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赴日中国游客不再“爆买”
形容中国游客在日本扫货盛况的“爆买”一词去年入围日本热词榜,甚至得到西方媒体关注。而今年春节假期,虽然赴日中国游客数量保持稳定,但“爆买”热潮似乎开始退去。日本一些商家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受日元升值等因素影响,中国游客今年春节消费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到25%。
人均消费减少
今年春节期间,日本迎来大批中国游客,各大商家为迎接“爆买”热潮花了不少心思,包括增加能讲汉语的工作人员以及(ghs是什么梗?“ghs”是“搞黄色”的首拼音缩写,作为一个调侃意味的网络用语,经常出现在聊天对话中。)提供商品海外寄送服务等。但期待中的“爆买”景象却没能上演。
位于东京热门商圈新宿地区的友都八喜电器商城就感受到了“爆买”热潮冷却。该商城副经理高桥胜人(音译)说:“去年这个时候,他们(中国游客)会集体搭乘5至10辆大巴,停在我们店旁边,然后结队进来购物。但是,今年几乎没有这种情况出现。”
根据高桥胜人的说法,虽然今年春节期间前往该店的中国游客数量基本没有变化,但他们的消费额却比去年同期减少了约25%。
伊势丹三越公司说,今年2月7日至13日期间,公司下属各百货公司迎来的外国消费者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约50%,但这些消费者的人均消费额却减少了约15%。
更重旅游体验
大丸百货公司经营方说,中国游客消费额在减少的同时,购买商品的种类也在发生变化。该公司一名发言人说:“我们看到,中国消费者在店内试用并购买化妆品、购买儿童服装和其他家庭日用品。但是,珠宝和手表消费额大幅下滑。”
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首次经济学家高田一(音译)分析,“爆买”热潮退去不仅与日元升值有关,还与中国游客更重视旅游体验有关。根据他的说法,与购物相比,中国游客现在对日本博物馆和乡村生活更加感兴趣。
来自中国大连的一名杨姓女游客就是其中之一。她表示,自己虽然也喜欢在日本买化妆品,但购物并不是她这次日本之行的主要目的。
她说:“中国商品的质量能够满足我们每个人的日常需要。身为一名年轻人,我认为旅行中最重要的是增长见识、增加体验。”
日本人遭冷遇?
日本媒体报道,与日本本国消费者相比,出手大方的中国游客似乎更受到各大高级百货商场店员的青睐。
一些日本女性反映,在东京一些高档品牌专柜消费时,店员似乎更加殷勤地为外国游客服务,日本消费者则遭到冷遇。
日本观光厅统计,去年访日游客在日消费额首次突破3万亿日元(约合1677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增长70%。
其中,中国游客消费额占四成,达1.41万亿日元(约合792亿元人民币)。中国游客在日人均消费额为28.38万日元(约合1.6万元人民币),比外国游客在日人均消费额多10万日元(约合5590元人民币),位居榜首。
中国游客成为日本旅游经济的支柱海外客源,却也引发了日方忧虑,担心过度依赖中国游客。一些日本政府人士和专家担忧,中国游客猛增可能是短期现象,缘于日本扩大免税商品范围和放宽旅游签证发放条件。
对此,日本综研主任研究员高坂晶子认为,日本距离中国近,赴日游客数量不太可能大幅下滑,但消费额可能减少。随着中国政府采取措施刺激国内消费,中国游客赴日购物热潮可能难以长期持续。她认为,日本应该在欧美等地区加大赴日旅游宣传力度。
据新华社
新年刚过,习近平就把调研的首站选定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多家媒体,并召开了新闻舆论座谈会,对未来新闻舆论工作做出了部署。对于这次调研,外媒有不少“杂音”,“美国之音”就从中“看出”了中国共产党对言论自由的进一步限制。
从现象上看,民众支持“民科”并不是一件特异性的事件,而是与整个社会由来已久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有关。“民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类容易忽视的精神疾患。
等哪一天,我们心中的梦想,统统变成现实,所有的出发是为了更好的回来,所有的就业是为了理想,所有的姑娘都是嫁给爱情的时候。我们离开家乡,就不会那么悲伤了。
各个方面,每个人,都有必要把地方上主要领导当人而莫当神,把他们的话当实在话而别当圣旨,不迷信不造神,不奉承不拍马,不刻意抬高不有意贬低,说正常话老实话,一是一二是二,岂不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