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云人物 > 花箐:还原历史中的人_飞外网

花箐:还原历史中的人_飞外网

2023-07-02 12:44:27 来源:金风故事网
花箐:还原历史中的人 http://www.feedwhy.com.cn2009年11月17日17:10 央视《面对面》

解说9:作为一部主旋律风格很强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收视成绩,人们一直在探讨其背后的原因,而这个成绩对于导演花箐来说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是他导演的第一部电视剧。

记者:什么东西打动你这个剧本里面什么说服你,因为这是你导演的处女作?

花箐:也是那么多年,实际上是一个情感在自己心里面一个堆砌。

记者:什么情感?

花箐:就是顺溜这个剧本实际上具备了很多我身上的那种,有一点感伤主义情怀的东西,我是一个挺伤感的人,就是有时候我跟你说,看到田野,看到树就想去表达一样,说不出来,从小就这样,我从小离家,20几岁到北京来上学,天天睡觉想家,然后我妈去世也早,我妈不到50岁就去世了,我这么多年,我每天都会想她一次,说不出来,都这么大了,但是没办法,你往床上一躺,你就会过一次脑子。

记者:这样一个感伤的人,为什么要拍这么一段英雄的历史?

花箐:我觉得只有英雄会最打动人,英雄身上有好多那种精神激励人,中国革命由无数的无名英雄堆积,这些英雄真的名都不知道,但是他那种精神跟状态是激励人的。为什么说顺溜是一个悲情的结局呢?好多东西也是让人心灵去震撼一下,去告诉你要前进。

记者:你希望观众读懂你的什么?

花箐:就是一些细节方面,我的一人内心想呈现,就是顺溜实际上是,一样是从我心里长出来的,就是内心,当他凋零时候的那种隐隐的痛,这是我最想要的。

解说10:花箐的原名是花清,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曾先后在电影《北京 你早》、《湮没的青春》、《上海往事》等6部电影中担任了摄影和摄影指导,2003年首次独立导演了电影《楠溪江》。这次执导《我的兄弟叫顺溜》,26集的容量让他有了充分的空间倾泻自己的情感。

电视剧片段:陈大雷旁白:“我的兄弟叫顺溜,他参军不到十个月就干下几件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我却不能把他载入英雄册,只能说说他的故事……”

解说11:电视剧以这样的方式开篇,似乎就已经暗示了顺溜的结局,也奠定了全剧的基调。在花箐眼里,这位带有悲情色彩的英雄形象是历史上成千上万无名英雄的缩影。这样的认识来源于他多年来对于中国近现代史和战争史的兴趣。

记者:您是60年代生人,作为导演怎么去表现那段历史?历史中出现的那些人和事,包括那段历史背景?

花箐:我觉得这个也跟我个人经历有关系,我从小对这种中国革命的现代战争史我特别感兴趣,而且我是从一年级就开始看《参考》的人,走错行了,干电影了。

记者:我们俩有太多的一致了。

花箐:我一年级就看参考。

记者:我二年级,比你晚一年。

花箐:然后每天放学到我爸的办公室要找《参考》看。

记者:积年累月,在这些书籍里面浸淫的话,会使您各方面有什么样的改变?

花箐:还是自己对一个社会的信念,挺激奋的那种,还是有好多那种豪迈情怀,顺溜这个戏实际上有两本书对我影响挺大的,一个是张爱萍将军他儿子张胜写他爸,《他从战争中走来》,他写的特别亲切,就是感觉那个人就在你身边,就跟昨天一样。然后还有一个就是《人民文学》出了一个《长征》,王树增的吧好像,他写正式战争中的一些人物,感觉很贴近,所以我在拍这个戏的时候我就想,反正战争戏也拍了很多了,你是不是能拍得另类一些,就是另类的英雄史。

记者:您的另类是?

花箐:就是直接通过镜头去记录来的真实的东西捕捉。还是希望把战争能更贴近,就像在你身边没有那么久远,我也是通过一些纪录片、照片,然后史料去找,让他们的演员,所有的服装道具尽量去贴近,然后让我的摄影师就像一个战地记者,你就给我捕捉,捕捉最真实的东西,这样我觉得能离观众更近一点。我们的战争场面没有分解的,说这个炸了,再拍下一个人的反应,我们经常是十几个炸点,然后让演员从开始到最后要一口气完成,这样你的摄影师也时刻盯着你,你要给我去记录下来,连贯下来,就是这样,是很危险的。

花箐:我觉得这样可能更真实,演员他的表演也能从头到尾呈现得更真实一点。

解说14:26集的《我的兄弟叫顺溜》拍摄了99天,这些日子里花箐一直处在亢奋的状态,在演员的眼里,他是位特别的导演,因为他从来不给演员说戏,而是让他们自由发挥。

花箐:宝强跟国强实际上他们两个人对我还挺信任,他从来不问怎么拍,他知道我想要什么,我基本上摄影机都是藏得很远的,然后演员尽情的自由地发挥,然后我主要让我的摄影师去捕捉。

记者:他会有让你吃惊的地方吗?

