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市场分析(2021年前5个月保险市场运行分析报告)。
1.中国保险业深圳人寿网络概述。
1.保险业原始保费收入。
自1982年复业以来,中国保险业经历了近40年的快速发展。2020年保费总规模达45257亿元,较2019年增长6.1%。具体来看,2013年后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保险公司投资效益增强。一些中小寿险公司通过中短期产品(万能保险)大力扩张资产负债表。此外,2015年保险代理人考试的放开也刺激了保险代理人规模的上升。综合因素推动2016年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速逐年提升至27.3%。2018年,保险业监管环境趋严,行业告别快速扩张时代。保费收入增速很少降到3.9%。2019年、2020年受行业转型逐步推动,保费收入增速逐步回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产业研究院。
中国保险业分为寿险和财险两大类,其中寿险贡献了绝大部分保费。从2011年到2020年,CAGR的寿险保费为14.9%。2020年寿险保费收入将达到3.33万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74%。2011年至2020年,CAGR的财产保险费为10.7%;2020年,财险保费收入将达到1.19万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26%。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华晶产业研究院主办。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产业研究院。
2.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的构成分析。
2020年人身保险三大业务寿险、健康险、意外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3982817.3亿元、1174亿元,占比分别为72%、25%、4%,同比增速分别为5.40%、15.67%和-0.09%,尤其是健康险。从历年寿险保费收入结构来看,寿险业务一直是主打产品,但健康险业务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健康险占比逐年提升,从2015年的15%提升至2020年的25%。行业销售的产品结构已经转变为部分担保产品。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华晶产业研究院主办。
长期以来,车险业务一直是财险行业保费收入的主要贡献者。但随着车险综合改革的实施,以“降价、增保额、提质”为目标的改革力度大、影响深远。中国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综合改革实施后,车险保费下降20%以上,保险公司新车保费收入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20年车险保费收入8245亿元,同比仅增长0.69%,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69.12%,同比下降1.17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华晶产业研究院主办。
3.保险盈利能力。
目前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靠寿险:寿险赔付率在21%左右,近几年呈下降趋势;财产赔付率超过50%,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意味着保费贡献最大的车险赔付率较高。由于固定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财产保险综合成本比率接近100%,接近盈亏平衡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产业研究院。
资料来源:华晶产业研究院主办的中安保险、零壹财经。
二.中国保险IT行业概述。
1.产业链。
中国保险业的供给侧主要包括保险公司、中介机构、上下游行业和服务公司。保险公司负责保险事件发生时的产品设计、保费收取和赔付;保险中介和上下游行业主要提供场景和产品推广销售;服务公司提供医疗或IT技术等支持服务。
中国保险IT产业链。
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2.保险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分类。
目前我国保险IT系统主要分为核心业务系统、渠道系统、管理系统等。其中,核心业务系统是指从产品定义(包括产品定价模型定义)、报价、更正、理赔、续保和再保险等全流程支撑的保险业务需求。不同类型的保险都有各自独立的核心体系,这正是保险公司所需要的。渠道系统包括营销管理、银行保险系统、呼叫中心、电子商务等子系统,主要辅助核心系统进行营销展示。管理系统包括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等子系统,主要负责日常事务管理。
资料来源:赛迪咨询,华晶产业研究院主办。
3.保险信息技术系统的发展历史。
1997年,中国人寿在美国科比亚推出CBPS人寿保险综合业务系统,这也标志着中国保险IT行业的诞生。纵观中国保险IT系统近20年的发展历程,有三个特点:核心系统和渠道的细化&;管理系统变得更厚,从后台发展到前台。
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三.中国保险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2019年保险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90.03亿元,2017-2019年CAGR为23.18%。保险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主要受新成立的保险公司、新险种的发展、现有保险公司的系统运维和功能转型等影响。随着保险线上化趋势的发展,未来保险公司将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系统更新改造,保险IT市场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根据IDC预测,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4.74亿元,2019-2023年CAGR有望达到22.80%。
资料来源:国际数据中心、赛迪咨询、中国经济研究院整理。
2.细分结构。
根据赛迪咨询的数据,2018年中国保险IT解决方案中,核心业务系统最大规模为27.5亿元,市场份额为42%,此外,管理系统占32%,渠道系统占21%。
资料来源:赛迪咨询,华晶产业研究院主办。
3.中国保险IT投资规模。
中国证券业协会2020年8月发布的《促进证券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保险业信息技术投入达到330亿元。同年,中国银行业IT投资达1730亿元,证券IT投资达330亿元,其中银行业IT投资是保险业的5.24倍,两者差异主要是市场成熟度所致。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经济研究院。
相关报告:中国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保险IT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2 2026年深圳生活网》。
四.中国保险IT市场。
1.市场集中度。
在保险供应商方面,中软是唯一一家市场份额超过40%的,而第二梯队的深圳人寿网络事业部包括iSoftStone、新智软件和Epro Network,市场份额不足10%。
资料来源:赛迪咨询,华晶产业研究院主办。
2.毛利率。
在高集中度条件下,保险it龙头中软对保险行业的毛利率仅为33.66%,低于银行IT,显著低于证券IT厂商。主要原因可能是保险IT市场成熟度较低,导致定制化程度较高。另一方面,下游客户高度集中也导致下游议价能力较强。两种可能的原因共同造成了保险it行业的高集中度和低毛利率。
资料来源:华晶产业研究院编制的各公司年报。
一方面,与银行类似,大型保险客户往往具备自行开发核心IT系统的能力,自身IT投入大,削弱了保险IT服务商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保险公司的需求高度定制化。另一方面,与证券和银行市场相比,保险客户集中度较高导致IT服务提供商议价能力较弱。
注:证券公司IT投资基于2019年数据,其余基于2020年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各公司年报,华晶产业研究院编制。
注: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按净利润计算,保险业、证券业按营业收入计算。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各公司年报,华晶产业研究院编制。
动词 (verb的缩写)中国保险IT行业发展趋势:金融IT上云。
政策方面,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的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利用金融云技术,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2016年7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监管中国银行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金融机构的云率,正式支持云计算技术的应用。201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实施推进新技术应用、推动金融创新发展,明确提出稳步推进系统架构和云计算技术应用研究。政府不断出台政策鼓励金融行业发展云计算技术,云计算已成为金融机构的大势所趋。
市场方面,目前,云计算技术正在迅速与金融行业融合。除了银行,券商、保险、基金、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也开始上云,行业应用范围不断扩大。IDC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将达到46.4亿美元,同比增长39.1%。预计到2023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将超过110亿美元。金融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13.3亿美元,同比增长43.0%。