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云人物 > 邻水县概况(邻水简介)

邻水县概况(邻水简介)

2022-12-29 15:59:29 来源:金风故事网

邻水县概况(邻水简介)

1.邻水简介。

邻水古称邻水,始建于梁朝大同三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全县面积1909平方公里,辖25个镇335个村,总人口101万,是全省20个百万人口县之一。独特的地形。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自西向东平行分布,而大红河、玉林河在其间蜿蜒曲折,形成了独特的“三山两槽”地貌。东槽地势平坦开阔,适合发展农业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区域。曹喜是一个主要的工业发展区,地形相对狭窄,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处川东门户,是四川距离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县城,长江经济带上游重要节点,川渝合作前沿。县城至重庆主城区90公里,村潭保税港区80公里,两江新区40公里。包茂、胡蓉高速在县城南郊交汇,210、350国道贯穿全境,成为川陕渝鄂重要交通节点。丰富自然资源。有28种已探明可开采的矿产资源,如煤和石灰石。是全国产煤百强县、川东气田主矿区、国家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区,拥有千岛洪湖、华蓥山天河洞、榆林河“小三峡”等旅游资源。是国家商品粮供应基地、国家生猪调出大县,享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美誉。

邻水县概况

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9.6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1.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6.6亿元,增长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9亿元,增长12.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7亿元,增长11.9%。

2.机构的演变。

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当渠县开始设在邻水县,属邻山及邻市县(今任新)。西魏恭三年(556年),是衢州的一个邻山县。隋炀帝元年(581年),居民由原来的邻城迁到岳池西。第三年(583年),临山县并入衢州。大冶三年(607年),衢州改为当曲县,邻水县属之。唐武德元年(618年),党斐渠县恢复为衢州,邻水县改为泸水县,属衢州。那一年,分为涿水、垫江、延泉两县,设立涿州。2019年,邻水县居民从岳池县溪搬迁至昆楼镇。天宝元年(742年),衢州改为鲁山县,仍辖泸水县。元朝元年(758年),涿山县成为运河州,仍治涿水县。鲍莉元年(825年),泸水县并入鲁山县,大中元年(847年)迁都到泸水县。公元907年,王坚在成都称帝,重新建立邻州,仍治泸水县。公元934年,邻州改为衢州,仍辖泸水县。北宋干德二年(964年),宋太祖攻克四川,将泸水县改为邻水县,属衢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邻水县因户数不足并入大竹县,改称邻水镇。明成化元年(1465年),迁邻水县,属顺庆府广安府(今南充)管辖。第二年(1466年),定平镇成立县政府。

公元1644年,张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1646年,大西政权被消灭。顺治十七年(1660年),邻水县属川北顺庆府。

民国元年(1912年),川北路废弃,邻水县属顺庆府。民国2年(1913年)恢复川北路,邻水县属川北路顺庆府。深圳生活网1914年,邻水县属嘉陵路(今阆中)。1935年,四川与政府统一,邻水县隶属于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区(今大竹)。

1949年12月,邻水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川东行署大竹区。1953年3月,大竹特区撤销,邻水县改为大仙特区(1968年更名为地区)。1993年7月,邻水县归属广安地区。1998年,广安撤地设市。邻水县隶属广安市。邻水县是革命老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产煤百强县、中国脐橙之乡。

3.行政区划。

全县辖21个镇、24个乡;44个行政村、38个居委会;现有村民小组438个,居民小组155个。邻水县东西宽59公里,南北长57.5公里。辖区面积1919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10月,公安局登记总人口1009994人。其中,按性别划分,男性533,306人,占总人口的52.8%,女性476,688人,占总人口的47.2%。

辖21个镇(定平、九龙、沣河、甘孜、城北、城南、莲河、坦通、高滩、墨滩、元氏、时永、兴仁、王嘉、拜尔、观音桥、牟家、隆安、三姑、狮子、两河)和24个乡(太和、新镇、两河)。

4.自然地理。

陆地

全县土地类型多,耕地比例小,利用不足,潜力大。土壤类型有黄壤土、紫色土、冲积土和水稻土。黄壤土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低山区,风化较深,胶体质量差,重壤土转粘土,施磷效果好,适宜种植程度广,占耕地面积的8.52%;紫色土分布在丘陵、平坝或山区,富含钾、磷、镁、锰。母质风化,深圳生活网络浅,肥力高,占耕地面积的39.9%。冲积土壤分布在西河沿岸的梯田上,土壤肥沃,耕作方便,占耕地面积的0.5%;水稻土是长期水培形成的,占耕地面积的51.08%。

