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云人物 > 纪录片《毛泽东》合集(12集)

纪录片《毛泽东》合集(12集)

2024-01-24 18:25:29 来源:金风故事网

2020-05-22 07:00

纪录片《毛泽东》01 丰碑在人民心中
纪录片《毛泽东》02 历史的选择
纪录片《毛泽东》03 曲折之路
纪录片《毛泽东》04 艰难的抉择
纪录片《毛泽东》05 书山有路
纪录片《毛泽东》06 大海纳百川
纪录片《毛泽东》07 胸中百万兵
纪录片《毛泽东》08 放眼世界
纪录片《毛泽东》09 独领风骚
纪录片《毛泽东》10 到中流击水
纪录片《毛泽东》11 领袖家风
纪录片《毛泽东》12 晚年岁月
毛泽东最经典的诗词,霸气十足!

毛泽东,一生热爱诗词,写下了不少国人耳熟能详的名篇。

他的诗词出现频率很高,在小学、中学的课本中常常能看见。

今天是毛主席诞辰126周年纪念日(桃花仙人是谁?唐寅,《桃花庵歌》是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诗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间”与“鞠躬车马前”分别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贵与贫贱的各有所失,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自己平凡真实中带有庸俗消极一面的真实内心,带有愤世嫉俗之意气。),我们精选部分毛主席的诗词,一起重温诗词背后的故事。

他的诗词往往在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间,展示纵横万里的境界,发出吞吐山河、雷霆万钧的气势。

毛主席用诗写史,也是以史写诗,正事写史,余事写诗,诗史合一。

他的诗词读得是一种气魄,一种情怀!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一直是众人最熟悉毛泽东的词,曾被盛赞为千古绝唱。

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下阕由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

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那个年代,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2

七律·答友人

毛泽东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1961年,毛泽东收到故乡的几位老朋友寄来的纪念品。其中有九嶷山的斑竹,还有新写的歌颂湖南省欣欣向荣新气象的豪迈诗歌,等等。毛泽东见了这些纪念品,非常高兴,心头又一次涌起怀念友人、怀念故乡的深情。于是,写了首题目叫《七律·答友人》的诗,来表示答谢。

毛泽东在这首诗里,构思出了自己做的两场梦。先是梦里游故乡,接着是梦里游太空。用做梦中见到的情景,来表达主题。

毛泽东写完自己梦见的仙女游湖南的情景以后,写出了全诗的最后两句:“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这两句是说,我要借这次做的一场故乡梦,再梦游一番辽阔无边的太空。当我从太空俯看环球的时候,又望见家乡芙蓉国里到处都是灿烂的朝霞。

3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已经取得了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统治集团,并不甘心他们的失败,他们为了争取喘息时间,保存残余的反革命势力,然后伺机卷土重来,便提出了缓兵之计的“和谈”方案。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并没有被敌人施放的烟雾弹所迷惑。毛泽东针对当时国内外存在的许多错误认识,在1949年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明确提出,必须“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向战无不胜的人民解放军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随即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千帆竞渡,万炮齐鸣,以摧枯拉朽之势,风卷残云一般突破了蒋介石惨淡经营了三个多月的“长江天险”、“千里江防”,接着于4月23日占领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总统府,蒋介石做了22年的金陵春梦终于结束了。

当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的毛泽东获悉南京已回到人民手中的喜讯后,他情不自禁地挥毫写下了气势磅礴的不朽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9月,中央红军为了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毛泽东率部进入了甘肃省南部。历经艰难,十月上旬终于突破了敌人的防线,打垮了敌人的骑兵部队,胜利地来到了宁夏南部的固原县,著名的六盘山就坐落在该县的西南边。山峰奇特险要,山路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据传说从山下到六盘山主峰共有34个盘旋弯道,主峰高达2928米。此山过去有鹿,人们上山顺着鹿的足迹走,故名鹿盘山,后取鹿之谐音改为陆盘山。为书写方便又改成了六盘山。

在翻越六盘山时,毛泽东的心情格外高兴,一边给随行人员谈古论今,一边观赏着六盘山的美丽景色。在越过几道山卡之后,毛泽东转过身去,向同志们招呼说:“休息一会吧!”他自己便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习惯地用右手摘下帽子,伸开双腿,向远处眺望。片刻,他高兴地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以后要好好写一写。你们看,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大雁南飞,六盘山的景色多好啊……”毛泽东望着眼前的景色,心情显得异常兴奋,早把行军的疲劳忘到了一边。坐在那里久久不忍离去。翻过六盘山之后,中央红军到达了陕北的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了。

1935年10月,也就是中央红军越过六盘山后,一天,毛泽东既没有开会,也没有看书,静静地坐在桌前,反复沉吟,最后挥笔写出了《清平乐·六盘山》。

5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筹划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欧美封锁,苏联翻脸;面临的国内环境是经济困难,灾害重重。面对困难和压力,毛泽东想要表明共产党人的态度和斗志,便酝酿写一首词。他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所以他要再读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

此词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毛泽东的这首词,借用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整首词所反映出来的意境却截然不同,故作者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6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1926年,毛泽东、柳亚子为反对蒋介石日见显露的独裁野心而相识了。在尔后的二十多年中,他们在不同的战线为铲除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进行了艰苦卓绝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斗争中,他们的友谊与日俱增,成为一对情意深厚、交往密切的挚友。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

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相关内容推荐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