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财经
有一百多年历史,常年为美国总统竞选提供资金支持,曾经是“正直、专业”的代名词,这样一家巨头公司,你能把它和“诈骗”一词联系在一起吗?但这种事真的发生了——被公司CEO描述成“为上帝工作”的高盛集团最近因涉嫌欺诈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沾满了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这句话,今天似乎在高盛身上得到了印证。这家屹立于资本市场长达141年的投行巨鳄,几经磨难而不倒,甚至在金融危机中都捞得盆满钵满。但,从近期美国证交会对其提起的诉讼中,人们却清晰地看到了资本的原罪。
深陷“欺诈门”的高盛被另一些人看做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金融危机后推行金融改革,显然很利于民主党在未来中期大选中赢得筹码。但不管怎样,谁也无法否认,处处充斥着欺诈的华尔街资本市场亟待监管,只是难度颇大:一方面,白宫与高盛等资本巨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从奥巴马当年从高盛拿过100万美元总统竞选资金就可见一斑;另一方面,本轮金融危机也早已告诉人们,华尔街资本市场的诸多积弊是长期缺乏监管的后果。
看来,是改变游戏规则的时候了。不过,不论对谁来说,这都绝非易事。
2010年4月22日(美国西部时间,下同),美国纽约库珀联合学院。
美国总统奥巴马站在两年前竞选时所站立过的故地,高声斥责华尔街银行家们不负责任:“你们要么同意金融改革,要么就将被认为存在欺诈行为。”
始于20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让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制造危机的祸根却一直没有得到清算。奥巴马此次力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以下简称“美国证交会”)与华尔街博弈的公开讲话,被认为是民主党重新执政以来又一场关键的演讲。面对那些反对并试图阻碍金融改革的金融家们,他一脸严肃,并未给他们讨价还价的空间。
奥巴马的演讲让坐在第3排一个系粉色领带的中年男子听起来很不是滋味,脸上火辣辣的。他就是劳埃德·布兰克费恩(LloydBlankfein)——高盛集团董事长兼CEO。
奥巴马的演讲内容早就拟定,因为事关重大,白宫已先期将演讲主题在互联网上公布,即使如此,布兰克费恩仍认为,总统句句皆针对他而来。在舒适的软椅上,无论怎样变换坐姿,他都觉得浑身不自在。当下,他与自己的公司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高盛涉嫌金融欺诈一事已被传得沸沸扬扬。
第一章 华尔街的“核战争”
有充分证据可以证明,高盛早就不看好与抵押贷款债券相关的金融产品市场,但它仍把投资者推向了“火坑”——美国证交会诉状披露的高盛内部员工电子邮件等多项资料显示,高盛高层早就知道“整个大厦随时会倒塌”。
高盛危机
纽约曼哈顿下城West大街200号,是全球投行精英们最向往的公司——高盛总部所在地。这幢43层的玻璃幕墙大楼造价高达21亿美元,像一座豪华的大剧院,内部设施极尽奢华。其间有6个交易大厅,每个都大过橄榄球场。站在大厦濒临哈德逊河一侧的窗前,繁忙的纽约港尽收眼底。
2010年4月16日,华尔街传出重磅消息,美国证交会正式指控高盛集团及其副总裁法布里斯·图尔涉嫌欺诈投资者。证交会称,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陷入衰退时,高盛在向投资者销售他们设计的一种基于房贷业务的抵押债务债券(CDO,一种固定收益证券,其标的资产通常是信贷资产或债券,有较高的现金流预测性)时,向投资者提供虚假陈述或隐瞒了关键信息。这一抵押债务债券产品的表现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RMBS,信贷资产证券中的一种,银行委托第三方机构将旗下优良的个人住房贷款以信托或债券形式出售给机构投资者,受托机构将所获利润根据事先约定的比例交给银行,金融机构将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转化为RMBS,然后通过资本市场出售给市场投资者,以融通资金,并使住房贷款风险分散为由,让众多投资者承担)直接挂钩。高盛一方面允许客户(此案中指保尔森对冲基金)做空该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却向其他投资者承诺,该产品由独立、客观的第三方ACA公司(独立信贷顾问机构)推出。
证交会指出,最终的交易结果是,保尔森对冲基金通过做空交易获利约10亿美元,并通过这一交易在一夜之间成为对冲基金的明星。高盛从这笔交易中获益1500万美元(主要是设计和营销费用),买入该抵押债务债券的投资者却蒙受了超过1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高盛自始至终都未向投资者披露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参与了投资组合的挑选,“保尔森”这个名字也从来没有出现在任何给投资者的市场营销材料中。对此,强势的高盛辩护称,这是缘于“为客户保密这一“行规”。
办理此案的一位第三方调查人员对此进行了反驳,并透露了部分细节。他指出,高盛案涉及三款产品——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债券(RMBS)、基于RMBS的抵押债权凭证(CDO),以及复合型抵押债权凭证(SyntheticCDO,由多种CDO组合而成),它们在利益上互锁,买卖双方不需要实际拥有任何保险所保护的资产,其实质是一种零和对赌。
