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朋友圈中各种酒量PK视频层出不穷,继江苏徐州、河北河间相继出现了“一斤哥”“二斤哥”“三斤哥”“四斤哥”“五斤哥”之后,“河南六斤哥一口气喝掉6斤白酒,横扫全国”的消息让整个朋友圈都沸腾了。
“六斤哥”不过是某品牌的宣传策划,该人喝完酒后立马被送往医院洗胃了。但这种拼酒“行为艺术”,让人久久无语。“网络拼酒”最早起源于江苏徐州,随后挑战者不断增加,“网络拼酒”逐渐演变成一场狂欢。
“网络拼酒”之所以迅速发酵,在于根深蒂固的酒文化。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年少轻狂,往往以能喝酒作为“美谈”。但“美谈”背后,是对身体健康的无视,以及科学素养的缺乏。现实中,很多人觉得“感情深,一口闷”“喝多了吐出来就好了”。然而,专家称“正常人每人每天酒精摄入量应该在1两左右,对肝脏来说酒精的耐受量最多半斤”,对于网传三斤、四斤白酒“一口闷”,不管是真是假,以生命为赌注却是真的。
“网络拼酒”是很愚蠢的行为。今年年初,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英国和爱尔兰5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陆续暴毙,而将他们的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疯狂的社交网络拼酒游戏。这种游戏死亡案例的接连出现,不仅让当地警方介入调查,许多律师也出面声明,称放纵饮酒者如果怂恿朋友加入这场疯狂饮酒游戏,可能将面临杀人指控。如今国外的“网络拼酒”消停了,我国网络拼酒却大有重演“冰桶挑战”的路数,这一点值得每个人警惕。
《侵权责任法》规定,在饮酒中劝酒,劝酒人要负连带责任;若醉酒者酒后失去或即将失去自控能力,无法支配自己的行为,共饮者应负有一定的监护照顾义务。这一规定,在国内多次饮酒死亡案件中都得到了贯彻。网络拼酒,也应纳入法律范畴。
摘编自《华商报》12月30日文/刘义杰
(原标题:“网络拼酒”不是狂欢,是愚蠢)
如果你在一家正规的企业上班,如果你的月薪是1万元,其实你的老板每个月为了“养你”,实际支付的钱是1.4万到1.5万。
武汉市召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部署大会。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现场默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在手机信号屏蔽的会场内,400余名官员现场被测评。事后统计,现场有87.6%的人回答正确。
在千千万万苏(sd是什么意思?sd通常指sd储存卡。sd可以表示病情稳定,可以代表标准差,也可以指胎儿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比值,最后还代表分辨率。)联人家里,人们都离不开中国热水瓶,还用收音机收听中国音乐,娃娃们从小就读愚公移山的故事。谁家要是买了中国制造的乒乓球拍,更是让人羡慕嫉妒。
随意说了一句,“40000斤黄金,那可是20吨呀!”可能,这位影响力无远弗届的前总编辑自己也不曾想到,在周六子夜不到3个小时内,这一段掐头去尾的寥寥数字影评,竟被变形演绎成了《智取赵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