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云人物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5篇)

2024-06-27 02:30:31 来源:金风故事网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

  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

  (二)引入: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与复习题中“做一做”)

  (1)全班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指名学生(有代表性的)到前面展示。

  (3)先独自思考,再全班交流。

  (4)交流评价,理解方法。

  2、数学广角的风景如此美丽,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吧!3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坐法?

  师:坐在位上的同学也别闲着,我们来当摄影师吧!摄影师除了拿相机照相还得干些什么?

  引导学生做一做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平面图形——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指导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导学生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直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忆形,引角。

  1、回忆再现学过的几何图形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图形,你会辩证吗?(课件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试摆小棒引入新课

  你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吗?桌上有3根小棒,看谁能最快地摆出一个三角形。

  请大家在摆好的图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上的这个图形,有谁认识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

  二、找角

  1、学生寻找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

  请同学们仔细地找一找,看看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先说给同桌听听,再举手说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说)

  2、教师示范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几何形状。

  大家刚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体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师也找到一个角(出示一块三角板),它有许多的角,老师指的其中的一个,请认真看老师是怎么指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在我们数学中的角,它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

  三、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体验角的抽象过程。

  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来。(教师描出三角板其中一个角)

  现在老师把三角板移开以后,留在黑板上的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图形呢?(移开三角板)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2、课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状是一个角。比如:房子的顶部,五星红旗,剪刀张开的这部分形状是一个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图形也是一个角。(课件演示实物的角到数学的角的抽象过程)。

  四、学角,画角

  1、观察对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过大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演示,看看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想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

  谁来指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

  完成练习:(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学习画角,强化角的特性。

  我们已经知道角是个怎样的图形,为了更好地认识它,我们还需要学会把它画出来。

  想想,画角的时候,要画什么?

  请大家翻开书看看例题2是怎么说的,想想例2那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的,可以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刚才同学们都画好了,现在老师也想画个角,但老师想请全班的同学一起来帮老师画好这个角,愿意吗?

  (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用什么工具才能画好角的边?从哪里开始画?

  (3)另一边怎么画?谁来帮老师摆尺子?

  (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看完老师和大家画的这个角,如果觉得刚才自己在画角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同学,现在可以再画一个。

  五、演示,摆角

  1、演示角从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请同学摆一个跟老师这个角差不多的,你会摆吗?(点击课件)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直角,再让学生摆直角。(点击课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钝角,让学生摆。(点击课件)。

  刚才我们造出了三个角,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谁发现这三个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们觉得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说说你们的理由。

  :一号角最小,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三号角最大,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师生操作活动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个角。

  (2)按要求造角:老师造出一个这么大的角,你们要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摆角指角,深化角的认识。

  请每个同学都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一个有角的图形,然后在图形中找到角,并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六、议角,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习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老师想用一个“√”来大家的表现,这个符号里有角吗?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口算大赛

  6+30= 60+8=

  40+3= 50+7=

  3+90= 20+5=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教材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师选择性地板书例1的问题。

  2.学习例1。

  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1)学生列出算式:35+2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的学生数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中的小棒和计数器分别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

  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也就是37根。

  生3:我是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算出来的。

  ……

  师:拨计数器的过程可以用一种形式展示出来,那就是竖式。

  3.学习竖式。

  师生拿出计数器,一边操作一边提问:

  算35+2时,先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加2时应在哪一位上拨几个珠子?

  师讲解竖式的写法:先写“做一做”“做一做”。学生练习展示,集体纠错。

  想一想:十位上退 1 后,被减数的个位要算十几减几?

  引导学生得出:从十位上退 1 后,个位要算 17 减 9。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然后订正得数.

  3.改错。教科书的第 6 题。

  (1)学生逐题进行判断改错。

  (2)集体订正。4.★后面藏着几

  通过星星后面的数的计算来巩固退位减法的算法,让学生们自由举手发言,活跃课堂气氛。

  5.总结法则.

  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想:

  (l)写竖式要注意什么?

  (2)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减起?

  (3)遇到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要注意: 相(龙吸水是什么意思?中国跳高名将张国伟退役后经常在社交媒体上表演花式喝可乐,这个“绝活”被称为龙吸水。网友调侃张国伟是国家一级龙吸水运动员,也有网友称赞张国伟是龙吸水第一人。)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加10 再减.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相关内容推荐
与文章关键字相关的新闻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