早在2006年,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就已预见到上述债券市场将很快因次贷危机而出问题,迅速成立了“保尔森信贷机遇基金”,专门挑选出一些垃圾级的RMBS组成一个合成型CDO,来做空房地产市场。保尔森是在与多家银行谈崩之后,最终从高盛处得到合作回应的。
“这两家公司都清楚,在美国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要顺利地销售更多的抵押债务债券,就必须有对房地产市场充分了解且有能力及分析价值的‘独立第三方’来参与投资组合的挑选。于是,它们找到了独立信贷顾问公司ACA。”调查人员介绍说,“这起诈骗案只肥了一家公司——保尔森对冲基金,该公司获得了不下10亿美元的好处。”但保尔森对冲基金并未受到指控。4月20日,该公司向投资人声称,其在整个高盛案中并无违规操作,公司在协助高盛设计与抵押贷款相关的交易产品时是“恰当且善意的”。而它在次贷危机中的优秀业绩,则是基于对抵押贷款市场的正确判断。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2007年的次贷危机中,保尔森投资150亿美元做空次贷市场,全年收益约30亿美元,它在这一年成功地预言接近99%的按揭贷款无法按期偿还。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现已拥有320亿美元的资产,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冲基金。
这起诉讼被认为是美国政府与华尔街间爆发的“核战争”,具有行业“普杀效应”。受上述重大利空消息刺激,高盛股价当日重挫12.8%,市值瞬间蒸发120亿美元。而鉴于高盛如日中天的行业地位,华尔街投资人的信心更是备受打击,他们担心美国政府因此强化对整个金融行业的审查力度,金融和商品期货类股票被大量抛售,美国股市在银行板块的拖累下大幅下跌。[page]
截至当日收盘,美国3大交易指数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25.91点,跌幅1.13%;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19.54点,跌幅1.6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34.43点,跌幅1.37%。
斗争序幕刚启
在金融帝国中,高盛的巨大能量无可辩驳。政府无法做到的,高盛有可能做到,从操纵石油价格到铁矿石涨价,再到迪拜阴影、希腊危机,全球资本逐利场无处不见其身影。
高盛案件中,其遭受非议的地方在于,一方面允许客户做空该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却向其他投资者承诺该产品是由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推出,以诱使其购买。法律界人士称,证交会起诉书中列出的证据,足以支持它控告高盛欺诈的民事诉讼。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教授费什看来,起诉书的证据相当充足,在起诉成功与否以及和解罚金是否够重方面,此案都将成为证交会对付贪婪金融掮客们的先例。
过去18个月来,证交会一直在审查华尔街大型公司创建和出售的抵押贷款相关产品。在一系列充满争议的大案中,高盛案最为知名,这也显示出对大部分指控通常采取和解手段的证交会,开始变得更加强硬。
但也有华尔街的法律界人士称,虽然美国证交会找到了不利于高盛的充分证据,但如果案件进入庭审程序,说服陪审团仍是件困难的事。他们认为,ACA对保尔森参与创建产品的知晓程度、高盛对投资者怎么说等细节,对立案非常重要。如果庭审,陪审团对盘根错节的交易难以理解可能成一个障碍。陪审团审理甚至有可能变成一场公共关系大战,如果到了这一地步,高盛会试图说服人们,这是一场政治之争,高盛只是民主党和共和党派系之争的“替罪羊”。
前美林证券分析师亨利·布罗吉特也认为,美国证交会对高盛及法布里斯·图尔的欺诈指控,并没有列出无可辩驳的罪证。他认为本案一开始就以相对温和的民事诉讼方式提出,不排除具有协作关系的美国证交会在事前与美国司法部已有私下沟通,控辩双方有可能达成和解。高盛可能支付数亿美元消灾,至于图尔,他可能在支付一定罚金后,终生被禁入金融业。
就在市场混乱加剧之时,高盛矢口否定了美国证交会的指控,它连续发表两份声明,对美国证交会“在法律上和事实上完全没有依据”的指控表示“失望”:在正常的商业运作模式下,债券承销商不能向卖家透露买家的身份,也不能向买家透露卖家身份。高盛从来没有向ACA透露保尔森对冲基金是一个做多的投资方,行为无可指责。
“对于证交会的指控,我们将强力抗辩到底!”高盛在声明中毫不示弱地表示将坚定地支持图尔。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出高盛信心未失,同时也意味着,证交会要证明其立案主张的有效性绝非易事。
另外,在美国证交会指控的交易中,高盛和ACA都亏了钱。若计入1500万美元收费收入后,高盛净亏损9000万美元,并且因为这笔交易以及其它交易而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因此,证交会现在最难驳倒的一个问题也许是,如果高盛和ACA都知道它们在设计很可能亏损的产品误导投资者购买,为何它们自己还要参与投资?毕竟除了保尔森对冲基金,它们都是受害者。
第二章 又一神坛倒下?
