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想起从前的老屋,曾经听了三十年雨的老屋。那是外公祖上的庭院,虽挨着老街,却不失幽静。青石地、红石墙,已比周围的木平房多了几分宁静,何况还有深深的弄堂、长长的天井,大门一关便成了闹市中的“荒村”。我常常倚窗听雨,听雨打在瓦上铿锵作响,听雨滴在青石上清脆悦耳的声音,听雨把世界幻成一个“静”字。因为这分宁静,我可以什么都不想,任庭前花开花落、看天上云卷云舒;也可以什么都想,想“隔窗聆听雨打蕉”的清幽,想“梧桐更兼细雨”的惆怅,想“风雨故人来”的祈盼,想“巴山夜雨时”的眷恋。
老屋早已在旧城改造中拆除,而当年听雨的感觉却难以释怀。我常想,老屋听雨能听出宁静,听出悠然,我们何不营造一个“荒村听雨”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滚滚红尘中活出从容、坦荡和尊严。于是,我走进“荒村”,静静地听雨。
听出一颗平常心。面对工作的变动,既是感受信任,更是品味期望;既是接受挑战,更是体会压力;既是担负重任,更是面临考验。面对新的岗位,不敢自我感觉良好,一切还得从零开始。必须戒浮躁,忌“作秀”,愿潜心钻研业务,多出成绩,努力成为行家里手,不当“外行官”。
听出一种百姓情怀。一“阔”脸就变、前恭后倨,这是时下个别官员的“官气”。我们不能左右别人,但应该把握自己。我愿始终把自己当作一棵小草,静静地融入茫茫草原。我曾经渴望信任、期待尊重,如今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自当坦诚相见,学会倾听别人的喜怒哀乐,设身处地地体察他人的困难、委屈和要求,并尽可能予以帮助。
听出一股浩然之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作诗如此,为人亦然。人本为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为世,无须刻意去处世。在人生旅途上跋涉,无论命运沉浮、际遇舛顺,都不可丢失“荒村听雨”的心境。面对名利、地位和各种诱惑,保持本色,守望灵魂。不必学会的,不去学会;不应适应的,无须适应;不能迁就的,就不迁就。我们可以完善自己的个性,但不能改变正直的本性(hb是什么意思?一种硬度或灰度居中的铅笔;血红蛋白的英文缩写;生日快乐的英文缩写;网络用语中表示红包。);我们可以追求更大的进步,但不能违背做人的原则。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不计较名利,这正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浩然正气。
“荒村听雨”,是一种定力、一种精神、一种境界。走出“荒村”,迎接我们的是灿烂的阳光、亮丽的人生。
(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