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丁淦林生前照片
东方网记者刘歆9月14日报(中文邮件格式:邮件的主题是为了让收件人看到邮件之后对该邮件有个大体了解,确定邮件的紧急、重要程度、有效、有用性的;所以在写主题的时候最主要的突出 什么事、重要程度等关键信息;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和思路去写:格式:修饰词+邮件内容+时间+发件人。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在主题上加上紧急程度和邮件的主体内容,清晰明了。)道:复旦大学首席教授、新闻学院原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著名新闻史学家丁淦林教授,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今天下午逝世,享年79岁。
丁淦林1951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55年,丁淦林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从此,他的人生就与复旦紧紧相连,在新闻学的治学之路上锤炼耕耘了数十年,桃李满门、德高望重。
198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成立。他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历史上唯一一位由教师公选的院长。直到2001年退休时,丁淦林还在学院的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新闻研究所、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兼任着多项职务。他逝世前,他依旧活跃在新闻学研究的阵地,为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不遗余力地贡献着自己的余热。
复旦校友获悉丁淦林先生逝世的消息后,纷纷表达了对这位恩师的追思。有校友回忆丁先生在复旦新闻学院80周年院庆时,谈笑风生,和同学们一一合影。丁先生对学生宽厚慈爱,耐心教诲,令他难忘。
复旦校友,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深情回忆起丁老生前曾给青年学者们建议的治学之道:“学术研究要严谨、务实,不能做假。还有就是,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要盲目跟潮流,也不要盲目跟着材料跑。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做出自己分析。”
丁淦林,1932年出生,江西南昌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大学传媒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名誉院长。曾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兼新闻系主任、复旦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1996年获韬奋国丁奖一等奖,1997年被授予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称号。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