突如其来的诉讼,对高盛的信誉造成严重的打击,更引起了华尔街金融市场的巨大震荡与恐慌。高盛一百多年来树立起来的“贞洁”形象,是否就此在布兰克费恩手里作古?
神秘的华尔街“老宅院”
1848年,年仅27岁的犹太人马库斯·戈德曼(MarcusGoldman),在经历了长达6个星期的海上航行之后,从德国巴伐利亚州来到美国新泽西州。
刚开始,这位牧人的儿子只是一名做小生意的流动小贩,但在1869年举家迁往纽约后,他在距华尔街一步之遥的下曼哈顿松树街(PineStreet)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
戈德曼最先在仕女巷的珠宝批发商和约翰大街的皮革商之间开展业务,以每年8%-9%的折扣利率或收取0.5%的手续费方式,从商人手上收购商业票据。他习惯将收来的票据放在自己的绅士帽里,然后乘马车到钱伯斯大街与约翰大街交汇处的商业银行集聚地,将购得票据卖给商业银行。“因为处于金融食物链最末端,戈德曼把生意做得精益求精。”一位长期研究高盛发展史的美国作家说。
1885年,随着女婿萨缪尔·萨克斯(SamuelSachs)、儿子亨利等人的先后加入,戈德曼结合自己和女婿的姓氏,把公司更(劳动节的来历:1886年5月1日,在美国芝加哥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于是二十余万名工人为争取合法权益而举行大罢工。工人们提出的罢工口号,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名为高盛,女婿被提升为公司合伙人。这便是高盛颇具传奇色彩的合伙制发端。到19世纪90年代,高盛成为全美最大的商业本票交易商,营业收入由1890年的3100万美元增至1894年的6700万美元。两年后,它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成员。
1928年12月,高盛成立股票交易公司,并以每天成立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的速度,进入并迅速扩张股票型基金业务。股票发行量短期膨胀到1亿美元,股价由每股几美元快速涨到200多美元。但随着1929年“大萧条”来临,它的股价又暴跌至2美元以下,公司原始投资损失92%,濒临倒闭。但高盛的掌权者沃迪尔·卡钦斯十分自负,他坚持购入更多的公司股权。
沃迪尔·卡钦斯的“统治”终止于1933年,他在位10年几乎把高盛搞死。继任者西德尼·温伯格上台后,将公司的注意力从股票交易转移到投资银行部门,这一英明的决定,逐步挽回了公司当时极差的声誉。多位高盛的老员工在回忆这位前老板时,都认为高盛今天的企业文化源自他。他在上世纪30年代解救了高盛,随后通过在政府任职和在多家企业董事会任职的方式,树立了高盛的高端形象。
1956年,高盛成为福特集团IPO首要咨询公司,它开展了为地方政府或城市发行地方债券的业务,并最先发明了类似今天对冲基金使用的投资风险管理。此后,面对华尔街风行的恶意收购,温伯格率先让公司化身为“反收购顾问”,以天使般的形象帮助那些遭受恶意收购的公司狙击恶意收购者。这项业务给高盛投资银行部带来的好处是难以估量的。1997年,投资银行部的收入达到10亿美元,高盛成了投资银行界的世界级“选手”。
1999年,高盛首次公开招股(IPO),延续了130年的合伙制彻底终结。但它并没有因此给人“透明”的形象,公司之外的人,根本无法知道它的生财之道。“高盛就像 温馨提示
在实际法律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律师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立即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