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云人物 > 江南贡院位于哪里(江南贡院简介)

江南贡院位于哪里(江南贡院简介)

2022-11-17 08:37:06 来源:金风故事网

江南宫媛在哪里(江南宫媛介绍)

江南宫媛又叫南京宫媛、建康宫媛。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东南角,南京夫子庙学堂宫东侧,始建于1168年(宋四年),清代同治年间江南宫媛达到鼎盛。光是考场就有20644个,外加数百个附属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因其规模大、面积广,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张之洞呼吁停止科举考试,以兴学促实学。从此,江南宫媛结束了它的使命。从宫媛建成到清末废科举,江南宫媛向全国输送了800多名状元、10万名学者和数百万举人。明清时期,全国一半以上的官员来自江南宫媛。江南宫媛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制度的专业博物馆。它是中国科举制度的中心、中国科举文化的中心、中国科举文物收藏的中心。

秦淮风光带组成部分,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南京江南贡院

江南宫媛,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曾经被太多的考生“压垮”。历史上,它曾数次扩大规模。受秦淮河、夫子庙、龚雪的限制,其重心逐渐东移,最终形成一个不规则的扇形。这种形状在许多宫媛人中是独一无二的。清代18座宫媛中,除江南宫媛外,其余宫媛建筑均为规则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所以很多人误会江南宫媛一直都是方的。晚清以前确实如此,但随着候选人数的不断增加,江南宫媛不断扩张,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扇面。

秦淮风光带组成部分,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南京江南贡院

明远楼建于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明园楼是江南宫媛的主体建筑,重建于清代。它是中国宫媛最古老的考场建筑。明园楼为方形平面,三层木结构。明远楼的名字取自大学里的“小心追求未来,明智归厚”。底层四周是墙壁,每个墙壁都有一个圆形拱门,四根屋檐柱从底层通向屋顶,梁柱交织,四面都有窗户。站在楼上,一眼就能看到贡院。当时起到了发号施令,指挥整个考场的作用。环顾四周,整个贡院一目了然。是考试时主考和执事警告和发号施令的地方。目前,名苑大厦是宫媛的正门。大门两侧有八个大字,分别是“为明选士,为国求才”,可见宫媛的真意。楼下挂着一副对联,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著名学者李煜写的,题曰:“若刻霜严,看多少人蹲伏垂低,器械俱疲;”黄金时代和满月一样,我喜欢这个地方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一切。“从对联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明园大厦的用途和功能。大门上挂着“明远楼”的横幅,外墙嵌着“金陵宫媛纪念碑”,记述着宫媛的兴衰历史。最后题词感叹道:“今天是百年文学战争的现场,暂时是商业战争,先生们可以用这个看世界的变化!\"

秦淮风光带组成部分,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南京江南贡院

9号位于明园楼东西两侧,是读书人考试的地方。八号房左右两边的砖墙离地一尺到两尺,上下砖撑是为了把上下板放在上面。白天考试时,上板代替桌案,下板是考生坐答问题的凳子。晚上取出上板合并到下板,作为睡觉的床。但是,由于宿舍的长度只有四英尺(相当于1.33米),人们睡觉时连腿都伸直不了。而且7号楼没有门,考生要自备篷布作为窗帘,防风防雨。在九天七夜的考试中,考生的答案和住宿都在宿舍。每排房子的尽头,都有一个粪号。任何上厕所的人都不能说话,只能用一个标志来代表。牌子两边都有字,一边写着“安静”,另一边写着“方便”。现在,还是有很多老人用“方便”这个词上厕所,这个词来源于科举考试。因为南京秋天天气很热,所有的考生都住在一个小宿舍里吃饭。因此,考生经常因中暑和食物中毒而意外死亡,而其他人则被藏在宿舍屋檐下的毒蛇咬死。每条巷的过梁墙上,都有一个大书“子”号,这个号由“钱”的顺序决定。古代有“不设上限,不设下限”的考士政策。考场上最年轻的考生只有13岁,最大的考生103岁。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申请。然而,由于考试涉及的诗歌、书籍和经典数量巨大,能够通过考前考试到江南宫媛进入国考的“神童”并不多。江南宫媛的考生中,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朝的尹姝,“他考的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和弟弟先后获得了状元,人称“吴彤双峰”。科举制度充分体现了科举的公平性,因为考生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而科学考试不仅仅是对其成绩的考查,更是对其人品的考查。考生面前有一些考篮,是考生进入考场时带来的。里面装着一些干粮和笔、墨、纸、砚等考试用具,但考生带来的干粮一定要切掉,防止考生作弊。

