两位老前辈就力劝石崇英收徒。尤其是王教福先生,从沈阳到郑州看到自己的弟子穷困潦倒,工作外还要养鸡度日,就对石先生说:“你教几个人,好歹可以挣口饭吃。”石先生对师父王教福说:“我练拳就是自己爱好,不想教拳。”王老笑笑说:“好好好,早晚会有人撬开你的门的,不信走着瞧。”果然,没过几年,随着石崇英先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有不少学生要求拜师学艺,他都不允。后来,有一位大学生找到郑州大学的一位老教授,由老教授亲自带着这位学生找石崇英先生拜师。这下不好推辞了,才开始正式授徒,至今已有30多年,弟子及再传弟子达数千人。
石崇英先生教拳,不论是太极、形意还是八卦,入门就直接教核心功法。石老认为,作为教师,必须要诚心诚意地教,这是本分。学生拜师学艺,说明学生与自己有缘份。老师要诚意地教,徒弟要勤奋地练,教学相长。这种理念也影响着我。
虽然身怀绝技,但石先生一直都把名利看得很淡,他常说自己只是个真正爱好武术的人,即使有那么一点成就,也是托武林前辈的福而已。因此早在50岁时,他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那就是:坚决不出去挣钱,要把功夫放在第一位,好好地把本门功夫传承下去(hb是什么意思?一种硬度或灰度居中的铅笔;血红蛋白的英文缩写;生日快乐的英文缩写;网络用语中表示红包。)。
退休后,石崇英先生没有一般老人的失落,反倒很是高兴,因为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在练功上了。现在,石老每天还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练功授徒上,功夫还在不断进步,传承人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大。
(本文采用部分师兄弟们文章资料,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