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云人物 > 现代文学三十年(曾参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曾参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2022-12-26 02:18:00 来源:金风故事网

现代文学三十年(曾参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杜南记者从中国作家协会证实,中国著名文学史家、现代文学研究者吴福辉于1月15日因心脏病在加拿大去世,享年82岁。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吴福辉与同学钱理群、温如敏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及其修订版,多年来一直是国内顶尖中文院校的必修教材,在国内影响很大。他的学术生涯也是传奇。39岁考入北京大学,在海派文学、京派文学、讽刺小说研究领域著述颇丰。他参与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博物馆,并以此为平台向社会普及文学。几年前,他向博物馆捐赠了数千本个人书籍,以丰富馆藏。

文学史家吴福辉在加拿大病逝!曾参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吴福辉。

39岁时,他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

他是吴福辉浙江省镇海县(今宁波市)人。1939年出生于上海,年轻时随家人移居辽宁鞍山。他曾在文章中称自己为“典型的文艺青年”,中学时期的阅读包括苏俄文学经典、欧美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以及《鲁迅全集》等中国新文学。读了一定量后,为了“连接作品”,当时的中学生开始一本本地购买文学史书籍。几年间,他收集了尧尧的《新文学史稿》、丁毅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刘守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等学术专著。

1959年,吴福辉从鞍山师范学院毕业,在当地做了近20年的中学语文老师。据他回忆,在中学岗位上,他还是很安心“做一名研究型中学教师”。21岁时,他开始在2000个礼堂教公开课,经常发表教学心得文章和教育随笔。

1978年3月,吴福辉在报纸上看到全国高校恢复统一招生,年龄上限放宽到40岁的消息。39岁时,他兴奋地认为这条规则是为了自己。他坚定地填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一个多月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吴福辉曾说:“我进北大纯粹是‘登高’。我所有的同学都有名牌大学的本科学历,但我从来没有上过正规大学。”

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进入北京大学后,吴福辉表现出独特的学术兴趣。他更注重“世俗的生活态度”,喜欢反映世界形势的文字,所以他从沙汀等人的讽刺小说研究开始,然后扩展到京派、海派,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

文学史家吴福辉在加拿大病逝!曾参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1981年,吴福辉(左一)与钱理群(左三)、文如民(右一)等北大现代文学研究生合影。

导师尧尧在评论《带着镣铐的笑声》时,特别提到了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有意识地努力“寻找自己”:寻找合适的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方法,从而开辟自己的前进道路,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

写三本关于中国文学史的书

几十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史专著层出不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直是一本特色鲜明、地位特殊的书,其修订版更是被国内顶尖的中国高校视为必读之作,发行量达百万册。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版是尧尧写的,他告诉北京大学78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生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当时,钱理群等人刚刚提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1998年该书修订版获得2002年首届尧尧学术奖,被列为教育部“九五”重点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之后,退休的吴福辉继续探索不同的史料整理方式,并于2010年出版了专著《中国现代文学史(图画书)》。这部“综合性作品”反响很大,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吴福辉曾说,它最大的特点是回答了一个问题——“如何以多元、立体、真实的方式呈现文学史现象”。

令许多后学者惊讶的是,三年后,吴福辉和他的老朋友钱理群等人提出了一部三卷本的200多万字的《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这一次,他们根据1915年至1949年在不同媒体上发表的文学广告,编纂了一部“以广告为中心”的文学史。吴福辉为此花了好几年时间。在他看来,编年体和广告的切口,可以让文学史的叙述更接近“文学的场景和本来状态”。这本书出版后,再次获得好评如潮。

用吴福辉的话说,他从事文学史写作已经有六十年了。此外,1981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中国作协,几乎从零开始参与中国现代文学博物馆的筹建工作。他担任研究室主任、副馆长,与同事们一起收集中国现代文学的实物、作家的口述和视听资料。同时致力于“将文学推向社会”,多次举办作家生平展览,举办北京市早期学术普及演讲“每周论坛”,影响了一批文学受众。

也许是因为多年的教学经验,晚年“退休不休”的吴福辉写了很多文章关注中学语文教育。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有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这个国家就会有未来。”吴福辉多次呼吁年轻人加强对文学经典的阅读,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背知识点。

他曾指出:“我感觉很多研究现代文学的年轻学者并不是真的热爱文学。如果有什么委托的话,我觉得第一点就是希望大家都能真正热爱文学...我甚至认为,到底要不要从事专业研究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你的生活中有文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上一篇:糖水鸡蛋的做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内容推荐
标签:
与文章关键字相关的新闻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