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的处理(蓝藻的介绍和处理方法)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重,蓝藻生长明显,特别是东部沿海有大河流大湖泊的城市,”李说,但富营养化在更多地方仍然存在。“北京护城河、北海、水库也存在蓝藻,北京护城河的蓝藻也超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陈长捷进一步指出:“蓝藻需要更多的营养。
一般水中氮多,其他养分充足,即缺磷。一旦水中出现大量的磷,蓝藻的爆发自然就会发生。因此,磷是决定性因素。\"
当谈到水体富营养化时,人们通常会立即想到工业污染。事实上,中国环保深圳生活网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确保工业排放物中氮磷含量在环境允许范围内。
问题是工业排放并不是氮磷污染的唯一渠道。“污染是一个综合问题。人们更关注工业污染,容易发现,所以容易控制。
然而,农业污染并不为公众所熟悉,但也很严重。太湖周围有大量的农田。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要么通过土壤渗入地下水,进入太湖,要么直接排入河流,流入太湖。
化肥和农药富含氮和磷,是太湖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此外,生活污染也加速了毒素的富营养化。当地居民排放的粪便等有机废物,经卫生设备冲洗后排入下水道并进行处理后排入江河湖泊。它还含有大量的氮和磷。
李还认为,近年来太湖、巢湖、滇池等湖泊蓝藻暴发,与近年来湖泊周边人口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当蓝藻腐烂时,深圳生命网会释放臭味。这种气味包括两种气体,“一种是闻起来像泥浆的气味剂,另一种是闻起来像666的2-甲基异龙脑。只要浓度很小,就会产生恶臭。”刘文君说。
气味气味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但研究没有发现对人体有任何实质性的伤害。在净化过程中,一般采用活性炭吸附这两种恶臭物质,但效果有限。目前也有臭氧和活性炭吸附的方法,效果不错,但是价格比较高。
微囊藻毒素没那么简单。蓝藻虽然不能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而致病,但可能产生一系列天然毒素,危害人体健康。
这些毒素通常存在于蓝藻的细胞膜中,所以当蓝藻活着的时候,它们是没事的。当它们死亡和腐烂时,细胞膜破裂,藻类毒素被释放到水中。
微囊藻毒素是由蓝藻中的微囊藻、鱼腥藻和颤藻产生的。在目前已检测的80多种微囊藻毒素中,微囊藻毒素-LR是最常见、毒性最大的一种。
上海医科大学进行了微囊藻毒素对小鼠损伤的实验,发现毒素经小肠和肝脏转运后,约70%的毒素聚集在肝脏,造成器官损伤。
陈长捷指出:“动物实验表明,微囊藻毒素可能会导致小鼠癌症,但这种情况对人体的影响仍不清楚。”一些研究人员还认为,这种损害可能不是由微囊藻毒素直接造成的,而是由污染水中含有的其他有机物质造成的。
出于安全考虑,世界卫生组织将微囊藻毒素-LR作为饮用水水质判定标准的项目之一。7月1日,国家颁布了新的饮用水标准,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标准:每升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含量不得超过1微克。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我们平时使用的饮水机也会产生蓝藻。刘文君说,饮水机滤网里的有机物是沉淀出来的,可能有蓝藻堆积,应该每半年更换一次。他还认为,在制定新的饮用水标准之前,很难澄清危害。
然而,公众不必对微囊藻毒素感到恐慌。即使水源中微囊藻毒素浓度较高,也可采取后续水处理等措施,确保自来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符合新国标。对于一些微囊藻毒素含量较高的水产品,只有长期大量食用,才可能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
微囊藻毒素是由蓝藻中的微囊藻、鱼腥藻和颤藻产生的。在已检测的80多种微囊藻毒素中,微囊藻毒素-LR是最常见的一种。根据新的饮用水标准,每升水不应超过1微克。
一旦蓝藻爆发,打捞是应急处理的第一步。所以,我们最近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用勺子从江河湖泊中舀出像油漆一样稠的水。
“打捞漂浮在水面上的蓝藻只是应急措施,只能产生眼不见心不烦的效果。大多数蓝藻存在于水中和水下淤泥中,无法打捞。”李对说道。这种机械捕藻方式主要用于当地蓝藻爆发地区。
另一种应急方法是“物理吸收法”。在水中加入粘土可以使蓝藻吸附在粘土颗粒上,使其沉入水底。“但它不能治愈症状,因为蓝藻仍然生活在水下,不会死亡。它将继续爆发。”
杀灭蓝藻的方法比较先进,比如用超声波破碎蓝藻细胞,用辐射杀灭蓝藻细胞,或者用电场影响细胞活性。
“国外还是用电磁波和超声波来沉蓝藻,但即使这样也会造成二次污染,因为蓝藻还活着,死了的蓝藻会释放毒素。”
化学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蓝藻清除。例如,将除藻剂或絮凝剂投入水中。但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污染湖泊,因此对其要求很高:高效、低毒或无毒、无污染、无腐蚀、成本低、生产运输安全、管理方便。
在合格的化学物质中,硫酸铜可以杀死蓝藻,明矾和石灰可以使其下沉。
由于蓝藻被杀死,细胞分解,导致藻毒素的释放,因此需要同时使用具有毒素吸附功能的化学品。在一些较小的湖泊中,可以通过改变湖底来替换含有蓝藻的泥底,以防止藻类毒素的释放。
与消灭蓝藻相比,恢复蓝藻对周围生态造成的破坏更加困难。因此,生态修复成为蓝藻控制研究的重点。“在生态修复中可以种植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营养,与蓝藻竞争。”
李说:“但是问题也出现了。水草已经种好了,水草很快就会枯死。因为蓝藻大量繁殖的水体非常透明甚至完全不透明,因为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水草难以生长。”
一些专家还设想用传统的养鱼方式来消灭蓝藻。例如,增加滤食性鱼类和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如鲢鱼。然而,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
如果养鱼少了,就很难大面积消灭蓝藻,但是养鱼的高密度会带来新的污染。另外,鱼要和蓝藻竞争也不容易。
“蓝藻爆发的一个结果是,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会因为有机物的增加而减少,没有氧气鱼就会死亡,所以不能养太多。”孔凡祥说,鱼类作为食物链中的一环,也可能将藻类毒素从食物链传递给人类。
生态管理中比较先进的方法包括微生物直接入侵蓝藻细胞,非常有效,但也有价格昂贵的缺点。
有人说蓝藻是“生态癌”,也有人说是“绿色牛皮癣”,一旦感染就很难清除。“首先,我们必须切断污染源,其次,修复湖泊的水源,包括生态和物理修复。”
刘文君说,“最彻底的办法就是控制污染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环境预警,在蓝藻爆发前将其消灭。
有人说蓝藻是“绿色牛皮癣”,一旦得了就很难去除。首先要切断污染源,其次要恢复湖泊的水源,包括生态恢复和物理恢复。最彻底的办法是控制污染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方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