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刘备是个狠角色
他的心肠狠,一点不亚于曹操。在正史中,刘备一出场,就曾加入到围剿黄巾造反,而围剿没有不杀人的。当然刘备后来做了官,可惜官职太小,又遭到督邮的排挤,督邮要刘备交钱,刘备一怒之下,把督邮绑了起来,像粽子一样,然后用鞭子打了几十下子,并且把印绶挂到督邮脖子上,颇有后世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气概。其二,笼络豪杰,深得人心
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刘备年轻时不爱读书,喜欢弄狗骑马,喜欢结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相依附他,这是他性格的优点。 刘备宽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买、笼络人心,这是他性格中远远胜于曹操的地方。曹氏父子占据北方大部,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军事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曹操行事残暴,动不动就屠城,刘备行事多与曹操相反:曹操急暴,刘备宽仁;曹操狡诈,刘备忠厚;曹操篡汉,刘备扶汉,因此,刘备深得人心。刘备入蜀后,实行拉拢当地豪门士族的政策,发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因而深得民心'。其三,识人善用,终成大事
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毛主席认为:"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陈寿也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但是他注意收买人心,不论什么情况,他都以民为先。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对",形成自己的立国纲要。
其四、刘备胆子大
刘备到东吴招亲,关张等人都不同意,认为凶多吉少。甚至诸葛亮也有些担心。只有刘备认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并且挑选非常心细的赵云前来保驾,最后果然顺利地脱身,并且把东吴大小姐领回了荆州。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实在是一个智勇兼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