水资源

地表径流总量90110万立方米,地下水总量57848万立方米,工程蓄水7200万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16560813亿立方米。总的来说,水资源贫乏,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洪湖沿岸水资源丰富,石灰岩山地因降雨渗漏成为贫水区。

生物资源

河塘鱼类有鲤科、鲍鱼科、鲶鱼科、吉利科等20多种,盛产鲢鱼、草鱼和鲤鱼。野生动物有47科,约150种,其中珍贵动物有豹、灵猫、水獭、鹰鸟、雀鹰、苍鹰、山鸡等。野生植物有78科500余种,包括马尾松、银杏、三尖杉、红豆杉、黑楠等珍贵植物,木兰、海桐、石榴等观赏植物,牛藤、荆芥、红藤、防风、接骨木、箭、栀子等药用植物。

矿产资源

该领土的地质结构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或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27种。菱铁矿和锐钛矿同为钢铁碱性金属矿;稀有金属矿石锂和铍;镓和锗相互分散;冶金辅助原料包括耐火粘土、硅石、石灰石和白云石;磷、硫铁矿、卤水等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包括辉绿岩、玄武岩、高岭土、石膏和应时;煤、天然气和油页岩。二叠系龙潭煤系和三叠系须家河煤系原煤储量3.44亿吨。龙潭煤系煤层2.5m,是华蓥山煤田的重要产区。菱铁矿地质储量3343.5万吨。矿石品位35-42.5%;铝土矿含氧化铝38-44%,地质储量1190万吨。石膏地质储量2877.5万吨,硫铁矿在华蓥山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天然气储存在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中,是川东气田的重要矿区。

旅游资源

邻水县历史悠久,山水交错,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方面,有以保定为主体的华蓥山佛教圣地、集峰林雪云海为一体的华蓥山石林、碧波浩渺、岛屿萦绕的“千岛洪湖”、城墙巨大、曲折幽深的玉林河小三峡、山色烟波浩渺的小南海温泉、全国八大矿泉之一的华蓥山矿泉。有沟壑纵横的龙须沟景区,有以明清古民居为特色的唐八秋民俗自然风景区。文化景观方面,有书岩石刻、灵宝山石刻、黄陵石刻、无量寺摩崖造像、千佛崖摩崖造像、唐湾摩崖墓、石庙寨摩崖墓、银顶山八角楼等。

气候

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暖初春,夏短秋长”,“冬春季雪少寒潮频繁,初夏闷热多雨,盛夏旱涝,秋季凉爽湿润多雨”。秦巴山的阻隔作用降低了寒空气的强度,县内三山并行蔓延,进一步降低了寒冷程度。盆地高度空受暖西风急流控制,加强了暖冬特征。此外,境内地形复杂,维度低,冬夜短,云雨充沛,风力弱,辐射降温大大减弱,增温保温的地形效应明显。冬天比同等尺度的长江中下游要暖和。多年平均气温16.9℃,1月平均气温6.1℃,极端最低气温3.8℃。夏季受东南季风和西藏副热带高压共同控制,地势受阻不利于通风,白天气温上升较快:夜间云层较厚,热量难以散失,水汽吸收的地面长波返回地面,夜间气温缓慢下降,造成持续晴朗高温天气。7月平均气温27.3℃,极端高温可达40.5℃。如果太平洋高走弱较早,雨季会提前;如果高压特别强,就会发生干旱。入春后,暖空气在南方向北流动,气温迅速上升。平均第一天稳升到10℃是3月15日,比上海提前20天。北方寒流南下时,7天左右有一次降雨降温过程。秋季由于地形的阻挡,空气温不断升降,日照少,雨天多,平均气温略高于春季。多年来,日平均气温5℃以上持续348天,0℃以上持续365天,霜冻日持续100天。年平均降水量1206.8毫米,全年各季节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量夏季528.8毫米,冬季66.5毫米,春季302.5毫米,秋季309.1毫米。

