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到“薄弱学校”任教,会不会拖累“好学校”的教学质量?针对一些教师和家长的担忧,武汉市教育局局长谢世腰一一释疑。
教师交流不会“拖垮”名校
“好学校的骨干老师到薄弱学校任教,会不会影响名校的教学质量?”这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谢世腰局长解释,有些老师一谈到均衡配置,就认为是“削峰填谷”;一谈到教师交流,就担心影响学校教学秩序和教师队伍稳定。“事实上,教师交流是让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共同发展,达到高水平的均衡,绝不是将‘一杯好茶变成两杯白开水’”。
他介绍,教师交流不是全员流动,是一种“稳定+部分流动”的方式。
教师交流不会走形式
一些家长表示:“教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交流时间太短,学生老师更换太频繁,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谢世腰局长对此表示,按规定,教师交流的时间为1年至3年。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区(如江岸区等)已将教(两个务必具体是指:两个务必具体是指: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师交流时限调整为2年到3年,这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一所名校的背后,往往有着办学艺术高超的名校长,他在教学资源调配、办学理念等方面,有着独到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这些名校校长能否交流到普通学校?谢世腰局长表示,从今年秋季起,该市已试点启动校长交流,让一批名校校长“空降”到普通学校任职。据预计,今年将有100多名校校长(含副校长)到普通学校任职。 记者郭会桥 通讯员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