此外,学者进入考场时,人潮拥挤,有的人被挤到考场入口右侧的水池里淹死了。直到虎门剿灭鸦片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江南宫媛担任主考官,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通过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林则徐明确规定了录取规则,并提前公布了各县学人的起名时间和地点,使学人一步步进入学校,改变了录取的混乱局面。因此,他留下了“三次亲临,轰轰烈烈,坚决整顿不良政治”的故事。

洪飞桥是江南宫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历史遗迹,被誉为江南宫媛“三宝”之一。另外两件珍品是明远楼和江南宫媛碑文。洪飞桥是科举考试和阅卷的分界点,是古代科举考试的见证地和防止徇私舞弊的专用建筑,2002年10月22日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江南宫媛的帘门外,有一个宽约十米的清水池,将江南宫媛一分为二。水池架上有一座石桥,即“洪飞桥”。洪飞大桥宽6米,长约15米。它是由巨大的石头制成的。桥栏护板两侧,以高浮雕手法,镌刻象征“一路接枝”“直冲云霄”的吉祥纹饰,构图之美、雕刻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这座桥虽然经历了五六百年的风风雨雨和历史沧桑,但基本上仍然保存完好。洪飞桥在科举时代有着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和作用。它是江南宫媛内帘与外帘的分界点。为了防止外部幕府官员即监考人员与内部幕府官员即阅卷官员之间的勾结和欺诈,宫媛有严格的规定,考试期间任何人不得跨过“洪飞桥”半步。不仅如此,连熟人都不允许过桥打招呼。正如致公堂的对联所说:“门帘分里外,接缝不通风。”当时有句话叫“试卷过了洪飞桥,一半人考上了”。意思是说,如果有人在考取了地方考试之后,通过了幕外官员的名声记录,读完、初选、定级、盖章后送到洪飞桥,交给阅卷官员,此时他已经有50%的希望考上举人了。

为了防止考场内外连环作弊,江南宫媛外有两道高墙。两堵墙之间有一英尺多的缝隙,在贡院周围形成一圈通道。在栅栏的四个角上,有四个20多英尺高的了望塔,栅栏外面有一个圆圈空。严禁人们接近和建造它。这就是著名的“宫媛街”。

在国家测试期间,宫媛的内外城墙都布满了士兵,戒备森严。因为宫媛内外城墙的顶端都长满了带刺的荆棘,所以宫媛也被称为“荆棘之都”。考生进入考场有三道门,每道门都要严格检查考生及其衣服、笔墨、油灯等。为了防止考生在食物上作弊(通常会带蛋糕或月饼等糕点,防止变质),进入考场时,警卫会用刀将所有蛋糕切成一寸见方。最后一个叫龙门。如果最后发现违禁品,前两个门的士兵会受到惩罚。被禁的候选人将被清除出他们一生的名声,也就是说,他们不能一辈子当官员,他们将被绑在贡院前的木桩上两个月。然而,由于科研关系到仕途,作弊成为了科研挥之不去的阴影。江南贡院发现飞鸽传书。当时有考生在家训练了一只鸽子。鸽子晚上飞进考生家。考生把考题写得很小,绑在鸽子腿上带回来。在家里,他们请了一位答题高手,然后把鸽子送到考场。为了提醒考生不要抄,家人在正面下方标注了小字“背面还有东西”,但这家伙居然抄对了,结果被考官发现了。

明远楼与致公堂之间的道路两旁悬挂着八面旗帜,分别是:选拔明代士人、为国求贤、升上青天、开启天上文学运动、连接中学与三元、指向旭日东升、赢得光明前途、状元等。这些名词都是人们喜欢看到和听到的词。宫媛的主展厅叫致公堂。知功堂是指选拔人才最公正、公开、公平的地方。博物馆展示了中国科举制度及相关科举对象的介绍。柜子里陈列着103个小泥人,反映了当时士人考中进士后过马街的一幕,中间三个是进士前三(前三个是骑白马,两边分别是第二名和探花)。博物馆展示了一张表格,显示了全国各省赢得第一名、第二名和探花的情况。从这张表可以看出,江苏在整个清朝人数最多,其次是浙江和安徽,所以人们常说人才出江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内容推荐
标签:
与文章关键字相关的新闻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