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据考证,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及其广泛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古筝入门演奏技巧与方法。
打郑的架势
有直立、圆盘、跪坐等,通常以坐为主要姿势。
演奏筝的坐姿:筝放在筝架或琴桌上,琴凳放在筝的右侧(即靠近筝的头部)。坐在郑的右端,离郑约15厘米。郑架下腿自然分开,脚一前一后。上半身挺直,手臂放松,手肘弯曲置于郑弦上,手腕放松,手指自然展开,头部略俯视,举止自然大方。
打郑的手型
弹筝强调的是自然的手型,即人站立时双手自然下垂的放松手型。根据弹奏的需要,大指微微展开,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这种放松自然的手型,不仅表现在静止状态,还呈现在弹奏过程中;不仅仅是右手弦演奏的基本形式。也是左手按弦、弹弦的基本形式。
弹性弦位置
右手弹拨位置离前梁3 cm,这是初学者练习时的基本弹拨位置。最佳接触点在发音和弦段的八分之一处(从前梁到正柱)。这正是这个音第三个八度的泛音位置。这个位置纯净响亮,是基本音质的最佳播放点。在筝柱的排列和琴弦的长短不一之间,八分之一的最佳琴弦弹奏点的变化比较大,琴弦的弹奏范围也比较大。在演奏过程中选择不同的音色(明暗、刚柔),和弦位置的活动范围会更大。
在基础训练中,要掌握基本位置和最佳演奏位置的演奏,学会在不同的琴弦上选择不同的音色,丰富自己的表达手段。一般来说,近前梁发音明亮,音质刚刚好;靠近郑列一半,音色深沉,发音柔和。我们可以根据音乐演奏的需要做出不同的改变,避免在一个点上弹弦的僵硬位置。
古筝演奏技巧
快速技能的练习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生理状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而不是一味的去抓。对于一些手指肌肉表现较差的人,要发展四指,运用对称和质的原理,让每一个弹奏的手指都能以其根部关节为支点,摆脱手腕的限制。
最初从慢速开始,每个手指的能力平均,逐渐掌握对称和惯性规律。打球时以腕关节为支点,一劳永逸地挥杆。这种对称改变重心,来回移动的打法叫“对称”。惯性就是在保持一个运动趋势的同时完成多音多指的弹奏,然后转换对称和惯性,让手随时调整重心,转换运动方向。
不同的演奏风格转换时,无论是对称转换成惯性,惯性转换成对称,还是惯性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惯性,过渡都要通过对称来完成。因为对称无处不在,在传统的演奏技法中使用,只有在对称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才能快速演奏而不混乱,从而获得最大的放松和灵活度,从而充分发挥手指的灵活性,达到最佳效果。手指肌肉能力强的人,在训练过程中要采用综合练习。在演奏传统筝曲时,我们使用了快速四点法(即中指、大指和食指的勾、握、抹的快速交替)。
一般手腕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1)手腕太屈。手腕屈曲是由前臂屈肌紧张引起的。屈肌张力越大,手腕屈曲程度越大。前臂屈肌过度紧张导致手腕过度屈曲,使手指缺乏力量和弹性,手指难以活动,从而影响弹奏。
(2)手腕太向后。这种错误的姿势导致上臂过度抬高,前臂和手的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手指很难抬起来弹弦。在到达指尖的过程中,由于手腕的塌陷,手臂力量损失了一部分。
(3)手腕太平。因为手腕姿势太平,手指必须伸开,所以在玩的手上手指的运动增加。同时每个手指的弦点和方向不一致,影响音色和力度。
(4)手腕向右歪。手腕扭曲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手掌和前臂肌肉过度紧张。如果长期采用这种不正确的姿势,不仅会影响手指弦弹奏的方向和手指运动的灵活性,还容易拉伤手腕肌肉。
(5)手腕僵硬。控制手腕运动的屈伸肌群完全处于紧张相持状态,使手腕难以屈伸。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