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扬州大学教学平台(扬州大学研究生官网)
2020-04-21 17: 29扬州大学的勤工俭学墙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了教不辍、学不辍、教不辍。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积极响应,调整备课思路和教学方式,积极适应“互联网+”新教学场景,师生互动,利用扬州大学综合网络教学平台、雨课、钉课、QQ群等平台。
师生积极互动,适应“互联网+”新教学场景
“答案并不全面。如何分类,标准是什么,分多少水利枢纽和水工建筑物?”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曹秋林在网上批改水工作业时反复提问。陈逸飞开了个网课复习,拿起学院老师编的优秀教学指导书复习知识点。“作业格式不工整,要在线练习‘人物’。我钦佩曹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原来不显眼的全角和半角以及段落格式也是一个‘大’学问,”在网上上课的同学冯亚新说。
顾艾君老师说:“我发现现场学习比看视频更好,学生的在线互动,包括回答问题和提问,比平时的课堂教学更活跃。”平时上课紧张怕打断老师的进度。现在我可以随时在键盘上打字提问,课后老师也会私下和我聊天,解决常见问题。我是‘小问题专家’,问题不会停留在一夜之间,学习效果更好。”对于“云”课,关子龙很快就习惯了。
有很多课程、工作和“在线帮助”
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段元峰,家住洪泽湖唯一的岛屿木墩岛。他的父母世世代代都是渔民。“云课堂”是渔民子弟新颖、创新的学习方式。“一条小舟,一件竹斗篷,‘钓鱼’独自上网课,学习环境带着‘轻音乐’来自洪泽湖,有时更大的海浪会摇晃小船,而写作业会有‘飞天成仙’的意境,并因与互联网脱节而不时‘逃课、听课、逃课’”段元峰调侃道。为确保渔民子女能顺利上网课,政府相关部门和三大运营商在岛上安装了网线;扬州大学还与三大运营商对接,每月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手机10G流量。
“每天,网站上关于‘杨达求职推介机’和‘杨达水利’的微信官方账号,一波空为我宣讲‘求职’来了,学习就业指导书,破译云端就业技能,我找到了水利行业喜欢的工作!”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张涛激动地说:“感谢扬州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尽心尽力的服务,以及学院辅导员老师的“水利专场”招聘解读和线上“1+1”就业指导!”
“云”聚会,我们将永远“在一起”
大学生“阳光晨跑”不间断,班级团体7: 00在线练太极,体委“云指导”;女生分组做有氧运动和瑜伽;小组男生仰卧起坐、深蹲、拍简单技术动作上传到运动组QQ群,互相评论指正...“阳光晨跑”内核升级,停课不停练!大学生助学服务团上线“1+1”帮扶后进生,用水利青年新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运河历史文化宣传组在“杨达水利”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线宣讲,传承运河文化和水利精神,积极内化为防疫抗疫的精神力量,用“心”助力学生抗疫!
据悉,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扎实实施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云课堂”启动前,已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偏远地区学生、毕业生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群体数据库,提前做好调研、分析和部署。辅导员“1+n”点对点联系困难学生,询问受疫情影响家庭情况,学院已资助近万元。教师编写优秀自学辅导用书参与教学评估,科室(科室)定期举办线上“云课堂”分享教学经验,院领导化身“网络督导员”每天往返各大“云课堂”确保线上教学质量;借助同行力量,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推进帮扶大学生行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都可以顺利实现,师生也不能停止教与学!
来源:扬州大学水利学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