花箐:有,经常有,一些细节他都会很在意,我举个简单例子,剧组一个道具,拿一个馒头来,现在馒头都是特白,跟过去馒头哪一样。他自己一看不行了,这个太假了,导演这个太假了,然后他说直接让他坐车到隔壁农民家,锅里刚烙的饼给我拿来,那是最真实的。这些细节,他以前他不敢,他肯定很被动,他不会去提,反正导演让我怎么就怎么,现在他能主动去要求,包括衣服上什么一个扣没扣好,或者哪,道具化妆没到位,他都会去自己很主动(提出来)。

花箐:你像剪到张国强,他营长牺牲了,他的妻子吴妮牺牲了那场戏,那都是即兴发挥的,当时我也想了半天,不知道怎么能拍得更真实,更能打动人,那是完全是国强发挥,然后我的摄影师记录的一个呈现。最感动的还是当宝强,国强把营长跟吴妮的担架都抬走之后,他回头之间隐隐听到宝强的哭声,他走过去,顺溜说,司令员,你关我禁闭吧,你让我做检讨吧,国强那个手往肩上一搭,说我再也不会关你禁闭了,再也不会做检讨了,好男儿都是在血泊中成长的,当时一下子泪就下来了。

记者:这些是剧本里面有的,还是剧本里面没有的?

花箐:这场戏好多是发挥出来的。就像现在宝强伏击完石原回来,然后司令员问他,司令员认为他出事了,他说没出事,然后就想,我们的戏本来是从他们两人对话之后,直接宝(有哪些干净治愈且阳光的文案短句?1、记得在这杂乱的生活里,每天带点笑意。2、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3、把不忙不闲的工作做得出色,把不咸不淡的生活过得精彩。4、生活有望穿秋水的等待,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5、请你努力奔跑,美好的事情在等着你。)强走了,但这中间我们为了加强司令员跟顺溜之间的情感,又加了一个两个人晚上,只当都没事,两个人又吃肚包鸡,然后那种细节当中体现的那种人的情感,然后再到宝强的离开,就会特别振奋。看到那个还是挺感觉宝强那种成长过程中那种变化,都是加出来的。

花箐:就像一个桶里,把所有的药放进去,每个人一个药放进去冒泡,所有人在这个桶里化学反应,都冒泡了,大家都处于这个氛围当中。

记者:剧组之间经常会有化学反应。

花箐:因为他们知道摄影机一响,我从来不叫停机,开始还说完了,我说哪完了,继续演,开始不适应,隔了几天,下面演戏,永远都是剧本的东西已经没了,我也不叫停机,我就等他们还有没有更好的给我发挥出来,永远不叫。经常是演到最后笑场了说完了,我们没了。

解说15:作为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作品,面对赞誉、批评以及顺溜引出的各种热门话题,花箐都会静下心来深入思考。

记者:我看了一些对这部戏的一些评价,说其中有一个特色,就是有些小品化的语言,比较贫嘴。

花箐:我个人认为是为了宝强,顺溜的命运的最后的铺垫,就是从大喜到大悲,走向悲情,可能会更有张力。

记者:这是当时的设置。

花箐:对。

电视剧片段:顺溜误击司令员,三营长讨好司令员。

记者:您对这段历史感兴趣,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去描述那段沉重的历史?

花箐:我实际上不能说沉重,还是对那段战争的认识,实际上在那个年代里面,我们新四军、八路军,实际上真是每个士兵、将士都是对革命充满了豪情壮志,你能从书里面都能看到,对革命绝对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可能明天就牺牲了,但依然充满着乐观,没有那么沉重,只是在那种氛围底下,我们讲了宝强一个人物的命运,然后牵涉到这么一个群体的英雄,是个群英谱实际上,我不认为这个戏那么沉重。

花箐:这还是一个另类的英雄叙事,只是你的方式可能跟人不一样,没那么模式,没那么标签,更希望还是看到一些豪迈跟美好。

相关内容推荐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