地形要素

在四川卫星照片的图像上,邻水县的山脉和山谷轮廓清晰可见。即平行分布的三个背斜为山,两个向斜之间为谷,构成了“三山两槽”的平行岭谷地貌。由于山顶长期剥蚀,石灰岩和泥灰岩裸露出来,发育成岩溶槽谷(俗称“内槽”)。山谷两侧有凸起的单斜脊,走向与背斜构造一致。向斜山谷发展成丘陵。在剖面上,向斜两翼的单斜丘陵分布在单斜山之下,呈带状上升至单斜山。纵谷和横谷分割了单斜丘陵,丘陵之间的山谷和浅洼地发育。山顶沿岩层走向呈链珠状分布,大部分被剥蚀。向斜轴上的时永、景平一带,以及王家七龙寨、文家山一带,岩层形态平缓,流水切割成台形五陵。在大多数地区,山顶被剥蚀成圆锥形山丘。

华蓥山、铜锣峡、岳明峡均比向斜平均高出1000米,主峰海拔1704米,为四川盆地底部最高峰,与山前旱坝高差1400米。铜锣峡和岳明峡两个背斜与对向河谷的高差超过500米。

发源于三山的河流侵蚀切割至源头,形成数条U型河谷,与悬崖顶高差在50-100米以上,构成山内山外的天然通道。

三条背斜轴部均由碳酸盐岩组成,岩溶地貌发育,深圳生活网次生残丘、洼地、天坑、溶洞、石芽、冲沟分布广泛。在九峰、甘坝、华蓥等乡,洞穴幽深曲折。高山攀登、磁竹院、石林千姿百态,蔚为壮观。华蓥山的周家塘、上坝子,以及铜锣山的归仁槽、长家槽等都有平坦的溶陷,是山区水稻集中产区。

海拔500米以上山区面积12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2.59%。海拔500米以下为深山、浅丘或阶地;面积超过12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4.73%。沿河有不同面积的水平梯田,平坝面积36万亩,占总面积的12.68%。

5.基础设施。

10号国道纵贯邻水南北,与水甸(江)相邻的省道横贯东西。基本实现沥青化,里程491公里;境内有广(安)-邻(水)、大(周)-渝(渝)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和高速在邻水呈十字形交汇,形成川东交通枢纽。邻水市距重庆国际机场约60公里(高速),车程仅需40分钟。距广安火车站20公里;距长江上游长寿港100多公里。基本实现沥青化,里程491公里;有334个村庄开放交通。距重庆国际机场约80公里,距广安火车站20多公里,距长江上游重庆港、长寿港100多公里。

6.经济和社会发展。

全面的

据统计,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9.6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1.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6.6亿元,增长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9亿元,增长12.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7亿元,增长1.11

农业

2018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狠抓“四主六专”发展,高标准建设30万亩粮油高产示范基地、12个万亩脐橙产业基地、3个万亩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加快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新培育3个省级示范农业经营主体、4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和1个省级家庭农场。深化产村融合,建设新村综合体,新建农民村302个,建设幸福美丽乡村90个。依托新农村和重点产业,以农旅结合为重点,苗族庄园、临水苑等集产业发展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相继建成。大力发展“品牌兴农”,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和利益联动机制,培育16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和25个家庭农场,“邻水脐橙”成功创建国家驰名商标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工业

以汽车、摩托车配件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成为第一个十亿级产业。以李珏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以解蜜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加速崛起。装备制造业产值占比55.1%,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力打造城南机电园、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产业经济发展“双引擎”,大力推进“2.5产业园”、邻水总部经济港等配套设施建设。园区扩大面积47.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03家,建成投产140多家。经开区被列入全省25个500亿园区重点培育计划,获批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汽车(摩托车)产品出口基地、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省名牌创建示范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引导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启动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园区和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园区80%的企业设立了技术R&D中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技术中心3家,市级技术中心13家,获得国家专利700余项。

贸易流通

注重商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全县形成了红帆、龙腾新世纪等2个中央商务区,时尚女装街、古风商业街等8个特色街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医疗保健服务等新兴产业,成功争取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启动运行,并建成电子商务服务点150个。全县服务业累计培育规模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09家,规下服务业企业30家,从业人员26万人,占全县就业总人数的39.2%。加快精品景区创建,抢抓华蓥山旅游区建设机遇,加快天一谷景区5年配套建设、提线木偶庄园4年配套建设,不断完善五花山旅游区附属项目建设,年旅游收入增长30%以上。

7.邻水特产。

邻水脐橙

邻水脐橙是邻水特色优势农产品之一,种植面积26.9万亩,产量11.05万吨,产值4.5亿元。建成5个万亩脐橙标准化示范园区和12个5000亩标准化示范园区。目前拥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果业专业合作社78家,形成了集生产、科研、示范、开发、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脐橙产业。脐橙品质优良,无核多汁,色泽鲜艳,是世界各国栽培的优良柑橘品种。

