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相信很多朋友都很有兴趣了解这个话题,因为这个话题最近也很热门。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科普中溶解度的定义是什么,溶解度的单位公式是如何表示的,那么边肖也收集了一些科普中溶解度定义的相关信息,以及溶解度的单位公式是如何表示的,那么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什么是溶解度?
溶解度,用符号S表示,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质量,称为该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很多,如温度、压力、溶剂类型等。,所以在提到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时,它会指明在什么条件下。
溶解度单位
1.固体:固体和少量液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一种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饱和于100克溶剂时能溶解的质量,因此单位为克/100克水(克)。除非另有说明,溶解度通常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气体: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于1体积溶剂中的体积,气体的压力为1标准大气压。“g/100g溶剂”也是常用的单位,也可以用体积表示。
3.应当注意的是,溶解度不同于溶解速率。混合、摇动和粉碎颗粒会增加溶解速率,但不会增加溶解度。溶解度也不同于溶解质量。随着溶剂质量的增加,可溶性溶质质量也增加,但溶解度不会改变。
的溶解度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溶解度的测定(20℃)
1.可溶性大于等于10g。
2、可溶性大于等于1g小于10g
3、微溶大于等于0.01克小于1克
4.不溶性(不溶性)小于0.01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