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云人物 > 纠合之众_成语辞典_飞外网

纠合之众_成语辞典_飞外网

2023-09-12 22:35:48 来源:金风故事网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

现代字典康熙字典

纠合:[jiūhé] (1)纠集;聚集;集合(多用于贬义)纠合党羽,图谋不轨。(2)也作『鸠合』。

纠:jiū 1、用三股线拧成绳子。《说文解字》:『纠,绳三合也。』2、纠合;集聚。《后汉书·臧洪传》:『纠合义兵,并赴国难。』3、绞;缠绕。《九章·悲回风》:『纠思心以纕兮,编愁苦以为膺。』4、督察;约束。《左传·昭公六年》:『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5、纠正。《荀子·王制》:『严刑罚以纠之。』6、检举。《后汉书·桓潭传》:『今可令诸商贾自相纠告。』7、曲折。何逊《渡连圻》:『洑流自洄纠,激濑似奔腾。』

合:hé 1、闭;合拢。《孔雀东南飞》:『两家求合葬。』2、聚集;会合。《汉书·晁错传》:『合以小攻大。』《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3、配合;匹配。《诗经·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孔雀东南飞》:『岂合令郎君。』4、符合;适合。《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5、交配;性交。《论衡》:『若夫牡马见雌牛,雄雀见牝鸡,不与相合者,异类故也。』6、接战;交锋。《左传·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时。』[又] 两军交锋一次称一合。《失街亭》:『引军杀来,下遇张郃;战有数十余合。』7、全;满。《灌园叟晚逢仙女》:『合家大小哭哭啼啼。』8、对;核对。《冯谖客孟尝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信陵君窃符求赵》:『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9、该;应当。白居易《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10、与;同。文康《儿女英雄传》:『有话合你说。』11、通『盒』。王建《宫词》:『黄金合里盛红雪。』《杨修之死》:『一合酥。』

之:zhī 1、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性格特点有哪些?性格特点包括无力性格、不适应性格、偏执性格、分裂性格以及爆发性格等。)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众:zhòng 1、众多;多。《子鱼论战》:『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2、众人;大家。《冯婉贞》:『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毋妄发。』3、士众;兵士人数。《垓下之战》:『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4、军队。《隆中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5、广泛;普遍。《师说》:『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庶] 众人;众民。

纠:《未集中·糸字部》《广韵》居黝切《集韵》吉酉切,□音朻。《说文》绳三合也。《史记·贾谊传》何异纠纆。〈注〉《通俗文》云:合绳曰纠。又《博雅》举也。《书·囧命》绳愆纠谬。〈疏〉纠,谓发举其愆过。《左传·昭六年》纠之以政。〈注〉纠,举也。又《周礼·天官·大宰》以纠万民。《释文》纠,察也。又《小宰》凡宫之纠禁。〈注〉纠,犹割也,察也。又《诗·魏风》纠纠葛履。〈传〉犹缭缭也。〈疏〉稀疏之貌。又《后汉·公孙瓒传》纠人完聚。〈注〉纠,收也。又《后汉·荀彧传》收离纠散。〈注〉纠,合也。又《玉篇》告也。《广韵》督也,参也,急也,戾也。又《集韵》举夭切,音矫。《诗·陈风》舒窈纠兮。〈传〉窈纠,舒之姿也。又《正韵》举有切,音九。义同。又《韵补》叶居由切,结也。《嵆康·琴赋》炪枧炫龋跸 注: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