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1【教学目标】
1、学习提取信息,准确概括内容
2、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3、理清说明的条理和说明方法的作用。
4、发现并欣赏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筛选信息,概括内容
品析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逻辑顺序的判断
【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教师示范法合作交流法
【学习方法】
圈点批注法交流合作法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提出的教学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说明的表达方式。注意领会作品中所表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科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文章以物候为说明对象,这篇说明文重在说明物候观测可以预报农时、便利农林业发展等事理。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层次清楚。说明的语言准确生动,运用了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教学本课时,一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事物的表达方式,二是要让学生能够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种种物候现象,思考和天气、气候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课件放音乐
师生问好。可以灵活变化。老师好,同学们好。同学们辛苦了。老师辛苦了。同学们请坐下。老师请坐下。老师还是站立着同大家一起学习吧。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所咏唱的是什么季节?春天。歌曲中的我怎么知道现在是春天呢?用一句歌词来回答。哦,是春风吻上我的脸告诉我的,告诉我不要偷懒,让我珍惜春光。春风拂面,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著名科学家竺可桢。
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概括内容要点,提取关键信息。
2、品析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语言。辨别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
3、理清说明的条理。
4、发现生活中的物候现象,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口号是“我参与,我快乐。”希望同学们能从课堂学习中得到快乐。
二)、我们来检测一下预习情况,请大家积极举手抢答。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速读课文,给课文换一个平实的标题。并结合有关语句说明理由。
总结技巧:抓文章的关键语句,准确归纳。
草长莺飞,等大自然的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自然现象,叫做物候。看来,文章的标题巧妙点出了说明的对象。
2、速读课文,按照提示划分文章结构,在各小题后括号内填写段落序号。
,当前1234567891011
(3)第10段中,“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否删去?为什么?
(三)教师归纳小结。
这堂课采用这样的形式,意在调动大家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会学”的目的。从效果来看,大家都动了脑、动了笔、动了口,并且大家互帮互学,想必是有很大收获的。希望大家像这堂课一样主动地学习,学会求知。
四、布置作业。
课后作一次社会调查,通过调查,你发现还有哪些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试举例说明。(农谚也行,但要做适当的解释。)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4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你会读加点的字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连翘( )翘尾巴( )观测( )道观( )差异( )差遣( )差劲( ) 参差( )播种( ) 耕种(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
萌发( 翩然( ) 孕育( ) 簌簌(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 衰草连天( )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人会神清气爽,心旷神恰。今天我们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画出自己喜欢的语段。
(四)理清思路
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物候学知识的?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一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 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第1、2自然段的语言进行精点精评,从中我们体会了说明文中也可以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既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也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这种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1自然段。
2、将第1至3段的有关词语抄下来,作好词语的积累。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5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初中生来说,物候学不是一门容易的科学。而本文作者在文中尽量减少专业术语,运用优美的词语、描写性的语句和修辞手法,使原本枯燥的事理变得生动形象,无疑是一篇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强的科普佳作。
学情分析
说明文是八年级上册重点学习的一种文体,本册有两单元课文内容均为说明文。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引导学生对于说明文的学习及说明文知识的掌握。
通过对前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说明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本单元是对说明文知识的进一步认识与积累。本课属生动性说明文,生动有趣的语言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知识。
2、了解物候知识。
二、
1、学会默读、速读找到中心句并准确提炼信息,逐步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理解文章的条理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2、 学习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