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深圳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与转变政府职能
2023-11-19 08:17:03 来源:
金风故事网
【案例描述】 深圳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与转变政府职能 2009 年 7 月 31 日,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和广东省委批准了《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深圳大部制改革启幕。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的 试验田 , 按照 市场、 服务、 效率 三大取向, 对政府机构和职能进行了大幅度的 退、 转、 减、 合 , 机构精简 1/ 3, 职能转变基本到位, 初步实现了 大部制 , 又一次引领了改革的潮流。 深圳的 突击 改革 这一引起国内普遍关注的改革, 被认为是献给深圳特区 30 周年的礼物, 它寄托着公众对改革先锋之地的殷切期待。 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一位中层干部李伟(化名)的记忆中, 2009年 7 月的政治空气里, 流淌着一丝紧张而神秘的气息。 到处传要搞大部制, 市领导也不时放风, 但又没明确的消息, 很多公务员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李伟的上司、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局长陈威回忆说, 改革方案事前处于严格保密状态, 时任文化局长的他认为文化局已经是大部门体制, 不会改革到他头上了, 以至于正式宣布时他没有一点心理准备。 这年 7 月31 日, 改革大幕终于开启。 这场牵涉到无数领导干部、 公务员利益的改革, 以一种 突袭 的方式降临在深圳。 有人回忆, 在常务副市长李锋宣读改革方案时, 会场内一片静寂, 空气如凝固了一般。 深圳此轮机构改革的核心, 就是对行政权进行 三分 的改革, 分别设置委、 局、 办三种机构。 其中 委 是决策部门, 主要承担制定政策、 规划、 标准等职能并监督执行的大部门; 局 是执行部门, 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管职能的机构; 办 是主要协助市长办理专门事项, 不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 委 、 局 之间最终将形成 行政合同制 , 以此来考察绩效, 实现行政权力间的相互制约。 而对此进行监督的 监督 部门, 则是纪检、 监察、审计等部门。 深圳此次行政机构改革, 46 个政府工作部门减为 31 个, 减少近 1/3。 改革的重点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 努力理清政府与社会、 市场的边界, 大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此次改革后, 深(脱机使用打印机是什么意思:当电脑上显示出“脱机使用打印机”时,就表示电脑和打印机的连接已经断开,需要重新连接才能使用。)圳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权力改变 194 项, 其中取消 68 项, 转为一般服务 126项, 占政府全部行政审批事项的三分之一。 8 月 1 日, 各个被改革部门的网站都已经做了更改, 即使只是几个部门的内容混合在一起, 然后改了个新部门的名字。 人事任命照样快刀斩乱麻。 8 月 5 日,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任命 16 名部门正职; 8 月 6 日, 深圳市干部大会任命 56 名干部。 由于牵涉的人员众多, 事实上其他地方的大部制改革也多采取这种 保密 方式。 为什么要改革? 经历了 7 次机构改革和 4 次行政审批改革,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