榆林榨菜

据说明朝皇帝文健路过邻水县的磨滩,在老婆婆家住了一夜。他吃了一个又香又好吃的泡菜,很受赞赏。当附近的女人闻到它时,她们就会模仿它。于是,民间产品流行起来,因此被称为榆林榨菜。其独特的腌制工艺流传至今,非常有名,远销重庆、甘肃、江苏、广东等省市。

龙须面

是邻水县的代表性小吃之一,龙须面。在邻水,早上吃面条是大多数人的习惯。细面条,美味的香料,绿叶,还有一点香醋,用美味的食物开始一天的生活真的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成都人吃面条,制作复杂,看起来花里胡哨,味道鲜美。重庆人吃面条,爱吃辣,让人打架,胃口大开。邻水龙须面结合了成渝小面的优势,进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好吃但不腻,辣但不燥不辣。凡是在水边吃过龙须面的人,都不会忘记那种清香扑鼻、余香萦绕的感觉。吃完后,他们忍不住赞叹:好吃,再来一碗!龙须面出名,关键是好吃。这道美食来之不易,是江永师傅精心研制的,他在继承父亲50年工艺的基础上,反复探索试验,调配了20多种调味品。龙须面中的臊子种类繁多,有牛肉、猪肠、鸭木耳、杂酱、豌豆、蹄花、肉丝等。,供客人选择的空房间大,正如同邻水人豪放、率真、宽容的性格。凡是在邻水吃过龙须面的人,似乎都被迷住了。一旦他们再次去邻近的水域,他们一定会品尝另一碗龙须面,然后他们觉得旅行值得。

龙须茶

龙须茶因形似“龙须茶”而得名。在这个系统中,丝线被绑成一捆捆的茶条,所以也被称为“一捆捆茶”。龙须茶的内在品质特征介于焙炒绿茶和乌龙茶之间。冲泡后汤色清亮,橙黄,有乌龙茶味,突出的还有花香,醇香,很耐冲泡。龙须茶历史悠久。据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崇安县令卢廷灿在《续茶经》中说:“武夷茶是山上岩茶,水边洲茶。”...大陆茶的著名颜色有莲子心、白浩、紫毫、龙须、凤尾等。”因此,龙须茶已有近300年的历史。龙须茶的品质特点是外观刚直,形似“龙须茶”,色泽深绿,有乌龙茶香味,花香,滋味醇厚,汤色橙黄,清亮,泡后耐饮。龙须茶以其优良的内在品质、美丽独特的外观和独特的风味享誉国内外。历史上主要销往美国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是当地华侨送给海外亲友的礼物。

8.当地文化。

文物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汉代以来的文物有602处,其中古遗址10处,古墓葬274座,古建筑186座,石窟石刻67处,近代重要历史遗迹和代表性建筑63处,其他2处。

灵宝山石刻

在距离邻水县25公里的城南镇内,有一个叫灵宝山的旅游胜地。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灵宝山,除了石刻外,两山绿树葱茏,古刹残垣。引人注目的是,这条河长6米,宽1.4米,横幅上写着“中流砥柱”;崖壁上一面长7米、宽1.5米的横幅“爱这美丽的山川”;悬崖上长7米、宽1.6米的横行书是“行云流水”;悬崖上一幅长4.2米、宽1.2米的横幅“自然图”;一座2米高的弥勒雕像,以及一些诗词和对联。

让水

“让水”摩崖石刻位于凉山乡新市村二组大红河支流右岸。

石雕是一百多年前清朝遗留下来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研究价值。雕刻手法雄浑壮阔,内涵丰富,特色明显,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为研究清代以来该地区的民俗、文化和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考证资料。

掌上木偶

邻水“棕榈木偶戏”起源于1850年左右,由四川省邻水县墨滩镇陈永青发起,在我县广泛演出和传播。无论走到哪里,都深受群众的喜爱,尤其是老人、青少年、妇女和儿童。历经三代150余年,传至侄儿张帮俊父子张显光,流传于邻水、重庆、贵州、广安、达州等十几个省市县。无论他们走到哪里,群众都喜欢观看和观看。

越喜欢越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邻水民俗的特色文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内容推荐
标签:
与文章关键字相关的新闻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